第146章 封官
蔡庸严肃的出班请奏说道:“陛下不可,周敬安固然有些才学,可毕竟就连科考都没有通过,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见到蔡庸站了出来,议和党的其他官员也纷纷跳出来反对。
而主战派当然是力挺周敬安,所以这下子朝堂又陷入了双方人马的唇枪舌剑当中,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大伴张保看不下去了,抽出鞭子在地上狠狠的摔了几下,争吵声这才平息。
大臣们的意见各自不同,而皇帝又有些犹豫。
于是将目光看向了朝中另一位老臣,这人名叫车距,乃是三朝元老,本来已经告老还乡,后因为皇帝惜才又把他请了回来。
这位老人年近七十,又是服侍过三位皇帝,自然算得上是德高望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朝中属于中立派,两边都不偏袒,所以也算得上是公正。
以往皇帝遇到犹豫不定的事情时,也都会第一时间询问他的意见。
车大人年纪大了,在朝会中经常是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瞌睡。
这会儿听到陛下呼唤,旁边人赶紧出声提醒。
等他清醒之后,不慌不忙的询问了一下事件起因之后,说了一个较为折中的办法。
“陛下,依老臣建议,不如将周敬安先下放到地方上历练几年。”
“到时候要是干出了成绩,再招他回京即可,想来到时候谁也不会再说什么。”
听到车距的话,现场众人终于是再无异议。
就连皇帝也点了点头,虽然他很想周敬安立刻任职户部帮自己赚钱。
可朝中之事,哪怕他贵为一国之尊也不得不服众才行,不但会出乱子。
上官承又看向蔡庸说道:“蔡相认为此举如何?”
蔡庸老奸巨猾,一听到下放地方,哪还有不同意的。
他身为宰相,又兼任吏部尚书,天下官员的派遣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虽然他阻止不了周敬安当官,但是当什么官,去什么地方当官,还不是他说了算。
于是他对皇帝说道:“陛下,臣也认为此举妥当。”
“好,那就这么定了。”
随后皇帝刚想散朝,却听永平伯连忙喊道:“陛下,既然要下放,为何不在这里商议一下放到何处?”
“毕竟敬安很有才华,要是放到了什么山沟沟里,岂不是明珠暗投?”
永平伯说这话的时候看着蔡庸,大有一种你别想暗地里做手脚的意思,而蔡庸则是怒目而视
众人当然明白永平伯打得什么算盘,蔡庸毕竟掌管户部,如果不在朝堂上就将地方定好,让皇帝做主的话,周敬安的下场可想而知。
但是至于放到什么地方合适,就连皇帝也有些为难。
“要不放到西北?我看那临安府的知府宋河早已年迈,不如让他回乡养老可好。”
这话是一位主战派的人说的,之所以这么说,为的就是往后跟临安的神州商会做买卖的时候多增加些主动权。
至于做什么买卖,就不用说了。
但蔡庸却是极力反对,他绝对不允许西北王的势力再增加一分。
于是他就以本地生员都不放在自己家乡的惯例推掉了这一想法。
随后有人开始提意见,有的说去江南,顺便可以帮陛下督造行宫。
有的说到东北,整顿海运。
还有的说去西南,那里的西域诸国商路十分发达,而周敬安又擅长这些,何不去给陛下赚些钱回来。
说来说去,都没个定数。
皇帝的性格非常优柔寡断,最怕面临选择。
而且他喜欢周敬安,又感觉放到哪里都不满意。
最后眼看又开始吵闹,还是车距站了出来。
“陛下,何不问问敬安本人的意思。”
“嗯?”众人听到这位老臣的话,全都安静了下来,看向了周敬安。
而他面对众臣和陛下的目光,心中也有些犹豫。
他当然想留在京城当御史,最次也是回到临安,这样可以帮助他的大哥,又照顾家里。
可他现在忽然有了别的想法。
周宁给他的信中也提供了三个去处。
之前周宁早就说过,蔡庸不可能让敬安留在京城,于是就建议他去海边,或者西南,但江南绝对不能去。
至于为什么周宁并没有说。
除了前两个地方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临安府的东南方向,一个叫做清水县的地方。
而这个清水县其实在整个大周都非常出名的,因为这个地方很穷。
西北和东北虽然也穷,可主要原因是因为常年战乱,可清水则是纯粹因为地处蛮荒所以穷。
而周宁看中这个地方却恰恰是因为这里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前穷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得到开发而已。
而周宁说,周敬安一旦过去当了县令,他就立刻派人过去建设工厂。
这样一来,周敬安可以立功,而他则获得了很多稀缺的资源。
原本周敬安还想着留在京城,可结果全被大哥预料到了,而前两者又离家太远,所以干脆就去大周最穷的地方好了。
于是他立即看向陛下,眼神坚定的说道:“陛下,臣愿意去东南方的清水县当一任县令。”
听到周敬安的话,全场一片死寂。
清水县是什么地方,在场之人没人不知道。
所以他们此时心中都只有一个想法,周敬安不会是傻了吧。
天下哪有人愿意去最穷的地方当官的。
不都说千里当官只为财,大家都想去富的地方当官,可他却偏偏反其道行之。
要去最穷的地方当县令?
即便只当一任,那也要三年啊。
而且这要是出了成绩还好,要是从此碌碌无为最终岂不是泯然于众人?
想到这里,永平伯赶紧劝道:“敬安不可犯浑,我知晓你志气,可这不是闹着玩的。”
“是啊,要知道一次选择不好往往抱憾终身啊,子佩兄可不要自误啊。”
主战派极力劝阻,但周敬安却目光坚定,丝毫没有修改决定的想法。
他对陛下说道;“陛下,臣意已决,请陛下下旨吧。”
“这”
这下皇帝上官承有些发蒙。
他眼看着一个大好人才要去什么最穷的地方,心里十分不解。
可看到对方坚持,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