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北境之王 > 第26章 黑幕

第26章 黑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斯拉夫尼亚人作为这片复兴大陆上的一个种族而言常常被视作独特的异类。而这并不被外族所明道的原因正是因为前一个文明被终结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斯拉夫尼亚族人本身。

    以‘新元’所命名的新世界的人类在摆脱最开始的联合体后,以种族和血脉为纽带的相处方式取缔了原本处于理想中的联合体制。而在联盟中本身就或多或少蒙受不公平待遇(不管是出于被动亦或是心理上的认为)的斯拉夫尼亚人在联盟解散的第一时间就选择远离人类大部,举族迁徙至大陆北方,这片其祖上曾长期占据的土地。

    随着先代口中的只言片语以及越来越多旧世界遗迹被挖掘,所了解到的‘诸神大战’内幕让斯拉夫尼亚人逐渐明悟遭遇此种对待的原因。并心甘情愿将祖辈冠以诸多‘神’之英名,同时选择继承祖辈的战争,视南方的大夏族为血仇。

    而作为同样有着先古遗留的大陆诸国对于上述两个强大存在,其心底不知是因为惧怕还是怨恨又或是别的某种原因,在大陆诸国交往中,一旦牵扯到两国,或多或少的都会采取敬而远之的策略。与本就选择保守封闭国策的斯拉夫尼亚不同,大夏朝对于这种肉眼可见的偏见采取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开放、包容、还有那令人羡慕的科技。

    ‘一切事物但凡与大夏二字挂钩,凭空就会多出两成的利润。’

    这句来自大陆上某位财阀家主一次酒后随意的吐槽,很快随着商队的步伐传遍整个大陆。值得承认的是,大夏朝的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工艺还有那最为重要的科技感都是这片大陆最顶级的存在。

    面对大夏王朝以晋商联盟为首的商业进攻,随之而来的是大陆各国都变相的成立属于各自国体之内的财阀和商团。但事实证明,当大夏王朝的丝绢、瓷器、茶叶等硬通货已经可以在有些时候做到与贵重金属货币等同,甚至犹有超出之后,富有远见的诸多财阀家主们也不得不选择与大夏朝合作,甚至退而求其次的与大夏朝相邻的其各附属国合作。

    随之而来的就是元景帝引以为傲的万邦来朝般鼎盛场面。不管起因如何,至少这足以媲美开国武皇的功勋以及可以在史书上大写一笔的盛世,是大夏王朝当代陛下乐意见到的结果。

    但如此盛况并不足以平息沸腾躁动的民意,一股隐藏在京都深处的暗流将矛头指向了东宫。

    皇储之位不稳,不但关系到天家传承更会使史书上关于元景一朝的记载留下“易储”的污点,这是姬子启绝对不愿看到的结果。

    新元历165年10月5日,在未央宫刚刚结束了招待英伦三岛国王特使及一众商队的晚宴后,元景皇帝酒色微醺,在内侍的服侍下缓步移入内宫。

    姬子启十分清楚将矛头指向东宫的幕后黑手出自何人,开国武皇遗留下来的问题到了他这一代已是越发严峻。

    新元历46年,彼时只是一代市井之徒的武皇姬政凭借天纵奇才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将雄踞于大陆东方十几年的五国逐个推翻。奉国,齐国,鲜国,诏国,楚国的疆域同归于大夏,而这般伟业的建立离不开武皇的三位结义兄弟。大将军商仪,左都尉坤和,司空吴起。大夏朝建国之日,武皇信守起兵的诺言封赐三人异性王大位,分列王朝西,北,南三地。享受属地臣民进贡,可自行任命三品以下官员,可招募私兵承担镇守疆土之责,同样享有王朝兵源造册待遇,三姓与大夏姬姓荣辱与共,共享天下。又过两年,在逐步完善建国初期的诸多问题后,武皇终于提出三名亲王殿下可以离开皇都奉安,前往所属封地,履行之前的约定。

    只因司空吴起因为多年征战身体旧疾爆发没有同坤,商两位亲王一道离京。又过一年,司空吴起逝世,当着同来皇都吊唁的商仪,坤和二人之面,武皇姬政亲授吴起长子吴勇镇西王之位,同时表明异性王位世袭罔替,亘古不变,此举赢得三位亲王驾前誓死效忠的保证。

    新元历60年武皇姬政西征,不止是镇守西方的镇西王鞍前马后,镇南王坤和镇北王商仪同样亲率了数量相当的兵卫相随。虽然西征因为不可预知的力量阻挠陷入败局,随行的士兵十不存一而且还个个带伤,但三位亲王却并未对武皇陛下怀有任何不满和不臣之意。

    但征战十数年未尝败绩的武皇陛下本人,惊异于这股不可知力量的强大诡异和战败的羞愧于撤军途中暴毙却成为了影响大夏国运的转折点。

    先皇驾崩的消息迅速传到皇都,而最受宠爱的贵妃所举竟超出了三位忠心耿耿的异姓王所料。仗着皇后早逝,后宫无主,这位贵妃娘娘伙同担任内相之位的胞弟牢牢把控住了朝政。前太子被废,然后幽禁大牢,皇储之位改立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当时只有十二岁的皇六子姬元,并在数日后继位称君。后又广发檄文称三王叛乱谋逆,暗害武皇,调拨大军相阻于西征军回返途中。两军于函州展开大战,本就个个带伤的西征军被绞杀殆尽,商仪战死,吴勇投诚宣布效忠新君,坤和潜逃回南方封地。

    因为战争的惨败导致西方诸国联军进犯,已是皇太后之尊的贵妃娘娘及新帝姬元并未急于将坤和斩尽杀绝。又过一年,东西方重回和平,姬元帝下令削藩,废除坤,商,吴三位异姓亲王之位。新元历61年夏,坤和自南方起兵,以废太子姬无用之名,宣布拨乱反正,重塑先皇正统血脉为帝。一时间大夏朝各地势力纷纷响应,只用不到半年时间,联军就攻破奉安城,坤和亲手斩杀妖后与伪帝于内宫。架前奉前太子姬无用为君。

    新元历61年末,文帝姬无用继位,次年改元文光。新帝继位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废除伪帝关于削藩的诏令,同时不计前嫌将之前投诚于贼的吴勇一族和商氏一族从大牢释放。重新册封坤和,吴勇嫡子吴谓,商仪嫡子商言异姓亲王之位。坤和加九锡,享入朝赐座,见君不拜之仪。同时修史,将姬元伪朝二年并于武皇昭远年号之内。

    虽然文光帝此举只因为新朝初立稳固朝政所做的无奈之举,但这却加剧了三位异姓亲王权侵朝野的局面长达百年之久。身兼司空,内相之位的坤和没有如武皇在位之时驻守南境,在新皇的准许下,其子袭爵担任新一代的镇南王后,坤和上表辞去异姓亲王之位这一行为却遭到了文光皇帝的拒绝,于是文光一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姓双王局面。

    坤和逝世后,司空职位由其子继承,内相之职则在一系列明争暗斗中被商氏纳入麾中。此后数十年,大夏朝文武两大阵营的魁首之位没有其他第四个姓氏之人担任过。

    到了姬子启登基,担任司空职位的是第五代镇南王坤仲,此时坤氏的触角已经遍及大夏军方的每个角落,就连天子脚下镇守皇宫的禁卫军统领都是由坤仲的幼子坤林担任。面对这种局面寻找破局之道成为不甘心只作为傀儡皇帝的元景帝心中得头等大事。

    而刚刚登基的姬子启凭借其出色的演技,和懂得恰到好处的隐忍更加助长了本代镇南王那早已蠢蠢欲动的野心。一个恰逢其会的时机出现了,大夏军方通过研究旧世界遗迹重新复刻出了属于上个世界的犀利武器——铁枪。

    面对眼前那触手可及的皇位,深知自己威望尚且不足的镇南王犹如溺水时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没有觉察到那隐藏在光明之路背后的悬崖。在新皇的怂恿下,大夏军方完成了继续武皇未完成的创举——即军事改革,从而统一整个大陆的军事准备。

    彼时的坤仲还沉浸在借由开疆拓土的新功从而实现改朝换代的美梦当中,肩上闪亮的一级上将勋章麻痹了他,使后者忽视了手下的精锐在一次次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的事实。

    终于在坎帕尔草原即将展开决战的前夕,镇南王坤仲突然发现数十万的大夏军队中属于自己嫡系的部队要么损失惨重退守后方整备,要么干脆是部队将领在作战中受伤阵亡被替换。仿佛是西方联军专门朝自己的嫡系下狠手一样,反观军中的其他部队皆没有如此高的伤亡比重。

    意识到不对劲的镇南王只能无奈的接受元景帝那同意与西方联军议和的决定。而属于新皇的清算才刚刚开始,这场联合了商氏,吴氏,以及英伦三岛的针对镇南坤氏的密谋终于掀开了大幕。

    军方对于本次出征没有取得战果负主要责任,而作为军方首脑担任司空之位的一级上将坤仲最后落得一个撤职的结果。事情到了这里本该已经趋于尾声,但想要一举结束三王局面的元景帝终究还是因为年少轻狂而做出了着急的举动。

    一桩寻常的吃空饷案子竟莫名其妙的变成私养兵士意图谋反的大案,并且牵扯到了新任镇南王原禁卫军统领坤林少将的头上。新皇大怒,下令将坤仲押入大牢,南方坤氏全族押解回京。

    发觉事情超出预期的另外两名异姓亲王上表为镇南王一族求情的奏章被重重拍在早已是堆满文武大臣求情折子的案桌之上。这时意识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的姬子启却已经不能回头。

    坤仲在狱中畏罪自杀,而坤仲另外几名儿子包括新任镇南王坤林在内于押解途中也悉数暴毙。失去了嫡系血脉的镇南王一脉终于在辉煌了近百年之后化为泡影。

    消息传到皇宫,面对此时大殿之上罗列成山的铁证,姬子启开口问出了那句决定帝国权力归属的名句:

    “若犯下谋逆之罪亦可凭借王侯身份宽恕,那这皇位干脆就交给尔等来坐吧!”

    包括两大异姓王在内的满朝文武皆跪地称错,乞求赢得皇帝宽恕。

    自此以后,元景帝才真正将独属于皇帝的权力牢牢握在手中。而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开始更加频繁的活动起来。

    思绪转瞬从回忆中回归现实,抚摸着额下微曲的胡须,元景帝姬子启喃喃道“说不得又得来一次西征了。”

    战争从来都是转移内部矛盾最好的手段,而面对当下这复杂的局面,接受那英伦国王的请求倒也未尝不可。元景帝手指轻轻敲打在案桌上内心开始筹划起来。

    冯石的汇报简单而明了,派往马其顿帝都的黑剑小队已经顺利完成既定任务,马其顿方面已经确定会为意外逝世的太皇太后举行国葬,一切都按照预期计划顺利进行。

    “那位亲王殿下那边,要不要……”

    冯石中将出声建议道。

    “不必,如果连早就筹划好的政变都做不到,斐迪南也做不到亲王的位置。况且,那家伙也是要面子的,呵呵”

    蒂亚诺林低声笑着。

    “喂,你不去见见那个小妞?我可去看了,奔波了这么久依然能看出是个美人,哦,那纤长白皙的脖颈真让人着迷。和你倒是很般配呢,如果借此……若真能成功……想必一定事半功倍呢。”

    参谋长凯恩波拿巴探过头嬉笑道。

    蒂亚诺林开始还饶有兴致的听这位下属的戏谑之言,直到那句‘和你倒是很般配呢’勾起了其埋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个闪亮双眸。浑然听不进剩下的话语,冷峻的瞪了一眼正在侃侃而谈的参谋长阁下后,蒂亚诺林大步离开了营帐。

    而自认为找到一条捷径之路的波拿巴中将被莫名其妙的瞪了一眼,只能将目光投注于一侧的僚友,而后者微耸的肩膀显然是了解其中的内情,说不得只能用掉一瓶美酒才能一解疑惑的参谋长阁下一个健步就扭住僚友的粗壮脖颈朝后方军需处走去。

    离开营帐的蒂亚诺林并没有打算去见那位可以称的上是意外惊喜的公主殿下,尽管其尊贵的身份无疑可以成为敲响那个神秘王朝的叩门石。但合作从来都是建立在对等的条件之上,至少在目前,蒂亚诺林并不认为自己具备了与之父皇谈判的实力。大战开始在即,自己选择的这条荆棘之路谁又能保证一觉醒来能如约看见新生的太阳呢?

    新元历166年1月1日,随着代表新年的钟声敲响,大陆进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大陆南方的马其顿帝国在这一天为故去的太皇太后陛下举行了盛大的国葬,同时出席葬礼的还有来自北方神秘王朝的二皇子,斯维亚托波尔克殿下。

    二皇子殿下此行除了吊唁那位甚少谋面的姑母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在刺杀案中神秘失踪的妹妹,索菲亚公主。

    当情报辗转传递到安德烈大帝的手中时,刺杀案已过去了十天时间。如果说那位年长自己二十岁的长姐遇刺可以不算作影响皇朝颜面的大事来看,毕竟当年其不顾家族反对强行嫁入马其顿皇室的行为已经很大程度上与斯拉夫皇室割裂。但爱女的失踪,让这位六十多岁的帝王显得愈发怒火中烧。

    在皇命的严辞措句下,二皇子斯维亚托波尔克殿下争取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自己能在这次出使中找到索菲亚,又或者就算是没有找到,将屎盆子扣到将索菲亚逼离斯拉夫的大皇子头上,那更是再好不过的计谋。

    葬礼上,一脸严肃的斯维亚托波尔克殿下坐在马其顿卡洛斯四世身侧,心底暗暗的想着。

    而意外就这样突兀的发生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