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浓云下的西雅图 > 第18章 网上偶遇大蜜,超强淘宝客服

第18章 网上偶遇大蜜,超强淘宝客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丸子的自行车到了!

    疫情以来,dhl增加了可以要求免接触送货的选项,只需要提前在网上填表,说明留在什么位置然后签名就可以了。苏潼青看着网上实时更新的送货信息,在箱子留在门口的第一时间抱进屋,还真是有点儿份量。丸子还在写作业,苏潼青想等她写完再告诉她。

    苏潼青重新坐回电脑前,她正在看一个有关茶叶化学成份的文件,里面一个词的中文翻译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苏潼青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翻译太不认真了,这名字一看就是乱码,怎么看怎么是“没儿子”。苏潼青一边感叹现在的人怎么这么浮躁,一边自己去查,结果吓了一跳,翻译完全正确,绿茶茶多酚的主要成份,简称“儿茶素”,这样看起来就像真的多了。被打了脸的苏潼青老实多了,隔行如隔山,仅以自己那点儿特别微不足道的知识范畴就轻易下结论,妄加评论别人,第一个反应都是别人的错,而不是自己的无知。苏潼青偷偷庆幸好险,幸好没有暴露,以后一定要注意。

    丸子可能听到送货的车和开门的声音,跑下来问苏潼青自行车到了没有,看到箱子高兴得不行,翻出说明书和所有零件,搬来工具箱,坐在地上就开始闷头干活。苏潼青看着这个个头和块头都跟自己差不多的丸子,不禁感慨,这么多年形影不离,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事情已经不需要自己了的?

    丸子从小就是个小迷糊,什么都分不清,什么都不敏感,就是吃饭和睡觉最好,从来没让苏潼青操过心,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怕她吃得太多。三年级以前很多最最简单的单词都拼不对,经常被哥哥笑话。“弟”这个字能拐来拐去无限延长,写成个梯子;说巧克力豆“m&m&m&m&m”会一直说下去,长度取决于什么时候被打断;至于左和右,苏潼青至今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分清的,好像直到现在还是不能马上反应过来。有时候,苏潼青看着这个小迷糊就有点儿发愁,只能用贺涵的话安慰自己:如果你觉得对什么人什么事无能为力的时候,那就随—他—去……具体做法就是假装没看见,假装不知道。有哥哥的小姑娘从出生就开始玩儿激光剑和乐高,跟着哥哥一起迷恋星球大战,跟着哥哥一起联网打“我的世界”和蝙蝠侠,老遭哥哥嫌弃,最终不欢而散那是一定的,苏潼青每次都需要两边儿做工作。这些都是为什么苏潼青一直没有同意让丸子去击剑踢足球,而是一门心思送她去跳芭蕾。就这一件事苏潼青是掺杂了自己的喜好的,她需要把丸子往姑娘家家这边拽一拽。后来丸子开始痴迷乐高,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坐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半天,也不说话,也没有图,就是自己哗啦哗啦拨弄那几箱五颜六色的零碎方块,造出了自己的城,充满各种设计、细节和小心思。苏潼青桌子上用乐高做成的办公用品越来越多,那阵子她们娘儿俩经常打牌,丸子做了一个架子,刚好装满一副牌。有一天晚上苏潼青跟妈妈视频,手机没电了,充电线让手机摇摇晃晃,丸子看见噔噔噔跑下楼,一阵清脆的声音之后,又急急忙忙跑上来,她用乐高给苏潼青做了一个放手机的架子,线的插口空出来,这样苏潼青的手机就可以一边充电一边稳稳地视频了。苏潼青欣喜地意识到,这个小迷糊已经开始不是那么迷糊,能为妈妈解决问题了。“technologyiswhatmakesyourlifeeasier”(科技就是能让你的生活更加便利的东西)这句话是丸子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机器人课老师说的,那天接她的时候她告诉苏潼青,当时苏潼青就感到有点儿惊艳。什么叫科技?就算问大人这个问题也不是都能一下答得上来的吧?能把这么抽象的事情解释得这么通俗易懂,6岁的孩子也一听就明白,并且能让她们牢记这么多年,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就在苏潼青还沉浸在幼年小迷糊丸子的往事中时,少年丸子已经把自行车基本组装好,突然在一个地方卡了壳,叫苏潼青帮她看看。苏潼青刚看完儿茶素的文件,按了“提交”,过去看丸子的自行车。呦,虽说小,还什么都有,连苏潼青加了15元儿买的脚撑子也安好了,这孩子还行,苏潼青心想,自己都安不了这么快。她把车倒立过来,是后轱辘的一个轴卡住了,不能按照说明书打开。苏潼青以为是因为劲儿不够,让汪洋上来帮着拽了拽,依然纹丝不动。苏潼青在旺旺上给淘宝卖家留了言,看了看表,北京时间凌晨四点多,跟丸子说等到傍晚的时候,中国那边上班以后看看他们怎么说。

    吃过饭,苏潼青下午2点有个露露柠檬的电话会,看看表,还有一刻钟。这个时髦的加拿大瑜伽和运动服装及配件品牌最近几年火遍全世界。这个公司是苏潼青公司的客户,这几年她时不常会看他们家稿子,不光是产品目录,还有公司培训和一些内部通信,所以被项目官儿列为几个固定的质量经理之一。最近客户对有的翻译不太满意,跟总部提了意见,总部负责这个客户的同事召集有关工作人员开个会,苏潼青便是其中之一。她早早地进入会议室,怕又出什么幺蛾子,也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差一分钟2点的时候,人齐了,一共六个,苏潼青很八卦地想看看都是谁,尽管她这种工作性质基本不认识什么其他的翻译,因为平时都是只看字不识人,她只与项目官儿打交道。一个人的名字引起了苏潼青的注意,名字不是全名,只是一个缩写,这么巧,跟田蜜的邮箱名字一模一样。会议开始,召集人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开始讲客户提意见的地方,过了一会儿疑似田蜜的人说了一句话,苏潼青觉得比较有谱了,就给她发信。还没等她写完,田蜜的信息过来了,问她是不是苏潼青。世界真小!

    很多年前,苏潼青还在得州上班的时候,田蜜在北卡的一个小城。有一次打电话闲聊中苏潼青告诉田蜜自己公司总部在招翻译,不限工作地点,自己网上领活儿,所以干不干、干多少也都自己定,完全没压力,建议田蜜试一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万一考上呢,挣点儿零花钱买花戴呗。大蜜就是大蜜,中文功底杠杠的,一下就考上了。翻译这件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目标语言的水平更重要,要不然为什么公司要求翻译的目标语言必须都得是母语呢,因为理解是一回事,最终是要把目标语言组织好,落在纸上,表达原文意思的。苏潼青在得州的时候全办公室只有一个特例,一个法国裔姑娘可以同时做法语翻译和英语翻译,因为她有两个母语,或者说一个母语、一个父语。不要说两种,很多欧洲人都掌握好几种母语水平的语言,个顶个语言天才。大蜜在后来的几年中有一搭无一搭地接点活儿干着玩儿,也没有很当回事,以至于苏潼青还以为她过于沉迷于安逸自由的生活,早都不干活儿了,平时电话里也从来没有提起过,竟然也会经常看露家的稿子。她是苏潼青迄今为止推荐成功的唯一一个人,后来的若干年里,时不时有周围的朋友,或是linkedin上联系她介绍工作的,再也没有成功进入公司的,起码她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最近几年不少人希望找一个工作地点和时间都能比较灵活并且自己说了算的工作,导致门槛渐渐变高,疫情以来这一点就更明显,受冲击最强的都是需要面对面的工作,远程就相对好很多。

    开完了会,大蜜的电话就过来了,两个人其实经常打电话,每次一打就是一个钟头起,但是今天的感觉很不一样。苏潼青第一次意识到,她跟大蜜竟然还是同事!而且是在她俩成为同事8年以后才意识到,那感觉就像多年以来潜伏在身边的一个卧底今天突然暴露了。两个人在电话里乐不可支,仿佛发现了惊天的秘密,比在一起八卦同学还开心。

    挂上电话,苏潼青发现淘宝app右上角有数字,打开一看,竟然是自行车卖家,苏潼青看了看表,北京时间早上七点多点儿,比她预计的时间早很多,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呐!卖家告诉苏潼青微信号,让她有时间给他打视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苏潼青加了微信,很快通过,视频拨过去,一个戴着帽子和口罩的中年男出现在屏幕上,说正骑车在路上,刚靠边停好,苏潼青听到背景里的汽车喇叭和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自行车铃声,一下穿越回中国。苏潼青简单说了一下问题在哪,对方让她拿个长一点的改锥伸到后轱辘那里的铁管里面,稍微往里杵几下,可能里面哪里卡住了,苏潼青照办,神了,感觉也没有碰到什么,之前九牛二虎之力都纹丝不动让人抓狂的地方瞬间顺风顺水,天下太平。苏潼青谢过卖家,对方说有什么问题再问,挂断视频。这样的卖家,这样的服务,这样的速度和效率,从那以后,苏潼青每次在亚马逊上买东西有什么问题又没处去问的时候,你造吗那时候找不到旺旺真是一件让人抓耳挠腮的事情,只能自己到冷冰冰硬生生的说明里去找,顶多看看评价,也不一定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每到这时,苏潼青都会想起那个浙江金华的自行车卖家,总觉得亚马逊上买东西是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