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首辅和他的小娇妻 12
简沧亲眼见到了张涛的转变,不得不佩服刘友安几人了。张涛的基础原本不错,但却不够自信,文章上也放不开,但如今渐渐地,张涛的文章字里行间却充满了自信,在刘友安几人中,竟是最惊艳的一个。
简沧默不作声,每日就如同没得感情的机器人一样,布置课业,检查课业,平时的时候,多是在村子里走走,然后写写画画。
村子里的人,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很恭敬,简沧虽然面上没有多余表情,但大多时候会颔首,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村民们对他印象更好了。
听说,隔壁村子也有一位举人老爷,据说年纪很大了,也就放弃了继续考,但每一次见到别人从来都是趾高气扬的。
相比之下,他们村子里的举人老爷则显得平易近人许多了。
每一次他们问候之后,简沧淡淡颔首的模样,都让他们好一阵激动。举人大老爷和他们点头啦,他们家里会不会也出现一个文曲星?哎呀,不能想,一想回家看到家里捣蛋的熊孩子,就忍不住撸起袖子揍人。
简沧在村子中看中了一片地方,背面有山,前面环绕着水,没事儿还能看看山上的梨花,等到地里长出了绿意,举目四望,还能看见一片浓郁的青葱之色。
总之,是一块似乎建书屋的绝佳宝地。
说了这么多,虽然有简沧自己设计瘾犯了的原因,还有一个则是因为,他们真的不能在这个狭小的地方继续窝着了。
不利于学习不说,单单是过年的时候,原身的大哥回来,家中的地方可就不够用了。
简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简春花早早地嫁了出去,嫁到了邻村同样家中有地的农户家里,大儿子简峰也早就成家了,成家之后和媳妇儿一起搬到了镇上做工,但每年都会拿回来不少钱,补贴家用,原身能够科举,除了父母出力,也有一部分简家大哥的支持。
简沧想了想,他记得大哥和大姐都有子嗣,他不打算继续向上考了,倒是可以开个私塾,只收一些类似于刘友安等人这样有基础,但却不善科举的人进来学习。
每天出题考题分析题,拿出现代专家组教育处的精神,就不信这些士子还考不中科举。
等到了简沧名声打出去了,成了一代科举大师,即使骆原成了首辅,对举人的特权削减,单单凭借他这个能让人考中科举的本事,也会生活得很滋润。
当然,简家的几个小辈,也可以早些到他这边学习,这样一想,书屋的规模又得扩大了。
简沧写写画画,等到差不多了,兴冲冲地吹干纸上的墨迹走出去,现在刚进四月,正是村民们比较清闲的时候,简沧想着趁着这段时间,将私塾的大框架搭起来。
简沧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村中其他人不免有些蠢蠢欲动。
这是谁啊,这是文曲星啊!现在是什么时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啊!
一听简沧要建房子,教人读书用,他们的心思就活泛了。
这个要把他家的小儿子送进去,那个想把自己的大儿子送进去,反正家中没有揭不开锅的,生活条件还算可以的,就都动了几分心思。
简沧想了想,忙跑回自己家中,继续写写画画了。
都是同村的,也不好不收,收了这个,也不能不收那个,总而言之,就还得扩大规模。
其他村民见简沧被围着,就这么拿着纸张跑了,心里多少有些难过,是他们强求了,简沧这是……不愿意吧?
谁料,没一会儿,简沧就又出现在人前了,拿着扩大了规模的建筑图纸,脸色淡淡道:“都可以进来读书,但有两点,其一,束脩是要拿的。”
村民喜不自胜,连连点头,“要的,要的1他们原本还打算送自家孩子到镇上读书呢,到底路远花销也大,如今能在村子里读书,还是举人老爷当先生,他们哪儿还有不知足?
简沧又伸出了一根手指:“其二,除了蒙学上必学的知识,我还会有一些杂学交给他们。”
没错,简沧是打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夹带私货了,见村民们似乎不太懂,他又多说了一句:“开卷有益,多学些本事总不是坏事,放心,对他们有好处。”
村民们立刻眉开眼笑。
别说了,这不是简家一家的事情,是他们全村人的事情,简沧原本计划一年时间慢慢完善图纸,结果,刚刚进入五月份,他的书屋就盖好了。
简沧:……
书屋占地极大,来报名的启蒙学生也很多,年龄在七八岁到十岁不等,简沧将这些学生安顿好了,听着这些学生乖巧的叫他先生,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满足感。
安顿好学生了,他才对刘友安等四人说道:“每日除了研究科举文章,你们每人要抽出时间,给这些孩子开蒙了。”
张涛的眼睛睁大,凭什么啊,凭什么他简沧收的学生,要他们四个来教导?
不过想到简沧私底下那么为他们着想,这些反对的话,张涛咽下去,并没有第一个跳出反对。
不过,张涛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刘友安几人,虽然简沧确实对他们好,但这么明显耽误科举大业的事情,刘友安几人傻了才会答应。
简沧直接忽略了张涛,而是将目光凝视在刘友安几人身上,“上一次会试,我们四人时运不济,挨,我晕倒了,你们也或病或累,或笔墨不足,如今我等正是落魄的时候,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多人赞同这个观点,但我觉得,无论穷达,皆应有兼济天下之心。”
“我本不好说这些,只是担心教导这些学生,为他们开蒙,会耽误你们的举业。”简沧说完,目光深深地看着刘友安等人。
刘友安几人也深深地看着简沧,原本他们不明白简沧的意思,但在听了简沧最后一句话后,茅塞顿开了。
别人不知道他们,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吗?他们读书也就死读书,勉强考中了举人,之后,屡试不第。
头疼啊脑热啊,忘带了笔墨,考试蒸饼没带够,饿着肚子答卷发挥失常等等。
他们也羞耻,也想考中科举,比一般人还要想,奈何就是卡在了这一步上,若不是自己实在没有希望了,也不会在简沧愿意教他们学习方法后,孤注一掷地压在了简沧身上。
他们的心里也不是不忐忑的,只是和简沧吹捧惯了,才给张涛一种他们很自信,跟着简沧走,下一次一定考上科举的模样。
但若是考不上呢?他们这个‘考试综合症’万一要是没治好呢?
他们看了简沧一眼,目光中隐隐有泪花,简兄这是为了他们,连梯子都搭好了啊!
他们考不上,也不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教导学生,花费了太多心力,才耽误了科举,没毛玻
张涛正准备等刘友安等人反驳呢,看见刘友安眼眶通红,忽然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不会吧?
果然,下一刻,就听见了刘友安几人感激涕零的声音——
刘友安抹泪:“简兄是为了我们好埃”
郑元青擦了擦眼睛:“不就是为学童启蒙吗?能耽搁多少时间,何况即使耽搁时间,导学生开蒙,是为国兴的大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孙永昌也道:“还能温故知新,学过的学问,再看一遍,教授之时未尝不能有新的体悟。得友如此,再无所求了。”
简沧脸上的冷淡也好似破冰了,真情实意地道:“能认识你们,才是我简沧的幸运埃”
是他狭隘了。
是他输了。
听着这四个人有来有往的互捧,张涛一时迷惑,不知今夕何夕。他虽然对刘友安几人改观了,对简沧也有着钦佩,但是即使如此,眼前这一幕他还是看不懂埃
不过张涛也不可能反驳的,只能在学习之余,抽出时间去给学生们教书了。
一来二去的,还真让他体会到了当先生的乐趣。
每日的功课真的太累了,简沧他不是人啊,一天他们要写三篇八股,还要分析三篇八股,但是,要是给学生启蒙的话,每天的课业减半。
用简沧的话说,这是劳逸结合。
所以,当先生第一个快乐,就是课业少了,每天可以轻松一些,分析个一篇八股,再写个一篇八股,再给学生们上上课,温故而知新,重新拿起以前的知识,作为先生去讲解,张涛着实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感悟。
当先生第二个快乐,就是在授课的时候,被不少学生用尊崇的目光看着,张涛表情渐渐也变得严肃,即使做不到严肃,也要像简沧一样,时刻冷淡着脸,一看就学识渊博,高深莫测的模样。
他觉得,自己好似一下子成长了。
当先生第三个快乐,就源于村民了。张涛以前在村子里散步的时候,遇见村民,人家虽然尊敬他,但更多的是怕,但等到他当了孩童们的蒙师了,这些村民再见了他,眼中再也不是怕了,尊敬有加不说,时不时地还会往他怀里塞一些鸡蛋,或者家中的蔬菜,让他心里美滋滋的。
……
张涛自己也没注意到,他现在已经很少升起后悔的情绪了,每天研究着八股,每天忙着学习,每天忙着教导学生,忙得团团转,又充实无比。
张涛和刘友安等人也建立起了很深的友谊,至于简沧,他虽然心中有时也感激简沧钦佩简沧,但友谊是绝对没有的。
毕竟,他和刘友安等人那是一起被压榨,简沧呢?不和他们一起做八股,不同他们一起探讨,只是给他们布置课业,检查他们的完成程度,那可是一直压榨他们的人啊!
对了,还有家书,等到去镇子上的人,又一次带来了一封信,张涛拿着书信很愉快地返回了学堂。
最愉快的时间,就是有朋的书信自远方来的时候了!
张涛打开书信,信纸被叠的方方正正,醒目的信封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显得格外地刺眼。
‘劳兄转呈简兄,切谢切谢。’
再一看署名,哦,骆原?!张涛的心碎了,表情也裂了,骆原在他心中的形象一瞬坍塌,明明给简沧写信了,就不能顺便给他也写一封信?他的存在感就是给两人送信吗?
明明是到他手里的信,他却只配拥有一个姓名,之后,再也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不过,张涛的道德觉悟是很高的,他面无表情地将信件递给了简沧。
然后就看着,简沧展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