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本忠良,却选择了造反 > 第150章 开国诏旨

第150章 开国诏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赵云,炎黄子孙!”

    “继承了炎黄之志,祖先血勇,决心拯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

    “为了给天下苍生提供一个安居之所,特于今日建国!”

    “国名:夏!”

    “夏国一朝,只用一个年号。号为:华夏!”

    “本日起,为华夏元年,正月一日!”

    诏书是赵云口述,蔡琰书写的。

    在赵云的坚持之下,使用的是白话文。

    他不想扯什么狗屁天命,直接申明自己是炎黄后人,根正苗红。

    为了天下苍生,他决定建国,称王!

    至于赵家老祖宗,他连提都没提!

    这倒不是他不敬祖宗,而是不想牵扯过多,导致未来出现一大堆认亲的。

    再说,那些人本就平凡,还是继续平凡下去吧!

    此外,赵云也很烦一个年号常常换来换去的情况。

    不要说后世人,就是当世人,都不一定搞得清楚。

    所以,他十分干脆地规定,夏国一朝,只用一个年号。

    这就类似于“公元”。

    代表着一段漫长的历史。

    夏国推行资源国有、普惠百姓的制度。

    用一个后世的词语来说,夏国是要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在后世的大天朝,这都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在这个时代,更是任何世家豪族都无法容忍的。

    可以想象,未来的夏国,一定会被朝廷和世家豪族们群起而攻!

    一切形式上的东西,全都是虚枉的。

    在军事和经济上取胜,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徐庶和张松也明白这一点。

    因此,对于这份开国诏书的内容,二人一点都没干涉。

    圣旨里面说完建国称王一事,接着就说起了本国的朝野制度。

    “本国官制,分为九品二十七级。”

    “每一品,分为正、从、辅三级。”

    “最高者为内阁阁臣与六部尚书,官品为正一品至辅二品。”

    “最低者为各村村官,官品为正九品至辅九品。”

    “成立内阁,职责是帮助大王处理国内军政事务。”

    “首辅,暂时空置。”

    “次辅,徐庶。”

    “群辅,慕容平安,张松。”

    “不足的阁臣,以后增补。”

    “成立内务府……”

    “本朝实行全民功勋制。”

    “民众因为功勋不同,分为不同的阶层。”

    “第一阶:爵士。”

    “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每一种爵位都有一二三等,每种爵位都有固定的数量上限,享受对应的国家待遇。”

    “第二阶:功民。”

    “第三阶:平民。”

    “第四阶:贱民。”

    “功民、平民、贱民,均会分为九等,享受不同的社会待遇。”

    “……”

    圣旨是写在白布上的。

    一共用了七张长长的白布,写了好几千字。

    中央部门的大臣,大都被任命了,并被明确了责任。

    因为人才不足,有些人身上背了n个职务。

    比如徐庶。

    其官职有:

    内阁次辅,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枢密府枢密使。

    就连蔡琰,都捞了三个官职。

    分别是:计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校长)。

    中央机构都缺人才,地方机构就更缺了。

    好在,赵云现在就巴掌大一块地盘,地方官并不是那么着急。

    这封圣旨,只是把地方部门的各种机构简单介绍了一下。

    众人心中有个全盘的概念,接下来也就不容易两眼一摸黑。

    蔡琰念得口干舌燥,这才把圣旨内容念完了。

    赵云想了想,又口述了一些事情。

    比如——

    军中改制,不能影响各处关隘的防御安排。

    民政机构,不要忙着去填中层官员。

    地盘小而官多,就成了冗官。

    先去建立村级机构。

    100人以下的村,合并到一起,成为100人以上的村。

    然后,在各村里任命五个官员。

    分别为:村长,邮差,宣讲员,治安员,税务员。

    建立了村级机构,马上开始统计周边的土地、山林、矿产。

    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将整个枹罕地区的自然资源统计上来。

    “谨遵大王号令!”

    文武官员们一起拜道。

    “好了,仪式就到这里,大家和我一起吃饭。”

    赵云很是有些不习惯众人对他的尊敬,当先站起身,招呼所有人一起去吃饭。

    蔡琰暗自翻了个白眼,快步走到门外,对着门口的守卫军官低声吩咐了几句。

    那名军官大喊道:“大王有令,军民同庆!”

    门外有人听到这一句,立即把这句话再度传出:“大王有令,军民同庆!”

    早已守在王宫门外的一支花花绿绿的车队,立即缓缓向前行进。

    特制的平板大马车上面,或是坐着乐师,或是站着少女。

    乐师们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少女们载歌载舞。

    这支车队移动到哪里,就给哪里带去了热闹。

    听着从城里传来的一阵阵欢呼声,赵云内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叹。

    不管怎么样,他公然称王了!

    若是夏国能在未来撑住,并且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一切,都将成为人们的美好回忆。

    若是夏国很快就被剿灭,则这一切,将会成为天下人口中的笑谈。

    望着众人眼中因为熬夜而泛起的血丝,赵云有些愧然。

    他举起酒碗,对众人道:“诸位辛苦了,请满饮一碗!”

    赵云拿出来的酒,自然还是蒸馏过的。

    这种好酒,目前也只有在赵云这里才能喝到。

    周仓这等酒鬼,立即端起酒碗,咕咚咕咚一饮而尽。

    文官们则是谢过了赵云以后,方才将碗中之酒饮尽。

    一连敬了众人三碗酒,又说了些勉励的话,赵云就离席了。

    有他在场,众人终究是放不开。

    不如回到后宅,慰劳一下同样忙了一夜的后宅众女。

    赵云一走,众人立即活跃起来。

    倒是没有几个劝酒的,而是针对赵云公布的一系列制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军官们大多性情直率,大声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文官则是小圈子讨论。

    张松正好坐在徐庶身旁,就凑在一起低声探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