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干净卫生与异味
当晚,小北带慧珊品尝家乡的黏糊鸡,小城号称历史名人“座山雕”的故里,当年座山雕招待胡彪的百鸡宴就是从这里带过去的。
在智取威虎山的电影、电视剧里多次出现百鸡宴这个称呼,总让人看的有些莫名其妙,几百号土匪凑在一起,一人分不到半只鸡,这土匪当的也太可怜了吧,感情这帮土匪进村猪狗牛羊鹅一概不理,就按着公鸡、母鸡、小鸡抢?难道是为了养生跟健身吗?
正宗的百鸡宴可不是单纯的吃一百只鸡,讲究的是一百只鸡、一百种做法,作为古代北京到南京管道的中间位置,新泰汇集了川鲁粤淮扬诸多菜系做鸡的精品菜肴,据说到现在还有七十多种方法保存下来。
“我去,这鸡是累死的吧!”
饭店是类似东北锅台那种结构,但凳子却是小马扎,看着有些简陋,但慧珊一揭开锅盖,就被震惊了,明明只点了一只鸡,里面却有三四十个鸡腰子……
“这是我们这的特色。”
小北有些不好意思,点菜的时候跟老板说了一声怎么厚实怎么来,会错意的老板干脆倒进去了二斤多鸡腰子,对男人来说,天底下还有比这个菜更厚实的菜吗?
“来,先喝口汤。”
在座的除了西成集团法务部门之外,还有一个操着林海口音的中年人商人,商人叫王勇,是袁军的表哥,从林海来这里投资项目的,都是老乡,在外面碰到就是缘分,一起坐坐也是应有之义。
“味道不错。”
忽略掉鸡腰子,慧珊发现这鸡汤味道真的很不错,浓稠的汤汁中不仅有鸡肉的鲜香,更散发着一种让人开胃的药膳香味。
“这里面有很多中药,在咱们老家,都应该叫药膳鸡才对”,王勇给冯成阳盛了满满一碗鸡腰子,“我刚来的时候,吃不习惯这边的菜,唯独这个菜没问题,吃的太舒坦了。”
“嗯、嗯。”
冯成阳表示一百分的赞同,这道菜已经成了哥几个的信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勇突然想起自己最近最闹心的事,或许能从老家那里寻求帮助。
“姚总,你们公司现在能不能搞到环保的绿网子?”
“你要那玩意干嘛?”
慧珊有些好奇,刚来的时候袁军介绍了,袁勇是搞玻璃加工的,成品都是玻璃瓶,那玩意还需要用绿网子罩起来?
“没办法了,我之前收的原料废旧玻璃瓶一直都是露天存放,最近环保大督查,有老百姓投诉说是咱们收了医用玻璃,如果下雨会污染环境,上级公司要求遮盖。”
“你收那玩意了?”
慧珊有些好奇,私自回收医疗废弃物可不是小事。
“正常的废玻璃六七十,医用废玻璃好几百,我傻吗?现在要求整改,这玩意怎么改?先找东西盖上应付应付吧!这会到处查的严,上哪也搞不到绿网子,可愁死我了。”
王勇也是一脸的无奈。
“绿网子没有,不过不合格的防水布还有一批,能用的话,按照处理价给你吧!”
慧珊记得公司仓库里还有一批不合格的防水布,当时公司技术不过关,生产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当时也没敢对外卖,就一直堆在西成集团的库房里。冯志翔总是拿这对破烂警示公司新人,慧珊举得反正公司都开始转行人工智能了,这堆破烂也没啥用处了,干脆处理了,空出仓库好放别的东西。
“那太好了。”
王勇顿时乐开了花,甭管防水布合格不合格,能用就成,玻璃碎渣又不怕雨淋。
“你跑这里干玻璃行业,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慧珊不得不感叹,老王也是个人才,玻璃加工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门户地区绝对是环保重点关照的对象。
“在玻璃行业有一句话,全国十个懂技术的师傅,就有六个来这里学过,当年这里有家玻璃厂,为全国培养了60的技术人才。”
每个地方都有辉煌的时候,老王的父母也从事玻璃行业,老王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在这里待过几年,对这里很熟悉,有些行业,技术工人的沉淀很重要。
解决了心头大患的王勇热情的招待在场的男士,冯成阳和文青被这里的套路灌嗨了,慧珊见他们玩得开心,吃饱之后就跟小北提前回家了。
“你家旁边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慧珊刚到小北家就愣住了,小区门口挂着县实验中学东宿舍的牌子,小北的父母是中学教师,这事慧珊倒是清楚,但小北家卧室窗口紧挨着一个垃圾压缩站让她有些接受不了。
“习惯就好”,小北关了关那间卧室的窗户,“当年这里还是一条漂亮的人行道,后来环卫部门规划了一个垃圾坑,那时候就一个坑,问题还不大,再后来又改建成了垃圾压缩站。”
“不臭吗?”
慧珊觉得这玩意离卧室不到十米,这些住户夏天怎么过?
“怎么可能不臭”,小北指了指自家的窗子,“以前的玻璃都被垃圾站震裂了,现在换了厚一点的,这边住户家家有空气净化器。以前学校老师都去找过,各种途径都反映过了,但人家就说是已安装除臭喷淋设备,还说检测合格了,说是没臭味。有检查的来了也赶紧把垃圾运走再把门关上,能有什么味道?”
“这么横?”
慧珊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情况。一边对环境卫生吹毛求疵,一边又将垃圾压缩站放在居民楼边上。要知道其他地方将垃圾送到垃圾压缩站的时候,特别是倒在垃圾压缩铲上的时候,垃圾的臭味是无法通过任何方式消除的。
“都习惯了,不就是夏天臭味重、秋天屋里蚊虫多,冬天刮北风的时候开窗也没啥味道。”
慧珊在小北家住了一晚就受不了了,一方面是冯成阳醉酒之后打呼噜,看着模样到明天早上也醒不了,本来她还有些小激动,结果这家伙是被抬回来的……
另一方面垃圾压缩站可能最近忙着应付上级检查,垃圾压缩站的压缩铲从凌晨五点多就碰碰的开始往里塞垃圾,这声音至少一百分贝以上。好不容易一会没动静了,又来了一辆转运车,又是倒车、吊装之类的一通操作,本来慧珊以为事情结束了,又来了一辆运送空垃圾箱的车辆,又是砰砰的一阵操作,小北家玻璃都被震的嗡嗡响,这让慧珊睡意全无,索性下去转转。
没料到小区里还真是卧虎藏龙,有孩子在重要部门的、有孩子在顶尖高科技集团的、至于那些大企业的就更多了,都是老师的孩子,成绩难免比外面高一些。但不约而同的是,这些人家大都居家外迁了,只留下一套空房当作老家的念想。慧珊在小区居民的眼神中读出了对家乡的不在乎,既然当地政府对他们不在乎,老师们也没必要在乎他们,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离开这里才是最正经的事情。如果有可能,谁愿意背井离乡?
有时候,人力成本低并不是什么好事,林海很多干不下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跑这来了,林海有个针织企业在当地招不到工,搬过来之后月薪两千冒头,来打工的还差点挤破头。过低的工资只会赶走有技术的人,年轻人大量流失之后,企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许以后投资不过江浙沪有可能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