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黄巾贼来了
“萧使君,如果说我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呢?”刘义逊眨巴着眼睛对萧建说。
萧建哭声顿止,用蓄满泪水的眼眶看了刘义逊一眼,萌的不要不要的。
“刘先生,你快别闹了,我正伤心呢?”萧建有些委屈,好像觉得刘义逊不尊重他的泪水。
刘义逊正色道,“谁跟你闹了?我真有办法,你就说我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你怎么感谢我吧。”
萧建吸了吸鼻子,盯着刘义逊的眼睛,刘义逊就这么坦然与他直视,萧建的表情有些好看了,和他刚刚的哭相判若两人。
萧建眼神一亮,也顾不得自己还在涕泗横流,他一把抓住刘义逊的胳膊,使劲儿的摇晃着,脸色惶急又兴奋。
这个表情刘义逊只在求他买玩具的小妹妹脸上见过,此时由人到中年的萧建做出来,尤其让他觉得恶寒。
“松开,松开,你先给我松开。”刘义逊拼了老命,一把将萧建的手从他的左胳膊上扯开,之后还用右手狠狠的擦了擦萧建刚刚触碰过的地方,一脸嫌弃。
萧建脸色有些不好看了,也不说话,刘义逊刚刚的动作极大地刺激了他那敏感而脆弱的玻璃心。
刘义逊看着又有点不忍心了,只不过他向来是同情心大过实际能力,不会安慰人呀。
于是他强调着说,“萧使君,我没有骗你,我真的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萧建再次听到这句话,脸色时阴时晴,变幻莫测,非常的纠结,最终还是尊严被抛到了一边。
萧建努力用他生着气的脸摆出恳求的态度,两种神情在他那张老脸上交织着,刘义逊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萧建也不好意思了起来,连声央求道,“刘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吧,你到底怎么帮我解决这个难题?我……我……我谢谢你,我……我给你磕一个都行啊。”
萧建差点又哭了出来。
“萧使君说哪里话,您是堂堂琅琊国相,我哪里敢受您的大礼。”
“什么琅琊国相啊,我就是个摆设,刘先生,只要您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什么要求我都答应您。”
说到后面,萧建的神色有些不对了起来,尤其加重了“什么要求都答应”几个字。
呸,老王八蛋,想什么呢?
刘义逊只是让他放心,一切都包在他身上。
萧建又惊又疑,但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按耐住自己内心的焦急。
萧建只是看见刘义逊把一个大胖子为首的几个人叫了过来,五六人绕了个圈儿,刘义逊附耳对他们说了几句。
萧建有心想听,又拉不下脸,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大军到了萧建处理郡务的莒县,刘义逊都以为他们该分开了。可是萧建说刘使君次来是为了琅琊剿灭贼寇的,他身为琅琊国相,自然该送一送。
刘义逊哭笑不得,不由好奇究竟黄巾和臧霸把琅琊各地给弄成什么样子了,才让萧建连脸皮都不要了。
大军继续前行,又过了两天,第三天中午终于到达了诸县,就是后来的诸城市。
刘备熟悉了一下诸县的事物,让田豫在城外扎下大营,还特地吩咐不要扰民。
刘义逊也有机会大概了解了一下诸县,不了解不知道,偌大一个县,竟然只有不到四千户人家,人口堪堪到达两万,近半还分布在城外的村庄里。
要知道,四十年前大汉的官方在册人口就超过了5,600万,徐州琅琊郡也有57万之众。
而五十年前,大汉只有有4,700万人。以这种增长速度来说,如今的琅琊郡人口至少应该有70万人。
就算战争很残酷,连年灾难,让人口缩减30,那也有50万人啊。平分到琅琊13个县里,诸县也应该有四万人啊。可是现在只有一半不到,那些人跑到哪里去了呢?他们为什么会离开这个地方呢?中国人在安土重迁的思想影响下,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吗?
这一连串的问号让刘义逊深深明白,隐藏在数字下的现实是有多可怕。
小沛虽然也不如一二十年前,可是和诸县比起来,称得上是大县了。
彭城国有些地方连诸县都不如,曹操在那里可是杀得泗水变色,为之不流啊。好几座县城都没有人了,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你以为是开玩笑的,他自己亲眼见过的。
我手写我心,平常吆喝的挺响,到这儿忘了。
《三国志》已经足够为曹操避讳了,说是陶谦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为了报仇才攻打徐州,可是也不得不补上一句,还襄贲,所过多残戮。
刘义逊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曹操屠城没有什么,是因为没有屠到你身上吗?或许现在很多应该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就因为祖先被屠戮了,没有机会再和我们说话了,谁替他们来称赞曹操啊?
刘义逊前世见过一个拼命为曹操洗白的教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论文都是为了证明曹操没有搞屠杀。
刘义逊就纳闷了,人家三国时代的人都说曹操屠了,你一个1800多年后的人凭几句文字就说没屠,你咋那么厉害?
我现在在文章里写一句,某某某不是人,过了2000年你写一篇论文说某某某确实品德一般,因为我的文章里写过,这能算数吗?
你觉得他人坏,那只是对你来说,也许人家对别人都很和善呢,只是和你不对付。
更何况教授自己就姓曹,这哪有一点说服力啊?
住在诸县城里的百姓应该算是生活水平不错的了,可是很多人面有菜色,查问了几家之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清灰冷灶,糠豆不赡,连糠皮杂粮也供应不起。
一问起来才知道,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是被黄巾贼抢,就是被山里的土匪劫掠,万幸藏起来一点,官府又要交税了。很多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离开这儿,到各地流浪、求生、避难。
你要是问起他们都朝什么地方去了?这两年山上的贼寇和黄巾贼愈发壮大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听了百姓的诉苦,刘义逊眼神不善的盯着萧建,还有你的锅呢,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还收税。
萧建苦笑,“刘先生,我已经对百姓的赋税是一免再免了,不信你问问当地的人。还有要不是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百姓能这么大规模的外逃吗?都得活活饿死在家里啊!”
刘义逊求证的问了一圈儿,还真是如此。
地方上设的乡老、亭长是有监督百姓和向上禀报地方动向的职责的,如果郡守知道治下百姓要外逃,肯定会设卡拦截,全郡的亭长行动起来,十里一查,想跑出去可难了。
刘义逊叹了口气,安慰的拍了拍萧建的肩膀,这老小子是个好官啊,既要政绩又要脸面,要良心,好官难当啊。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琅琊北部的几个县城都有人来报信,说是昨天晚上受到了黄巾贼的袭击。
萧建大惊失色,黄巾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