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元璋:登陆未来三百年 > 第四十七章 朱棣借兵

第四十七章 朱棣借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元璋承认自己当初看走眼了。

    原本以为姚广孝不过是个吃斋念佛的和尚。

    纵然能有些本事,也不过是诵经祈福,哄人开心的把戏。

    却没想到这个姚广孝如此狠辣。

    姚广孝的这个提议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拉别的藩王一起下水。

    一起登上朱棣造反的战车。

    如此一来,被拉上战车的藩王便不得不给朱棣出力。

    因为他们根本没得选。

    要么被朱允炆慢慢削弱兵权困死,朱柏就是很好的例子。

    要么就是自己造反把朱允炆给赶下台,可是自己又没有这个本事。

    如此一来,不想等死的话,就只能够乖乖的给朱棣效命。

    并且还是不能偷懒和三心二意的那种。

    造反这条路,一旦踏上是没有回头路的。

    所以朱元璋才会觉得姚广孝此人十分的狠毒。

    若是放在争霸天下的时候,这种人不能为自己所用的话,自己绝对会派人除掉。

    因为姚广孝跟着谁,都会是自己的麻烦。

    只是现在这是一条自己无法干涉的时间线。

    作为看客的自己,朱元璋也无能为力。

    而朱棣在听到姚广孝的话后眼睛一亮的原因,则是朱棣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帮手。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十七弟宁王朱权。

    如果说在自己的一众兄弟里面,朱棣对谁比较忌惮的话。

    以前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宁王朱权。

    然而在朱棣得知自己的十八弟居然会让朱允炆派出六十万大军征讨之后。

    朱棣心中忌惮的名单就多了一个,越王朱柘。

    和自己一样,同为九大塞王之一的朱权,同样手握重兵镇守边关。

    和自己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朱允炆收拢兵权却没有收到朱权的头上。

    或许是因为朱权的位置相距金陵太远,朱允炆没有放在心上。

    又或许是朱允炆在没有召回朱权手里的兵马的时候,就已经凑够了六十万兵马。

    反正就是在大部分藩王手里的兵权都被收回去的时候,宁王朱权手里依然很诡异的握有重兵。

    不过朱棣更相信的是朱权对于朱允炆没有什么威胁。

    因为朱权的封地比自己还要远,如果朱权想要造反的话,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自己这条防线。

    朱棣相信这才是朱允炆没有对朱权动手的原因。

    而朱棣这次打的主意就是自己这个十七弟手里的兵马。

    如果自己能够拿到朱权手里的兵马的话,自己这一次肯定能够一举成功。

    想到这里,朱棣便对姚广孝说道:

    “要是按照先生的说法。”

    “那本王就只有一个地方能够借兵了。”

    姚广孝笑道:

    “王爷说的可是宁王朱权?”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如今天下诸藩没有受到削弱的也就只有宁王朱权了。”

    “所以本王打算去找老十七借兵。”

    “当初父皇留给我们兄弟几个大量的兵马。”

    “为的就是防备那些异族入侵大明。”

    “现在朱允炆收缴天下兵马,只剩下朱权手中还有数万精兵。”

    “想要按照先生说的,直取京城,那就只能借朱权手中的兵马一用了。”

    姚广孝点了点头,对朱棣的说法表示赞同。

    “王爷说的没错,如今天下诸藩只有宁王殿下没有没削弱。”

    “这也让宁王殿下成了众矢之的。”

    “等到朝廷回过神来,陛下是不会放过宁王的。”

    “想来宁王殿下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朱棣点了点头道:

    “先生说的没错。”

    “本王只希望十七弟能够识时务,不要执迷不悟。”

    说完之后,朱棣的话锋一转,

    “事不宜迟,本王这就给十七弟去一封书信,向他阐明利害。”

    “以十七弟的聪明,不会不懂得本王的意思的。”

    姚广孝听到朱棣的话后,微微一笑道:

    “王爷请自便,贫僧就不打扰了。”

    朱棣闻言也不交情,立刻回到书房里,摊开纸笔,亲自研墨。

    略作思考之后便写就密信一封,写完之后,朱棣叫来一名亲卫:

    “速速将这封信送往宁王处,一定要亲手交到宁王手里,不能让旁人看见。”

    亲卫接过书信之后,便打马出城,朝着宁王的封地一路狂奔而去。

    得益于朱棣的雷厉风行,如今的北平城已经没有了任何朝廷的势力。

    所以亲卫出城这件事,也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没过多久,亲卫便来到了宁王面前。

    并且按照朱棣的吩咐,将密信亲手交到了宁王朱权的手上。

    “卑职参见宁王殿下,这是我家王爷让卑职送给王爷的密信,请王爷亲览。”

    朱权闻言一脸诧异,四哥这个时候为什么给自己来信?

    不过诧异归诧异,朱权还是接过书信开始翻阅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信中内容着实惊人。

    “权弟见字如面。”

    “兄囿于北平,不得有伸展之机。”

    “今朝中有奸人蒙蔽圣听。”

    “兄欲奉父皇遗命,清君侧,除小人,。”

    “还大明朗朗乾坤。”

    “然兄虽有一腔热血,手中却并无兵马可用。”

    “闻权弟手中兵马尚在。”

    “故来信一封,望权弟体量为兄之意,不吝手中兵马。”

    “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黎民计。”

    “倘若兄能够为国锄奸,权弟亦有功劳于社稷。”

    “兄定然会在陛下面前保举权弟同功。”

    “如今朝廷大军为十八弟所吸引,京城防备空虚,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

    “望权弟莫要失此良机,以免自误。”

    “兄百拜顿首。”

    朱权看完朱棣的书信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书信中虽然说的是清君侧除小人,为国除奸。

    然而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朱权却十分明白。

    自己这个四哥是要造反啊!

    不仅他要造反,还要拉上自己一起造反。

    朱权的心中不由得一阵苦笑。

    朱允炆的想要干什么,自己心知肚明。

    虽然不知道朱允炆为什么还没有对自己动手。

    但是朱权却明白,这一天早晚是会来的。

    朱柏的死,就像一个梦魇一样纠缠着自己。

    而这个梦魇早晚会变成现实。

    自己手里的这点兵权也同样会被朱允炆给收回去。

    到时候自己又该怎么办?

    像朱柏一样投火自尽吗?

    朱权不想被削弱兵权,更不想死。

    正在发愁的时候,朱棣的信来了。

    看着朱棣的密信。

    朱权知道自己已经没得选了。

    除非自己也起兵造反。

    否则自己最好是借兵给自己的四哥。

    因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等到朝廷回过神来之后。

    自己手里的这点兵权一定会被朱允炆给收回去的。

    到时候的自己那可就是砧板上的鱼,生死都由不得自己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