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袭
从中军大营出来后,关平突然想去见见于禁。于禁跟随曹操征战沙场三十多年,是曹魏的左将军,位列五子良将,这次投降,有些出人意料。
于禁被单独关在一个营中,有士兵守卫,关平推门而进,只见于禁坐在床前,身着便服,面容威严。
“于禁将军,关平拜见,久仰久仰。”于禁也起身回了礼,便邀关平坐下。
“关平将军前来,所谓何事?”
“无他,军中无事,特来与将军闲谈尔。”
于禁一脸诧异,仿佛在说:“我和关羽是旧识,你和我有啥可闲谈。”
“于禁将军,南征北战,治军之严,关平早有耳闻。”
“行军打仗,军纪乃是根本
关平与于禁寒暄半天,言语中于禁虽降,但毕竟与曹魏多年情谊,让他反叛曹魏,看来是不太容易了。
樊城内,征南将军曹仁和诸将正在商讨对策。曹仁是曹操同族的兄弟,从曹操起兵之日就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曹操赤壁战败从荆州撤退后,曹魏在荆州的防务,就由曹仁负责。曹仁镇守樊城,而平寇将军徐晃则镇守樊城北面宛城,这次于禁兵败,樊城和襄阳被围,曹操立刻就派徐晃率领各路援军前往解救。
只听一将说道:“曹仁将军,樊城被围困数月,粮寡兵少。今关羽水淹七军,援军已败。城墙多处破损,恐难久持。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均已叛投关羽。我等不如速速北撤,再图后计。”
曹仁双眉紧锁,一时难以抉择。此时北撤无异于放弃襄樊。
这时汝南太守满宠说道:“关羽势大,许都以南都已混乱不堪。而关羽之所以不敢兵犯许都,正是有我们在此,截断了他的后路。如果我们北撤,不仅襄樊不保,许都也危险了。”
曹仁听完,似乎下定了决心:“丞相委我重任,今贼势已到许都南部,我等岂可只顾自身安危,置国家于险境。”
说罢,曹仁便与诸将斩白马为誓,欲与樊城共存亡。
晚上,曹仁正在睡梦之中,忽有卫兵来报,城外有人自称于禁帐下亲兵,连夜来投。曹仁立刻起身,命人放他进来。
“将军,我乃于禁将军亲信,今夜我趁蜀军夜间看护不备,连夜逃跑,前来投奔将军。”
“于禁他不是降了关羽么?”
“当日于禁将军被四面包围,身边只有寥寥数人,降蜀只是权宜之计。关羽恃才傲物,我等虚与委蛇,关羽这几日才放松了看管。于禁将军与我等商议,关羽箭伤未愈,无法亲自上阵,我等打算于明夜子时趁蜀军熟睡之际,偷袭关羽大营,但关羽兵多,特让小人来投樊城报信,与曹仁将军子时一同袭营。”
“大胆,你这蜀军的奸细!你若真找援军不去投徐晃的解围之军,反倒来投身陷重围的樊城?”
那亲兵一听曹仁所言,立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冤枉啊,将军——徐晃将军处已有人去报信,但关羽骁勇,于禁将军恐不能胜,才让我来樊城。”说完便涕泪横流,不停地磕起头来。
曹仁正在思虑,这时又有卫兵来报,说在樊城城墙,捡到了城外射来地密信。曹仁赶忙打开,发现是徐晃的密信。原来许昌和宛城都有贼寇响应关羽,粮道不畅,援军粮少,无法久持,需寻良机决战。徐晃已经接到了于禁派去的人,打算明夜子时夜袭关羽大营。徐晃想让樊城之军助一臂之力,内外夹击。
曹仁看完密信,顿时开怀大笑。“哈哈哈,是本将错怪你了,你且起来,下去好生休息。明日子时我自领军前往。定叫关羽小贼无处可逃。”
第二日,曹仁便把昨晚之事告诉了诸将,诸将顿时士气大振,纷纷表示要活捉关羽,出出这些天来的恶气。惟满宠劝曹仁谨慎为上,晚上先观察局势再决定要不要出兵增援。诸将皆笑满宠过于谨慎近乎胆小。
当夜,曹仁正在城头观察蜀营的情况,到了约定的时间,果然蜀营中火光四起,混乱之中,蜀营北面似有一只人马冲杀了进去,遥远望去,似是曹军的大旗。霎时间,砍杀声不绝于耳。
曹仁看罢,立刻披上铠甲,拔出腰间佩刀,振臂高呼。“弟兄们!跟我一起,取下关羽的首级!”“杀!杀!杀!”将士们纷纷呼应着。曹仁带着三千守军,从樊城杀出,奔向已经四处着火的蜀军大营,配合徐晃于禁,内外夹击关羽。
满宠望着远去的曹仁,命令剩下的两千将士,好好看守城门。过了许久,一支一两百人的部队,正在向樊城城门靠近。为首的一员大将似乎受了重伤,被两人搀扶着。
只听一个士兵冲着城墙上方喊道:“我们是于禁将军的部队,于禁将军受伤了,需要进城休养。”
满宠向下望去,黑夜看不清来人面貌。于是满宠让士兵点个火把扔下去。
那士兵捡起火把,拿到受伤的大将旁。只听那大将抬头喊道:“满宠,是我!”
满宠隔着高高的城墙,借着火把的亮光,也看清了来将的面容,正是于禁。“于禁将军,曹仁何在?”
一旁的士兵回答道:“关羽旧伤复发,打算南逃,曹仁将军正和徐晃将军合兵追杀呢!于禁将军偷袭大营,负了重伤,我们这才带着伤员先行入城休养。”
满宠一眼望去,这支一两百人的魏军队伍,近半数的人似乎都受了伤,需要人搀扶,只有少数人手上拿着兵器。便让士兵在城门口戒备,然后打开了城门。
这拨人慢慢走进了城,满宠前来迎接于禁,却见搀扶于禁的小兵气宇不凡,似乎有点眼熟。待走到于禁面前一步,发现于禁身上虽有血渍,却看不到外伤,而那小兵居然在于禁身后偷偷捏着一把大刀。
满宠大惊,刚要大喊拿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小兵一个箭步上前,手起刀落将满宠斩于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