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王半仙之死 > 第58章 过年的习俗

第58章 过年的习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了,我和妹妹也不再出门去玩,在家帮着父母准备过年的各项准备工作。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腊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皖城乡镇的习俗,过年前要清扫房屋,去旧迎新,有些年货,比如豆腐,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了,可以去集市上买。买年货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项目,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集市上的人流量就是平时的数倍,那时候没有淘宝京东,没有网上购物,要买东西,必须亲自去买,所以过年的气氛很浓烈。商家们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开心,年底的收入足够维持一年的收支了,哪怕累一点,也要坚持到大年三十下午,然后休业到正月初八才放开门炮,重新营业。

    街上很拥挤,车子是完全走不动的。像农贸市场这些地方,都是人挤人,热闹拥挤的程度赶上了沪城早高峰的地铁。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春联是必须要买的,鞭炮也要买几挂,还有红蜡烛,封香,花生瓜子糖果,过年的新碗筷、盘子碟子,还有新年一人至少一身新衣服,新鞋袜,都要置办。家里的大厨们还要准备一板豆腐,几尾鱼,猪肉,鸡鸭肉,家里条件好的,还会买些牛肉、羊肉,还要准备一些蔬菜和配菜,总之,一天天的都在买买买,仿佛一年赚得钱,一个新年就要全花完似的。

    那时候的大集市是真热闹啊!街上除了买年货的,买衣服的,还有许多小吃摊,有卖烤红薯的,有卖酒酿汤圆的,有卖油饼的,有卖卤甘子和毛鸡蛋的,还有卖豆腐脑和臭豆腐的,每个摊位都围满了人,大人带孩子来解解馋,小情侣来增进感情,进城卖东西的老农民,也舍得买上一碗小吃,垫垫肚子。除了吃的,还有好多好玩的,套圈的,耍猴的,打糖的,捏糖人的,炸米花的,砰地一声,米花四溅,香气四溢,勾地大人小孩驻足不前。

    过年前,家家户户主妇们忙碌着,准备着过年的一切吃食和物品,而男人们就要打纸,去上年坟。把黄火纸,用凿子沾上香油,在火纸上凿下一排排的印记,据说那就是元宝了,在地府可以当钱用。凿好的一沓纸还要一张张掀开,码好,放入蛇皮口袋里,上坟的时候带着。我妈妈这时候总会买一些天地银行发行的大额冥币,50,100元的,用牙齿咬下印记,再让舅舅带过去和火纸一起烧给祖先,因为,皖城习俗,上坟烧纸只能男丁做,女的烧的祖先收不到。

    小时候,上坟都是我爷爷步行去,我闹着跟着,爷爷也只好带着我去,来回要走50多里地,累得我像个哈巴狗,但是咬着牙我都走下来了。因为爷爷腿不好,我不忍心让他背我,只能自己一步步捱回来了。关于上坟的记忆,就是一座座坟山里,到处都是一个个坟头,有些豪气的有墓碑,大部分都只有一个个坟头而已。我问爷爷咋记得祖先的坟头呢?他说,是他爷爷告诉他的。我说,你记得你爷爷的爷爷吗?他摇摇头说,不记得了。对于不记得的祖先,爷爷就用树枝在草地上画个圈,念念有词的让祖先来领钱,我那时候还没上小学,但是骨子里的反骨已经长成了,不让我烧纸钱,我偏偏偷偷的烧几张,咋的,爷爷烧的,祖先可以收到,我烧的,就不见了吗?我不相信。连爷爷也只记得他的爷爷了,以后谁还记得自己的上三代的祖先啊?人啊,还是活在当下,死了就是死了,啥也没有了,烧再多的纸钱有用吗?能收到吗?难道祖先们在地下都不需要赚钱了,只等着孝子贤孙烧纸钱供奉着吗?我问过爷爷,换来的是一顿树枝抽打,还念念有词,童言无忌。那树枝,堪称邮政快递,画完圈了,还能打我,真神奇!

    我长大了,爷爷也老了,上坟的事情就落在了我父亲身上,他和我三叔还有其他几门的堂兄弟们骑车去上坟,我也懒得跟着了,想想和爷爷的流程也是一样的,找到坟头,用铁锹修修补补,再铲一个圆形的土块放在坟头上,然后放炮烧纸,磕头祷告,最后等火熄灭了再走。最近几年,老家的坟上得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各种原因,叔侄辈都在外地上班安家,家乡的坟和家乡的人,渐渐被遗忘了。祖先的烟火,也渐渐淡了。不知道,他们在那边可有钱花了,如果我画个圈,烧点纸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收到了。

    每年的大年三十,第一步,贴春联,春联不能贴早了,贴早了别人会说你家要出门躲债吗?第二步,要祭拜祖先,摆好鸡鸭鱼肉,对着中堂,烧香参拜,先是长辈,再是儿童,都要叩头。第三步,把满桌的菜肴摆好,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一定要有豆腐,表示有福气。吃饭前,一定要放一挂鞭炮,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为了比赛,有的家庭下午四五点就开始放年炮了,我们家一般都是晚上六点钟左右放年炮。年炮有八万响的,十万响的,十二万响的,根据家庭实力,越有实力的家庭,买的炮越响,噼里啪啦,挣的是面子。东边响罢,西边响,爷爷催着叔叔赶紧把炮挂起来,在吃饭前,点燃,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炮声点燃了夜空,硝烟味,火药味弥漫在空气里,这才是一年好年景啊!放年炮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年炮不能太短了,那是断气炮,不吉利;一挂炮,中途不能断了,如果断了,寓意着明年事事不顺,会有祸事上门。

    放完年炮,全家人聚一起吃年夜饭,吃罢年夜饭,就着一笼炭火,全家人团团而坐,聊聊家常,孩子们就排好队来给长辈们叩头领红包,

    小时候红包里有五块,十块钱,但是积少成多,所有亲戚拜完年,一个正月也可以攒下百十块钱,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想当年,我小时候的压岁钱不给我妈妈,她趁我睡着了,拿走了我枕头下的钱,还告诉我被老鼠偷去暖被窝了,气得我烧了几大锅开水,挨个把老鼠洞浇了一遍,结果,钱没找回来,还被我妈暴打了一顿,说我浪费开水。现在的红包,都需要好几张毛爷爷了,羡慕啊!

    大年三十要守岁,熬到十二点,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家家户户又开始放炮了,这是接新年的炮,放完炮,就可以回家睡觉了。我们一家四口人从老宅回到自己家,要穿过一条长长的老街,走在满是硝烟味道的老街上,踏着炮仗的厚厚一层碎红纸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战争年代,烟雾弥漫之中,硝烟味十足。有时候,老街上下了雨雪,还很滑,一步三滑地走着,一不小心还摔个屁股墩。那时候的新年,很有意思。

    初一到初三,除了拜年,早餐食物也是固定的。初一早上吃挂面,寓意长长久久;初二早上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初三早上吃饺子,寓意元宝多多。汤圆和饺子里有时候会随机包一些新的一角五角硬币在里面,谁吃到了,就是来年的幸运儿,寓意来年要发大财,走大运。其实小时候我就知道,那些包着钱币的饺子和汤圆会比其他的重一些,所以诀窍就是捞底就对了。

    初一一早,还要放一挂开门炮,寓意满堂红,来年红红火火。初三早上,还要放一挂送年炮,寓意把年兽送走了,新的一年无灾无难,万事如意。除了家里放炮仗,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斗炮。就是一群年轻人买了花炮,蹿天猴,不对天上放,对着对面人群放,而对面也不示弱,放过来,就这样,就像斗牛节的现场一样,惊叫声,奔跑躲避声,混杂着发射的烟花啾啾声,混合在一起,很热闹!虽然很热闹,但是我的好几件棉衣也有了好几个窟窿,见证了那个年代的疯狂。

    现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后,年轻人也越来越文明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再也没有当初那种硝烟弥漫,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的盛况了。人老了,就是从不期待过年开始吧。对新年,我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种期盼和热爱了,可能这就是成熟了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