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古言文被炮灰的女配11
太子身体大好这件事,在东宫举办的赏花宴后消息不胫而走。
周逸早就猜到这场赏花宴是太子妃专门举办来放出消息的。
毕竟东宫不算大,名贵花卉的品种也不算多,赏哪门子的花啊?
不过,对于周逸来说,太子还是给了他一个好消息的:因为杨善缘提供的药方实在巧妙,他打算让她平日常来东宫,跟那群侍候太子已久的御医一起探讨更多问题。
太子还对周逸说,若他身子大好,便出面做主为杨善缘谋求一个“吏目”官职,虽然只是八品,但在太医院的众医者中已经是仅次御医七品的第二等了。
由内务大臣统领院务,置院使一人,左右院判各一人,院中则统共有御医十三人,吏目二十六人,医士二十人,医生三十人。而官职又分别自正五品到九品。
医官官制跟文武官制相差甚远,所以实权也不大。但身为太医,能够常常面见京城的权贵,为了治病,即便是皇族之人,对太医也颇为敬重。
若不是因为阴差阳错救下了太子,杨善缘恐怕一辈子也没办法进入这里。
不过,坐在回周府的马车上时,周逸发现她今日有点奇怪的……兴奋?
就好像找到了心怡玩具的小孩子一般,正在兴致勃勃地思考接下来怎么玩才更好玩。
“今日你跟太子妃聊天,可有什么收获?”周逸笑问道。
杨善缘原本正透过珠帘朝马车外望去的双眼随着周逸发问,立刻看向他,停顿半晌后道:“娘娘人很好,待我十分亲和,简直有些受宠若惊。”
“她还说……过几日就让我来东宫的太医所中任职。”她有些忐忑地看向周逸。
原来太子妃已经说了……既如此,周逸便不打算把太子同他说的话也讲出来了。
“不错,这赏识是你该得的。”周逸很快就开始为杨善缘安排各种事宜,“到时候我会差人接送你来回的。”
杨善缘心里提着的那口气这才放下,她还担心要是自己入职了太医所,就没办法用暂时无家可归的理由待在周府了。
毕竟,如果她需要一个住处,那太子妃定然会帮她安排好的。
可她不想离开周府。
在说完话以后,周逸侧头向马车外望去。杨善缘偷偷看着他的侧脸,有些失神。
她并不是个蠢人,在美仙阁那等地方困住时消息也足够灵通。今日在东宫与太子妃闲聊,她还特别着意听了旁边那些官员家眷间的谈话。
杨善缘隐约知道了周逸向太子献药的目的,同样的,她也想帮助他。
就如同,他曾拯救过她一般。
看到夏年那张熟悉但又截然不同的脸时,杨善缘出乎意料地发现,原先刻骨的憎恶与厌恨已经趋近于一种冷漠。
不是不恨,只是……相较于她现在所拥有的善意比起来,不值一提。
她甚至有一瞬间想,如果她真的顺利抵达京城投奔了郭少缙,是不是就无法与周逸相遇了?
即使只是设想,杨善缘都不愿意再深入。
她望着青年那俊朗挺拔的侧脸,心中逐渐升起了一股奇妙的情绪。
在一片寂静中,杨善缘似乎听见了她的心音。
不再是只被他保护,而是想要反过来,守护他。
……
周逸自然是不知道杨善缘那复杂又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
在回到周府后,她以要誊抄医书为由,回到了自己住的院中。
原本还想着邀请杨善缘共进晚膳的他不得已只能放弃。
不过周逸不是闲着没事干,天天就缠着人家小姑娘玩的真纨绔。既然杨善缘那边暂时还用不到他出手,周家这接踵而来的事情就得开工了。
想要成为太子裴庸的心腹幕僚,药方只是敲门砖。他充其量就是个在杨善缘和东宫之间牵线搭桥的人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源于周家。
如今靖王是朝野之中最看好的太子继任人,哪怕如今裴庸身子骨好了不少,那些已经站队的人,也再没有机会重新择主了。
涉及到皇位更迭一事就是如此的血腥,哪怕只是被这巨大漩涡旁的风暴波及,也可能粉身碎骨。
他们二人的支持者中,不缺肱骨文臣,自然也不缺武将的支持。
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周家这般的豪富家族支持。
周逸决定,以太子裴庸的名头,开办一个专供寒门学子就读的书院!
靖王最爱笼络寒门学子人心,一是这群人中确实真才实学的概率远大于世家子弟,二来,他们往往出身平常,身上没有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更好控制。
而这个开办书院的想法,也是周逸近日才想到的。
如果他资助太子麾下武将更换武器马匹,这就触及到了一个当今圣上所忌惮的禁区——豪商武将勾结,往往是乱世的开端。
周家未有人入仕,这个书院只要规模够大,总能遴选出足够有天赋之人。周家跟钱挂钩的形象,也能多一个“乐善好施”的名头。
从周家的书院走出来的入仕之人,将会把东宫、周家还有那个人自己牢牢捆绑在一起。
这将是牢不可破的利益关系。
周逸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步棋绝妙,忍不住笑了。
唯一麻烦点的事情就是请到大儒授课,不过他相信,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他舍得砸钱,就是孔子本人来了也得给他进去教书!
书墨早被他吩咐去选址修建书院,他作为监工,常常周府与书院两边跑。
不过原身常带的小厮也就他一个,如今贴身小厮被他差使做事,跟在周逸身边的小厮基本几天就换一个,他也不认人记名,平时也就跑腿的事情会找人去做。
接下来的这几天中,杨善缘在加班加点誊抄医书,争取在她入职太医所前将医书装订完毕送给周逸;而周逸,也在找人询问了一番大儒名号后,列了一份名单,挨个上门询问。
毕竟是请人出世,还让小厮跑腿就不太礼貌了。
读书人,尤其是这种读了大半辈子书的,脾气最是古怪不过。
最后,靠着砸钱和当初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三顾茅庐的坚持精神,周逸总算为书院凑到了三名大儒镇场子。
教书不必非要是大儒教,很多无名之辈也许更擅长应付八股文。但作为他想要做出能够真正成为吸引所有人的书院,有能撑场面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为书院请人题字时,周逸去了东宫一趟,请太子定下了“励耕”二字。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这“励耕”亦可有两种含义。
提醒他们不要忘了在家乡耕种稻田时的脚踏实地,入京学习后更不能荒废时间,停止在学问中悉心耕种智慧之种。
有了太子亲自题的书院牌匾,大儒就位,周逸微笑着想,这书院大概是可以开始招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