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全国第一张工商营业执照
杨林的瓜子店初期生意好,然后进行扩张,开分店,大批量进货。
这是一个品牌成长的必经之路。
而竞争也会随之而来。
大多数品牌、店铺、企业,都会倒在这轮竞争的路上,留下来的寥寥无几。
炒瓜子本就是没有什么太多技术含量的行业。
一个普通人,经过培训之后,都能上岗,也能开店。
小林瓜子在短短时间里,连续开了十家分店,自然引起了其它个体户的关注。
杨林暂时放弃了扩张,而是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店。
店铺的口碑和口味,永远是最重要的。
每一位买过你瓜子的顾客,都能成为你的回头客,那你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好,蒸蒸日上。
杨林没有打价格战,而是施行“赠送”服务。
在足称的前提下,再额外赠送一把瓜子。
买一毛钱,送你一小把,买五毛钱的,抓一大把送给你。
这种看得见的实惠,更容易讨得顾客的欢喜,也更有人情味。
而不变的价格,也能塑造品牌的价值。
除了实惠之外,杨林十分关注口味的变化。
如果一锅瓜子炒糊了,宁可处理掉,也不能拿出来卖。
杨林默许售货员在店里吃瓜子,也有请她们监督瓜子口味的含义在里面。
天天吃同一种瓜子,如果口味忽然改变,很容易尝出来。
其次,杨林注重原料的采购。
他现在有了两个进货渠道,一是于勇的集贸市场渠道,二是刘坤的国营农场渠道。
杨林心想,既然刘坤叔叔所在的国营农场可以提供瓜子给个体户,那么,其它国营农场,也是可以提供瓜子的。
他和刘坤一起,跑了几家国营农场,选择瓜子原料最好的农场合作。
只要原料好,价格贵一点也没关系。
杨林看瓜子原料,分四个步骤,一是看籽粒饱满程度,二是看空壳多不多,三是看外观光亮程度,四看是不是当年新瓜子。
选择优质的原料商后,杨林便把供应这一块,交给刘坤管理,每个月给他算工资。
刘坤以前卖冰棒,每个月也只能赚几十块钱。
杨林给他的工资是每个月五十元,比一般的国企工资都要高,而且还轻松的很,不用日晒雨淋,也不用担心生意不好赚不到钱。
因此,刘坤彻底放下了自己的个体户生意,和杨林搭档。
好的原料,好的口味,实惠的买卖,优秀的服务,渐渐打造出“小林瓜子铺”的金字招牌。
顾客们买瓜子,刚开始是买个新鲜,买得久了,自然就会选择最佳的店铺回购。
市场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自我调整过程。
野蛮的兴办瓜子铺之风,在经过市场的选择后,那些盲目开店的人,很快就被淘汰出场,街头巷尾的各种瓜子铺,有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又如泡沫一般消失不见。
这一轮市场竞争,杨林的瓜子铺成功的幸存下来,同时获得了顾客的认可,生意越做越红火。
到十一月初的时候,杨林总结了十月份的收入,虽然受到竞争的影响,利润有所下降,但还是赚到了五万块钱。
杨林经营十家瓜子铺,一分店和二分店各请了七个人,其它八家分店,各请了六个人,一共有62名员工。
瓜子工厂也进行了扩大,六个人一组,分组管理,一共有四组,也就是24个人。
杨林的雇员人数,达到了86人!
如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他这个人数,已经严重违规了。
这种事情,没人举报,没人来检查,那就万事大吉。
国家这么大,城市这么大,执政人员有限,总不能方方面面都检查到。
很多事情,其实也是民不举,官不究。
十二月一日,杨林的“小林瓜子铺”全国工商营业执照,终于办理下来。
这张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成为全国发出的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上面的字,全部是工作人员用毛笔写上去的。
“杨林同志,恭喜你啊,你拿到的是我国第一张工商营业执照。”工商局的同志热情的握住杨林的手,笑呵呵的说道。
杨林笑道:“真是第一张?这上面写的编号,怎么是一万多号了呢?”
“这个编号,就是第一张!”
“太感谢了!我以后就属于正规军了!”
“是啊!哎,你等等,先别走。”
“同志,还要办什么手续?”
“不是手续的事,是这样的,报社的记者知道这个消息,要来采访你啊!哎,记者来了!”
杨林一看,来的记者还是上次见过的张素兰和记者小王。
小王大名王兵,因为长得瘦,熟人都喊他瘦猴,反倒忘了他的本名。
“哟,这不是小林同志吗?”张素兰笑容满面的和杨林握手,“原来,我国第一张工商营业执照的主人就是你啊!”
杨林被安排和工商局的同志进行合影,他又举着营业执照,拍了个人照。
“走,到你的瓜子铺里,再拍几张照片,我们给你的瓜子铺,写个通讯稿,好好的帮你宣传宣传。知青创业,个体经济,这是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政策!”张素兰对杨林说道。
杨林当然巴不得有这种好事,带着他俩来到店里。
他双手捧着营业执照,站在柜台前留影。
这几张相片,后来被杨林放大出来,挂在了自己的店铺里。
报社的报道,再加上全国第一张工商营业执照的新闻加持,使得小林瓜子铺又火了一把。
时令进入冬季后,杨林的瓜子生意越来越好,十二月,他赚了六万多块钱。
接下来,杨林大量进货,储备起来,准备在春节期间大干一场。
杨林估量,春节一个月的瓜子销量,绝对可以抵得过平时三、四个月!
1980年的农历除夕,是阳历1981年的2月4日。
进入1981年的1月份后,杨林就备足了三万斤瓜子。
从1980年开始,我国正式开启了“春运”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每年的春运人数,高达一亿人次以上。
这个时期,杨林可不想因为瓜子原料的供应问题,而被卡脖子。
然而,乐极生悲!
就在杨林备足了3万斤瓜子,准备大展鸿图时,他的瓜子店因为雇工超员问题,被人举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