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黄巾第一狠人 > 第0469章 迁都洛阳

第0469章 迁都洛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和平是什么?

    和平是两场战争之间的间隙。

    现在张闿的大晋和大汉残余的江东军就处在这种和平之中。

    孙权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难得的和平时间招募操练新兵,打造战船兵器和囤积粮草,随时随地准备迎接黄巾贼寇的再次进犯。

    而作为大晋皇帝的张闿,孙权要做的这三件事自然也是他必须要做的,但他的当务之急却不在于此。

    张闿现在首先要做的两件事,第一是筹备开科取士;第二迁都洛阳。

    当然,迁都洛阳是第一位的,张闿准备在明年,也就是大晋永平元年的时候,在大晋的京师洛阳开创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考试任官。

    或许有人问,既然张闿的迁都目的地是幽州的北平,为什么非要在洛阳过度一下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当然是征伐江东。

    华夏历史上的所有帝王对于控制天下局势一般是两个套路。

    第一个套路是刘邦式的,就是在一个易守难攻,且经济能够自给自足的地方建都,比如刘邦建都长安。

    就是想通过控制函谷关来掌控关中,从而形成无论哪个方向上出现问题都能从容应对,就算天下全反,扼守函谷关自保有余。

    娄敬对刘邦说:“秦国的关中地区,有峻山险河为屏障,四方关塞稳如磐石,有急难时,关中的户口可以很快集结百万雄兵,秦国当年就是因其独有的地理和发达的生产力,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况,所以有天府之国美誉。如果陛下能够进关中定都,即便函谷关以东发生叛乱的时候,关中地区仍可保持安宁,这就是最好的屏障,两人相斗很好的方式就是扼住对方喉咙,使其腹背受敌。而陛下若定都关中,就是控制了关中,扼住天下之喉,压天下之辈的优势。”

    张良也说:“关中地区,左有崤山、函谷关天险,右有陇蜀的塞隘;中部平原,沃野千里;南面的巴蜀地区资源丰富,北面又适于畜牧。西面、南面、北面都是天然的屏障,只须少量军队就可以固守。”

    第二个套路就是赵匡胤实行的强干弱枝。

    就是把天下的精兵都集中在都城,几乎就是由他自己亲自掌控。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在开封?

    其实开封这个地方,四周没有高山雄关可以扼守,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但是,开封也有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

    那就是交通。

    可以通过大运河和淮河流域的水网,将江南的财富集中到开封来,这样就可以保证赵匡胤豢养天下的精兵。

    现在,大晋的主要敌人就是江东。

    张闿初步定都洛阳,首先是洛阳的地形虽然不如长安险要,张良的评价是“洛阳诚然东有成皋,西有崤山和渑池,背靠黄河面向洛水。有险固之处,但是洛阳地区地域太狭小,方圆不过数百里,而且土地贫瘠出产不多,又四面受敌不适合作为都城。”但是,就中原地区而言,就靠近江东而言,洛阳无疑是最合适的。

    张闿的初步计划也是准备将天下精兵收入洛阳。

    这样的话既可以强干弱枝,又便于防守,还有利于征讨江东。

    第二,历代的一统王朝的都城由西向北迁移——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大致是这个走向——但那也是有个过程的。

    主要的原因是气候。

    幽州的气候到底是否适应农业生产,幽州农业生产的收成是否能养活大晋的官员,十余万,乃至数十万大军和日后会增长至百万的百姓,这些都还是个问号。

    现在,中原的水利工程经过这些年民兵和屯田百姓的修建,养活驻守在洛阳周边,张闿亲自掌握的将近三十万的精锐主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算不够,关中运输一点,河北补充一点,也就够了。

    正好洛阳也处在这两地的中间。

    出于这方方面面的考虑,战事刚停,张闿抓住时机,立刻迁都洛阳。

    虽然洛阳城已经修缮完毕,当初东汉的宫殿、官署、府衙都已经初具规模——司马懿主持修缮洛阳时,有的地方司马懿请求重建,张闿一概不准,都只准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但是就是这样,若要迁都,那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出动了长安城八万民兵,正规的大晋军十三万,再快也得两个月左右。

    现在已经是盛夏,不过好在那个时候没有污染,没有温室效应,就算是盛夏,就算是烈日当空,也不至于让人热得举步维艰。

    同时,张闿也十分的爱惜民力。

    他见白天热,就下令晚上搬迁。

    从长安到洛阳,这一路之上,点满了火把,将数百里的道路照得透亮;道路之上更是车马载道,川流不息。

    张闿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他不停的从长安往各州、郡(国)、县派出使者。

    这样的使者少说也派出了数千人。

    每一名使者都携带着一道圣旨。

    而且这道圣旨是蜡封起来的。

    这些使者到了目的地,不准打开圣旨。

    到了日子才能宣旨。

    圣旨由使者保管,而各地的官员要监督使者,到了宣旨的时候,要检查蜡封是否完好。

    而宣旨的时间着统一定在大汉延康元年十月初一。

    并且圣旨的外面说得清楚:无论何人,擅启圣旨者诛灭九族。

    这是为了防止圣旨失落被人拾到公开出来。

    一时间,天下最大的热闹就是猜测当今陛下的圣旨里到底说了些什么?

    是要增加赋税徭役吗?

    是又要和江东鼠辈开兵见仗招募壮丁吗?

    是要立新的皇后吗?

    或者是要立皇太子?

    如果不是立皇后、立太子,那就是要选秀女,当今陛下要增加新的妃子了。

    ……

    民间虽然有各种猜测,然而朝廷中枢的官员却是知道得清楚的。

    当今陛下要开千年之先河,在民间选才。

    但是张闿为了防着在迁都的时候有人为了抵制开科取士而作乱,但也为了让明年在春天的时候考试能够顺利开始,所以才提前派出手持密旨的使者驰往各地。

    张闿只等迁都大体完成就可以石破天惊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