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战后
大夏战兵围着城墙手举镇山刀指天,看着如潮水般退去的蒙军,在城关上欢呼:“呼,呼,呼!”
蒙军听到战兵的欢呼,回过头复杂的看着背后那座城墙和城墙上的人,苦涩的转身撤回大营。昨日攻城失败,今日登上城关也被杀回来,实在是不甘,倘若全军都攻上城关,胜利的一定是他们。
拓跋野回到营帐,把佩刀拍在桌案上,手抓着银壶摔在地上,从银壶瘪下去的程度,足以看出他心中的愤怒。
“来人,去通知万夫长统计各部伤亡。稍后向我汇报。”
亲兵下去通知各位万夫长。万夫长在自己的营区忙着安抚手下士兵。阿古拉亲自到伤兵营为自己的士兵处理伤口,受伤的士兵,轻伤的哼哼唧唧的瘫坐在地上,重伤的躺在地上连哼哼唧唧的力气也没有,一度要陷入昏厥。见此情况,阿古拉喊来亲兵帮忙,先为重伤员止血,甭管消毒不消毒,先给重伤员止血要紧,他们拿着麻布为士兵捆绑伤口;有箭伤的先把箭头从身体上取出来,然后再包扎;摔伤断骨的士兵,阿古拉也能为他们正骨,至于断骨合不合缝,那是医官的事。阿古拉带兵八年,跟着医官学了一手本事,包扎伤口、正骨都学了个七七八八,不是极严重的伤势,他都能帮着医官为士兵们处理伤势,眼下这手本事派上了用场。其他万夫长的士兵还在营帐内痛苦哀嚎,眼巴巴等待医官来处理伤势,阿古拉的士兵止住了流血,包扎好了伤口,重伤员也只需等待医官进来上药再重新包扎就好了。
“万夫长,咱们的士兵伤亡人数统计出来了,死一千八百六十二人,轻伤两千五百一十二人,其中重伤员三百二十五人。”
阿古拉心抽搐了一下,心痛的感觉很清晰。伤亡共计四千余人,从自己领兵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战绩,这可是接近自己士兵的一半。手底下的的千夫长死了三个,百夫长阵亡更多,没有他们身先士卒顶在前面,想必士兵的伤亡人数还要更多。
众万夫长统计好各部的伤亡人数,到大营一合计,九万大军死亡一万五千余人,伤两万余人。九万大军减员六分之一,轻重伤员还得休养一段时间,战力大受损伤。正面攻城的三个万夫长是冤大头,非但没攻上城关,战损却占了大头,死伤均占大军伤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阿古拉站出来:“大将军,登城的千夫长汇报,守城战兵并不多,我们没有在城关上站稳脚跟,完全是因为上去的人不够多,底下的士兵尽挨砸了,滚木落石不断。不知道要不要下令继续攻城,属下愿亲身上阵。”
听到阿古拉的话,众万夫长撇撇嘴,要上你上,反正我们不上。突利看着阿古拉,两人同样年轻,阿古拉是真敢打硬仗,自己更擅长秋风扫落叶的小仗。以前总觉得自己与阿古拉不相上下,通过这次作战,突利认识到自己不如阿古拉,至少自己没想过亲身上阵,更不敢提出来,万一大将军听了同意了呢?那可是要死人的呀!
“阿古拉,攻城的事容后再说,大军还需要修整,你等下去安抚手底下的士兵,鼓舞士气。你们退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另一边,大夏战兵处理好城关上战死袍泽的尸体,把到处乱插的羽箭收集起来,能用的直接堆在城关上,不能用的交给百姓帮着修复。
几十个胆大的战兵顺着云梯溜下城墙,找到底下战兵的尸体背上城关,背不动的用绳子绑住让上面的战兵拉上城关。跳下城墙没死的战兵被蒙国蛮子乱刀砍死,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战兵从蒙国蛮子身上扒下皮甲,用皮甲包裹破碎的尸身提上城关。陆续又有战兵下城墙,趁着蒙军还没人来打扫战场,把蒙军的弯刀和弓箭打包带回城关,回头把弯刀熔炼了又能打出不少锋利的镇山刀。最后把还靠在城墙的云梯都抬上了城关,劈了当柴烧也不能给蒙军抬回去的机会。
阿古拉看着城墙边大夏战兵在打扫战场,也赶忙让自己的士兵组织几个小队,不携带武器,赶着马车来到城墙根搬运尸体,顺带把遗留的武器也堆在马车上一并带回。
“将军,要不要下令射杀底下的蒙国蛮子?”
老程摆摆手:“我们不杀手无寸铁之人,况且他们是来搬运尸体的,杀他们晦气,随他们去吧。”
大夏也统计出各部伤亡,正面战场上除被箭雨射死两百来人,伤五百多人,没有其他伤亡,蒙军根本没能登城与战兵短兵相接。西面老程底下战兵伤亡人数多些,死了两千多人,伤了一千七八百,西面攻势最猛,登上城关的蒙军最多,把他们杀下去着实费了好大劲,不少战兵更是抱着蒙军从城墙上跳下去,也就导致了战兵阵亡比受伤的还多的情况。东面战场蒙军溃败的早,却也带走了大夏一千三百名战兵的性命,受伤的也有两千多人。由此可见,蒙国蛮子在马上无敌,下了马也不差,几千人登上城关,也让大夏付出了四千余战兵阵亡的代价,加上昨日阵亡的战兵,阵亡战兵破了六千之数,伤者接近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蒙军善射,准头高的吓人,在城墙上露个头可能就会被蒙军羽箭带走。即便是在城底下抛射,城上的战兵也被射杀千余人,受伤的更是好几千人。没有蒙军的弓箭手下场,龙头关的防守会更轻松,蒙军的伤亡会更可观,可能要上升至少五成。可是没有如果,蒙军的弓箭手需要引起重视,战兵需要装备更多的盾牌,不能用肉身去挡箭,更不能靠运气闪避。
不管怎样,龙头关战役是一场胜利,以四万战兵对九万蒙军,依靠坚固高大的城墙英勇杀敌,留下了蒙军一万多具尸体,怎么算也是一场胜利。
宋时伦立即修书一封,招来信使,给京师传递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