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时局
众人觉得秦川此话虽说在理,但是有《唐突盟约》在,就秦川这推测还不足以证明。
“话虽如此,但还足以证明突厥将要南侵。”杜如晦说道。
一崔姓弟子出列说道:“秦川,我看是你为了逃避你藐视朝廷,不敬陛下所找的借口吧。”
是啊,秦川今天细说下来是犯了不小的罪啊。
此时众人的心里也多多少少也往这边想去了。
秦川看了他一眼,他也没心情和他多说。
“不知道诸位进来有没有觉得,长安城近来多了不少的乞丐。”秦川说道。
秦川这话可把他们给说住了,这些高官贵族可没心思注意那些被他们视为贱民的乞丐。
秦川接着说道:“我就遇到了两个,他们就是逃难来的。”
“秦川,就算近来长安城多了不少乞丐也不代表什么,就算是打北边来的也不代表什么。”
“我看就是你逃避罪名的借口罢了。”
这些证据是有些牵强,此时秦川也反应过来了。
若不是他知道历史,光凭这些信息估计就是他也不会相信吧。
但是秦川还是想:“陛下臣也问过了他们,他们就是自北边逃难来的,据他们什么是他们家乡也来了更北边的难民,说是突厥已经打过来了。”
“若是如此皇上还不信,臣可以以性命担保,如果臣错了陛下可以杀了臣。”
到了现在大家也有点相信了。
以秦川想在的身份,就算秦川承认了他的罪名,李世民大概率也不会治他的罪,他也不需要以性命为担保。
李世民见秦川如此笃定,他也不敢把他的江山去冒险。
其实就是秦川这个仙人身份,李世民就得相信他了。
但是现在他皇位还没有坐稳,现在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
与其说李世民不相信,还不如说他是不敢相信。
现在秦川愿以性命担保,让他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敬德,你引兵一万去北上。”李世民说道。
“臣,领命。”尉迟恭立刻领命转身就要离开。
秦川叫住了他,转身对李世民说道:“陛下一万不够,臣建议整合现有能调动的兵,出动迎战突厥。”
“什么,所有的兵?”
没错就是要出动所有的兵马,据历史记载,此次突厥出动的兵马应该在四十万左右。
就算众人此时相信秦川了,但是整合所有的兵出征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秦琼也觉得秦川此举有些不妥,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短时间不可能筹集十几万士兵的粮食。
秦川没打过仗,这些都是他这个现代人所不知道的,他只是提出他能想到的办法。
“子明,这根本就不可能,且不说现在朝廷兵力严重不足,就算是能出动十几万的兵,粮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可供十几万士兵使用的。”秦琼说道。
听完秦琼的话,众人也点头表示觉得赞同。
是啊,秦川也反应过来了,他潜意识还有些现代的想法。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秦川到底不是个全才,此时他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但所幸他还有一张底牌,秦川也不想再多逗留,他想尽快回秦家庄做准备。
“既让陛下决定了,那臣现告退了。”秦川说道。
秦川显然是忘了今天朝会的主题了,李世民也没了这个心思了,他现在就想确认秦川说的是不是真的。
反正现在的现在大臣们都知道了,到时候让王公公去秦家庄宣读圣旨也一样。
随后李世民让王公公宣布退朝。
秦川说完告退后找到到秦琼拉着他就往外走去。
秦琼本来也想退朝后找秦川聊聊,退出大殿后秦川说道:“伯父,给我匹马,我来时的马车让老陈送若曦回去了。”
“给你马没问题,但是你老实告诉我,你真的是光靠你问那乞丐就得知突厥南侵的消息?”
“伯父,这个不真的不能告诉你,但是侄儿在此时上绝对没有说谎。”
实在不是秦川不肯说,而是秦川现在有害怕了。
本来渭水之盟去年就要实现了的,或许是秦川拿出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
导致历史出现了些许偏出了,要是此时秦川再和他说出他所知的,他害怕事情会朝着他未知的的方向走去。
现在事情还在他的可控范围内,他的底牌现在也还有用。
秦琼见到秦川这严肃的样子,他也不再多问什么,只是让人去给秦川找马。
不久秦川要的马被牵来了,他正准备上马之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回头对秦琼说道。
“伯父,我想让若曦和庄子里的女人和孩子们去你府上住段时间,可否?”
嗯…?
不至于吧,现在皇上已经派兵去查探了,就算是真如秦川说的突厥已然入侵,如不可能打到京城才对,但是秦川却未雨绸缪,要把庄子里的孩子们转移,难道事情真的如此严峻的吗?
秦琼这样想着,说道:“子明,真的有这个必要吗?你就这么不看好尉迟恭?”
有必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有历史记载当初李世民夺得政权,内部动乱,人心不定。
颉利可汗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趁着唐朝内部政局不稳,能够一举入主中原,灭掉唐朝,就算不能一次灭了唐朝,趁着这个机会,在唐朝也是能够大捞一把的。
40万突厥大军突袭而来,停在离长安不远的地方。
随让秦川大概知道突厥入侵的路线,但若是有个万一那秦川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然而秦家庄也在长安不远的地方,秦川可不敢赌突厥的入侵路线。
之所以只让女人和孩子,而不是老幼妇孺。
一个是秦琼的府上也未必装得下,再一个就是秦川现在需要足够多的人手配合他。
秦川回头看来眼皇宫,说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侄儿此举也是个预防万一罢了。”
“另外,伯父你看能不能让陛下给你下一道圣旨,让您在必要时可不必请示,直接戒严。”
秦川不愿多说,秦琼也不勉强只是默默点头。
见秦琼答应了,秦川也不再多说翻身上马向秦家庄飞奔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