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写诗我是专业的
宁有晴听完,心里已经有了高低优劣。
这个排名一点都不难,单论立意,刘奕的诗句立意最高。大道无穷,自古以来对于“道”便有无数畅想,无数推演。
但是,这首诗和眼前景致,此情此景关联不大。
甚至有可能,是刘奕精雕细琢了无数遍的诗词,现在拿来充数。
何六欢诗,描写景物优美,华丽非常,可是空洞无物。与许音一比,高下立判。
许音所作的诗,景致,立意全都不差,就是和《永康诗集》里一些诗词相比,也能争一争。
就是萧小白这种没看过《永康诗集》的人,也觉得许音的诗相当不错。
刘奕输的心服口服。“许兄不愧宁州上次秋闱的亚元,信手捏来就是妙句,绝句。实不相瞒,我刚才写的那首诗,是我去年闭关偶有得之。词句先后打磨推敲许久,依旧比不过许兄。”
何六欢跟着附和道“长歌的诗才,便是学政都赞不绝口。”
许音对自己的诗才向来自信,听到同窗吹捧,谦虚道:“诗词终究小道而已,利国治民平天下,靠的还是文章策论。开颜,你写的那篇安民策论传到京都,连国子监博士都知道你的名字。”
萧小白静看他们两人商业胡吹。
这时,飞鹤湖的湖心水榭又来了几个衣着华贵的公子贵女。远处停着马车,看起来不像避雨来的。
进了亭子,他们把油纸伞收起来。
一个人注意到许音,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许音,惊喜的喊道。“许长歌!”
“哈哈哈,长歌兄什么时候来的鹤城,你通知我,我也好为你接风洗尘。”一个白衣公子开怀大笑,甚是高兴。完了给众人介绍许音的身份。
众人一听是上次秋闱的亚元,全都羡慕崇拜不已。
秋闱乃是乡试,三年一度,在各州的州府举办。其中乡试第一位解元,第二到第十名则是亚元。
宁州学子不知几何,亚元之才,比他们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几位朋友是?”
白衣公子看向许音身后的人,拱手问道。
许音为他介绍了一番,宁有晴锦绣府宁家没人不知道,钟鸣鼎食的大族,宁家商号遍及大周三十七州。
说一句富可敌国,一点不为过。
云霞宗,狂战门自然也都有所耳闻,到了萧小白这里,却是没人听说过。
不过,白衣公子他们也不敢小觑。
能和许音,宁有晴走在一起的人,哪会普通了。
白衣公子笑道“我们组了一个诗社,每月中旬都会来飞鹤湖办一场文会。今天下雨,来的人是少了一点。”
古代能玩的东西太少了,听书听戏勾栏听曲儿。
还有文雅的会组诗社,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办文会。众人饮酒赋诗,切磋学问,说不巧就有一首佳作流传出去,一副名画出世。
文会虽是小圈子,但是在认字都没普及的古代,文人雅士属于妥妥的上流阶层。
就好像二十一世纪,一堆专家教授开座谈会。
开会的内容还不是特别高深,大家伙都能听得懂,那必然万众瞩目。
所以,文会里一些东西流传特别快。
今天某位公子写了一首诗,明天整个鹤城大大小小的街坊,所有人都能知道。
今天某位才女弹了一首曲子,被众人称赞,明天她就是鹤城音乐圈最靓的仔。
毕竟,普通老百姓审美情趣一般。
好的诗词,坏的诗词勉强能分清,一般好的诗词,普通好的诗词,顶好的诗词,那就难为他们了。
这时候就得看文人的商业吹捧,“专家”都说好,“教授”都说棒,那肯定牛批!
所以,在大周朝办文会都快做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
飞鹤湖沿岸,有书局掌柜派来的伙计,有萧小白的同行说书人。他们等文会办完了,就去找这些公子小姐的仆从,把文会的内容问的清清楚楚。
等到次日,二次加工后传播出去。
许音知道文会的这些玩法,于是便把刚刚作诗的事情,说了一遍。
又把自己写的诗,读给他们品鉴。
“好诗,许兄好诗才!”
白衣公子身边的人击掌赞道。
一名娇娇柔柔,如水做的女子眼波流转,柔声道:“许公子以水喻人,谈鹤城风物,称赞的是鹤城善之美,小女子替鹤城百姓谢谢许公子了。”
说着,对他盈盈一拜。
许音赶紧上前去扶,忽的想到男女授受不亲,双手停在半空又像触电一样收回。“拙作,一首拙作而已,哪值得姑娘一拜。”
差不多够了,你的vip到期了,剩下的时间由我装逼萧小白微微一咳,清了清嗓子。“我现在正有诗意,诸位且听第一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
此刻雨水渐歇,一个连一个的涟漪在湖面绽放,岸边杨柳垂摆,倒是应景。
“闻郎江上赋诗声。”
萧小白读的这首诗,原句是“闻郎江上唱歌声。”
他把唱歌改成了赋诗,本身的意境并没有破坏。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赋诗声。这两句倒是不错,没想到萧兄也颇有诗才。”何六欢点头称赞。
只凭这两句,就比他强,能和许音一争高下了。
不知道后两句是什么,若是意境高远,那定然能超过许音先前一首诗。
场中鹤城本地的公子小姐,全都一言不发,目光炽热盯着萧小白。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声音停止,四周安静的只有细微雨水落下的声音。
东边日出说的是“有晴。”
西边雨是“无晴。”
这与后一句是相呼应的,而“晴”字与“情”谐音,暗指女子听到赋诗声,心里那种忐忑和难以捉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妙句!妙句!一句中有两个隐喻,当真妙不可言!”白衣公子激动的说道。
他细细品味之后,越发觉得这首诗十分之妙,十分之好。
岂止两个隐喻,是三个萧小白心里鄙视他。
他没听出来,不代表别人没听是出来。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有晴”与宁有晴的名字相合。宁有晴睁着大大的眼睛,惶恐看向萧小白小白他喜欢我。
不得不说,宁有晴对男女间的情愫还很懵懂。
所以上次在宁家,萧小白在登云楼和苏静怡调笑,宁有晴就没有什么吃醋的感受。
我拿小白当姐妹的
现在,萧小白用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宁有晴的感情。
看到宁有晴和许音他们的表情,白衣公子等人忽然回过神,有种柳暗花明的恍然大悟。
道是无晴却有晴把宁有晴的名字放入诗句中。
何等诗才!
何等鬼才!
如果把这个考虑进去,这首诗还得上一个台阶,比《永康诗集》里大部分诗词都好。
可以想象用不多久,这首诗就能响彻大周诗坛。
场中女子看着宁有晴,有羡慕有嫉妒,因为宁有晴的名字必然随着这一首诗名动天下,留名千古。
天下才女谁不想如宁有晴一样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