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征兵
读者朋友们,伸出你那尊贵的小手儿,点点关注,谢谢
两个人悠哉的往山下走去,赵铁军一边走,一边消化着白小七刚才说过的话!
眼瞅着天就要黑了,两个人又加快了几分脚步。
赵铁军提议先到镇上找个店住上一晚,然后明天起早,出发去县城。
因为这几天太劳累了,所以两个人就没有再去李家药铺拜会,而赵铁军又觉得那样太麻烦,所以就在镇上找了一家旅店,两个人将就一宿。
两个人在店内点了几个小菜儿,也就算把晚餐糊弄过去了。
吃完晚饭,两个人便在掌柜的引导之下,向着后院的客房走去,说是客房,其实屋里只有一铺土炕,炕上摆着几床被褥,靠边上还有一张木桌和两把椅子。
经过这些天的折腾,两个人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躺下之后没一会,两个人就睡着了,一夜无事,第二天早早的赵铁军就起来了。
东方微白,赵铁军站在院子里双臂张开,伸了个懒腰,狗蛋在一旁冻的直跺脚,忍不住的用嘴直往手心哈着热气。
赵铁军看了看狗蛋:“咱俩得找个顺路的车去县城。”
两个人便向着旅店的门外走去。
在旅店的门口,有一个老汉正在往马身上套车。
赵铁军走上前去搭话:“爷们,这是去县城啊?”
老汉回身接道:“是啊,每天一趟,早上去,晚上回,小伙子这是要去县城办事啊?就坐我这车吧!”
狗蛋站在一旁看着马车直咧嘴。
他的心理想着:“这车四下透风,颠簸一路,放个屁都得冻碎了喽,连个棚子都没有。”
赵铁军可能是看出了狗蛋的顾虑,便转身又回到了旅店内。
他跟老板商量之后,又花钱买了一床被褥,铺在了马车的平板上,往上一坐,两个人在身上又盖了一层被子,就这么一挤,挺一会,也就到地方了!
赵铁军冻得直捂耳朵:“爷们,咱们啥时侯才能出发啊?”
赶车大叔回答道:“马上,俺家你婶子来了咱们就走。”
一路上颠簸无话,挤在棉被里确实是暖和不少,但他们的眉毛和胡子,还是被冻上了一层冰茬儿。
两个人到了县城,狗蛋跳下了马车之后,使劲的在地上蹦了几下,缓解一下己经麻木的双腿。
赵铁军对着赶车老汉说道:“爷们,这床被褥送给你了。”
在交了车钱之后,赵铁军又跟赶车老汉客套了几句,随后,他带着狗蛋向着县城的里面走过去。
赵铁军发现前面不远处围了一堆人,也不知道是这群人在干什么。
赵铁军和狗蛋暂时也没什么事,便想到近前去看看热闹。
这时,就听见在这群围观的人的中间有个人大声的喊到:“都都都都……给……老老子排队……一个个个的来。”
然后这个磕巴还使劲的咽了口唾沫。惹的大伙一阵哈哈大笑。
赵铁军听着这个声音耳熟,好像是前天晚上在李家药铺门口放火的那个磕巴。
赵铁军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往人群里面一看,就见一个满脸小麻子儿,身着黄色军服的兵痞子,正在维持着现场的秩序,在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东北军征兵处。”
在小麻子脸的维持下,一些人开始自觉的排起了队伍。
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在听到排队之后,便一哄而散。
这样一来,征兵处的门口,也就没有了多少人了。
赵铁军和狗蛋转身刚想走,就听见麻子脸大声喊道:“站站住,往……哪哪走?你们俩给老子回来排队。”
赵铁军假装没听见,继续低着头想开溜。
然后就听见身后边有拉动枪栓,子弹上膛的声音。
赵铁军背对着麻子脸,高举双手,慢慢的回过身。
狗蛋跟在赵铁军的身后,两个人极不情愿的排在了整个队伍末端。
麻子脸手中端着一把步枪,枪口向下。
他就赖在狗蛋和赵铁军的旁边不走了,笑嘻嘻的看着两个人。
直到他们俩最后进去领了军装出来,小麻子儿脸才放心的离开。
进到屋内,在一张桌子的后面坐着一名书记员:“姓名?赵铁军……姓名:狗蛋……”
狗蛋报了自己的小名之后,引得旁边的那些人一阵哄堂大笑。
书记员表情严肃的指了指门外,报完名的去后院,别在这杵着。
随后,他又问了一遍姓名?赵冬北,年龄?16。
“还行,正好够当兵的条件,拿上衣服,领三块大洋,去后院兵营报道。”书记员催促道。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赵铁军和赵冬北这一对叔侄,被强制性的扯进了军营。
两个人到了后院才发现,这里的人还挺多,都是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这时就听见有人在院子里吹哨,大伙都疑惑地望着哨声的方向,然后就听见有人喊道:“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一会集合去食堂,准备开饭。”
就看见这些刚被招录进来的新兵,一个个乱哄哄的向着饭堂走去。
大伙到了饭堂门口,就见前面有一个老兵大声喊到:“你们都给我排好队,混成四排,立正、稍息、立正,向左转。”
这些新兵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在队列口令下达之后,甚至还有转了个脸对脸的,惹得大家伙又是一顿哄笑。
一顿饭吃完,中午休息了一段时间,下午就开始准备正常操课了。
每个班有8个人,由一名老兵负责管理。
一开始,他们在军营内的操场上,练习简单的队列行进,还有一些口令指示和动作规范要领。
一下午练下来,也不是那么的无聊,这样的日子重复了半个月。
半个月后开始给每个人发了一把木头制成的步枪模型,开始操练这些新兵如何拼刺刀。
赵冬北趁着课间休息时间,找到赵铁军,小声的嘀咕着:“老叔儿,咱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
赵铁军观察了一下四周,小声说道:“在等等,找机会,我看了,这里晚上有巡逻的,而且这墙最少有三米高,上面还有铁蒺藜,只能找机会从大门出去,那样才可以安全的离开这里。”
这一等,就是半年多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从军营的正门开进来十辆绿色的大卡车,机会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