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人诡行」最后的故事
妇人的经历吓得陈峦说不出话来,车夫也顿了一时,将车马停在路边不前,因为按照妇人所言,如果她们家族真有这种病的话,那么现在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她,肯定也不是人。
看到几人的表情,妇人大笑一声,“看把你们吓得,我从小胆子就小,这个故事还是小时候父亲讲的,每次都把我吓得够呛。”
“原来是假的啊”陈峦额上依旧满是冷汗。
“当然,我这次回潞安的确是家中兄长病危,却不是得了这种诈尸还魂,还要生吃人肉的病。”
“那就好,那就好,呵呵,”陈峦本以为自己胆子挺大的,这才说出要在车途,讲些恐怖的经历,没想到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成了几人之中最害怕的那个。
“既然你们都说了,那我也说一个吧,”车夫听了妇人的故事,心中一痒,打算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
“行啊,既然车夫有兴致,但说无妨,我们也都听听,”或许是为了缓解之前的尴尬,陈峦接着车夫的话,顺了回来。
“嗯,那好,我就说了,”车夫赶着车,背对着我们,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是他的声音突然变得阴柔起来:
那年应该是我十八岁的时候,我叫朱高峰,在做车夫之前,我也是一方里长,从婺城出山,在常月村维护邻里和睦,教导孩子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当地风评很好。
一日出门巡视的时候,我到了村边的常山,山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而在那草木之中,却有一个黑影,我想着该不会是村中的孩童出了意外,便连忙赶了过去。
拨开草丛,我才发现,原来倒在地上的是一个大人,他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比我还要年长许多,蓄着山羊胡,像是个舞文弄墨之人。
他头部扎在树根,额上留了很多血,倒下的位置刚好是村子的一座孤坟,这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作为一村里长,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于是我就把他带回了村子,好生调养。
村里的郎中看过之后,说他是失足坠落山崖,好在有树枝挂梢,才只是头部轻微震荡,腿骨骨折,要修养一个月才能恢复过来。
约莫过了三天,他才醒来。
经过询问,我才知道,那名男子叫马宏光,不是本地人,走夜路的时候恰巧经过常月村,本想着借宿一宿,却不料失足之后坠落山崖,本以为必死无疑,却不料被我救起,一时心生感激,便说要重谢我,我当时自恃清高,没有要他的谢礼,他便说日后会帮我一个忙作为答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便在村子里养伤,而为了方便照料,我就安排他在我家住下,他为人谦和,相处起来也很随性。
一晃过去了半个月,他的伤势好了不少,已经可以下床走动,帮我做些杂活。
吃过午饭之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高峰兄,听你的口音像是外地人啊。”
“对,我老家在婺城,满清之间,家中出了几个进士,于是便有人介绍,让我来这常月村做个里长。”
“原来是这样不知高峰兄知不知道这常月村的名字是何由来?”
“常月村吗?”
“对!”
“来之前,听人提到过,说是,这村子不管天气阴晴,乌云灌顶,总归会有一轮明月高挂,因此才得了这么个名字。”
“不错,看来兄台也是知道,那你是否知道这常月村为什么常年挂着一轮孤月,从不隐退呢?”
“这倒是不知道了。”
“据说这常月村曾经有一位叫做清月的女子,”马宏光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当时的村子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常山村,这位清月是常山村村长的女儿,十几年前,村子面临干旱,颗粒无收,本地这些愚昧的村民,便以为是村子得罪了龙王,才弄的村子连年干旱,而作为一村之长的清月父亲,便承担起了所有的责任,他们要求村长用自己的女儿祭天,以此来换取村子的安宁。”
“村子之前竟是这样?”
“不错,世间哪有舍得用自己女儿祭天的人,村长当然也不愿意,可是无奈当时的村子已经近乎病态,他们强制这村长将清月绑在山崖的一棵树上,就是我掉落的地方,然后一把火,将清月烧死,据说当时的清月被烧的通体焚焰,却一个字都没有叫出来。”
“这后来呢?”
“后来没想到村子里竟然真的下了一场大雨,这场久旱之后的甘霖,将原本心生内疚的村民彻底妥协,仿佛真的是祭祀了清月之后,才换来了这么一场大雨,之后村子改名常月村,而那一轮清月也一直挂在天上,不管阴天烈日,始终不落,就像是清月的鬼魂一直盯着村子。”
“我在这里做了两年的里长,对于你说的这些却是不知,甚至连听都没听过,你又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认识清月?”
马宏光当时脸色冷清,他冷冷的看着我,纵使天气已经转暖,依然盯得我浑身发寒,然后轻轻的说了句,“你觉得呢?”
我当时被吓得瘫坐在地上,看着马宏光的脸就像是在看一个鬼魅,我的脑海不时的出现很多想法。
马宏光可能是这个清月死后幻化,从自己被烧死的地方落下,假装受伤,骗取我的同情,以此来报复村民。
又或者他是清月的相好,得知了心上人惨遭祭天的悲苦,便一心报仇。
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我当时害怕极了,他的模样也变得阴险,“不关我的事,我不知道,你别来害我啊”
“哈哈哈哈,”马宏光突然大笑起来,不停的拍着桌子,“看把你吓的,我就是给你编了个故事而已,我其实是听说这个常月村有清月不落的奇观,这才有兴趣来看看罢了,对不起,朱兄弟,刚才我的一通胡编乱造吓到你了,我这给你赔罪了,当真是对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