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归处是安家
昨日睡得特别早,后来竟真的撒手没有管做肥皂的事情,她看了看房间边上,果然多了20个竹筒,将角落都摆满了,检查了一下,都没有漏液的情况,看样子是完全掌握了。
出了屋子,对面已经有人在干活了,她对着菜园子洗漱一番,南风他们还没有起,大概昨日睡得太晚。
她将两人换下的衣服洗了晾在院子里,又提了一桶鱼出门杀鱼。
正杀着鱼,就见一个小丫头怯生生的站在一边,背上还背着一个背篓。冬月左右看了看,没见大人跟着,这小孩也就六七岁的样子。
她对着她笑了笑。
小丫头也笑了笑,似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姐姐,你还收石头吗?”
冬月一愣,随即对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走近些,“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小孩听话的走到她边上陪她蹲下,“我叫葛招娣,今年7岁了。”
“你这么小背得动石头吗?”
“我背得动,姐姐你还收吗?”昨日她才知道这家收小石头,可是别人告诉她的时候已经晚了,说是收满了不收了。她一脸期盼的看着冬月。
冬月本想摸摸她的头,奈何手脏,她笑了笑,“收啊,你有就送来。”
小丫头高兴的站了起来,对她到了声鞋就跑了。
是个挺有礼貌的孩子,招娣?怕是家里重男轻女的成分居多。她一边瞎想一边杀着鱼。鱼刚杀完,平安过来了。
“冬月,杀鱼的活不用你干。你该叫我们起来。”
“昨日我睡得多,你们睡得晚,该多睡会儿的,我也才杀了一桶,剩下的还得你们来。”这个堂哥脾气有点执拗,抢了他的活怕是该不高兴了。
“恩。”平安接过她的桶催她去洗手。冬月用肥皂洗了手,嗅了嗅手上的味道,基本没有什么鱼腥味了。这会儿南风他们在家,她决定去一趟宋婶儿家,将布全部装在一个布包袱里,拧着包袱便出了门。
到了杏花家却发现大门紧闭,喊了几声也没有见人应,看样子是都出去了。她拎着包袱又返回了家。
“姐,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南风见她拧着包袱去又拧着包袱回。
“宋婶儿家没人我就回了。”她将包袱放进屋,出屋,将那个磨盘冲洗了一下。
有人送鱼过来了,居然是金贵叔家的闺女,她一时想不起名字,似乎是叫玉兰,她试探性的喊了一声玉兰。
对方立马开心的笑了起来,“你知道我?”似乎有些意外。
冬月点点头,“你是金贵叔家的闺女嘛,自然认得。”
“我也认得你,我爹这两日简直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你可真厉害。”玉兰看着她羡慕又崇拜。爹口中的冬月简直是全村第一,她看着他们家的院子,“你这院子可真大。”像她爹说的果然舍得花钱。
冬月对于来自同龄人的崇拜还是很受用的,“我给你秤鱼吧。”
“对,说着话我把正事给忘了,给。”她将桶递给冬月,冬月拿出秤给她称了斤两,后又拿了34文钱给她。
玉兰兴奋的接过钱,“要是我也能像你一样可以出去做买卖多好。”说完便一蹦一跳的走了。
真是个心大的姑娘啊。
冬月在院子里理竹片子,突然听到南风在外头喊她,她跑出去,便看到了先前的那个小女孩葛招娣。
“姐,她说找你。”南风指了指那个孩子。
冬月走过去,看见她背后一背篓的石头,忙过去帮她卸下。
“姐姐,这石头你看可以吗。”她是去的溪那头捡的小石头,应该符合要求吧,这头的石头昨日早就被捡光了。
“可以的,你等着。”她进屋拿了三文钱递给小孩。“收好了。”
小丫头高兴的接过钱,一溜烟的跑了。
“姐,你怎么认识招娣?”
冬月有些讶异,“我今日才认识,你认识她?”
“招娣是村里齐春叔家的闺女,她上头还有个姐姐。”平安在一旁补充道。
冬月对于这家人倒是一点印象没有。“她姐姐出嫁了吗?”
“胜男姐还没嫁人呢,姐莫要胡说让别人听见。”南风做了个嘘声的动作。
“她娘是个恶婆娘,成日打骂他们姐妹俩,村里人都不喜欢跟他们家人打交道。”
冬月笑了笑,“想不到平安哥倒是把村里的恶婆娘都记住了,怎么打骂几句就是恶婆娘了。”
“姐,刘婶儿真的就是个恶婆娘,比阿达伯娘还凶,阿达伯娘是动口不动手,刘婶儿打人那可是往死里打,上次打胜男姐若不是乔爷出面,怕就要出大事了,你就没听说?”
冬月摇摇头,“那那个齐春叔不管吗?”
“齐春叔对两姐妹也不上心,一向都不管的。”南风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可怜咯。”
“可怜咯。”平安也跟着叹气。
冬月看着两人想着刚刚说的话,这世上的父母真的是无奇不有。说着话,便见那头阿秋嫂子带着木林提桶过来了。
冬月赶紧跑过去,“阿秋嫂子,我替你提。”她伸出手却被阿秋笑着躲开了。
“我提,我用的右手,伤在左边,没事。”木林看到南风他们在杀鱼,跑过去蹲在一旁看着。这孩子胆子似乎大了。
“家里修房子忙,都没有细问南风他们你们抓鱼的情况,只是知道抓到鱼了。”冬月将她引到平安家院子,端了个凳子让她坐。
“你们昨日抓了几条?”
说到抓的鱼,阿秋又笑开了。“多亏了杏花南风他们,昨日我们可是抓了7条鱼,可把木林高兴坏了,我婆婆也高兴。不过说实话,抓鱼是挺有意思的。”
冬月看着她笑莫名觉得开心,这才是一个20出头女子该有的表情,自己也不经意笑了起来。
“你看看木林,如今跟南风他们都亲近了许多,这孩子之前可胆小了。”木林正蹲在边上跟平安讲话。
“阿秋嫂子,我替你过下秤。”冬月将鱼抓到篓子快速过秤然后倒进缸里,总共有6斤2两。冬月给了她38文钱。
阿秋数了数,退回了8文钱,“多了就当5斤给,可别为了我破了你的规矩,你已经帮了我们家大忙了。”
冬月无奈,又从缸里捞了条稍大的鱼放回她桶里,“那多的就带回去给木林好好补补。”说完又回屋拿了块生姜给她,“这是生姜,切碎做鱼的时候放进去能去腥味。”
阿秋有些犹豫的收了,“还有个事儿冬月,这以后抓鱼我就自己去了,你那个篓子你看方便借吗?”
冬月又回库房拿了个篓子,这是她之前间隙又编的一个,本来也是为她准备的。“嫂子别说客套话,这本也是我之前答应的。”
阿秋笑着接过,“那我回去了,你这里也忙省的耽搁你。”说完走到门口喊木林,结果木林不愿意走。她走过去拉起木林,“南风哥哥他们最近忙,有机会你再来玩。”说完拉着一步三回头的木林走了。
阿秋没走多久,宋木匠他们就来了,来了后自发的做活。陆陆续续又有人过来交鱼,看样子以后要定一个收鱼的时间,这样方便操作管理。冬月过去做房子的那边,房子后面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做工的人正在将拆出来的砖块整理放在一边,这些砖后面加盖的时候还可以用得上,有一个老汉模样的人正在现场指挥,这位恐怕就是请的专家了。
“大虎哥,婶子他们去哪里呢。”
“一早去山上了,全家都去了,两个小的都带去了。”大虎正在扒拉砖块。
多半是有去找花椒了,冬月想。
“你找我娘?”大虎随口问道。
“嗯,我找她帮点忙。”
“那你中午去,中午他们要回去做饭。冬月,房子上午能拆出来,下午我们要给后面重新打地基。”
“这些你们看着安排就好。”
她又走到宋木匠处,“丫头,你这边大门今日就能给你做好,只是这立门廊时你得帮我找两个人帮忙,门框重,若是只有我们父子两怕这门装不好。再者这门框也要砌到墙里去。”
“知道了,宋师傅。”她从门口出来,结果又看到葛招娣背着背篓过来了。她也没多问,直接拿了三文钱收了她的石头。
她觉得自己是有点强迫症在身上的,如今家里乱糟糟,东西都没有归置好,附近人又多,实在什么都不好去安排,先摸几天鱼好了。
中午吃过饭,南风他们就走了,她便在院子里磨起了之前炸过的花椒壳,她第一次用石磨,磨还挺好用的,将花椒壳倒入上面的孔盘里,下面葫芦形的凹型托盘就有粉末出来,花椒本来就是炸过的特别脆,所以磨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而且将壳磨成粉,她觉得过程十分解压,做起来乐此不疲。
刘元发是下午3点左右回来的,后面拉了六车砖及灰浆还有两车瓦,他们坐的车上也码了不少砖,是他们跟砖窑老板磨出来免费送的。做工的人看到都来帮忙卸砖瓦,东西全卸在了冬月家院子前头。刘金贵也没有急着回去,将牛车栓在外头,也一起进院子帮忙。正好木匠要立门廊,几人一起将门廊立好,砌上砖块,并用竹撑子固定住,等砖墙干了,门廊就立好了,就可以将门装上去了。这边门完成,木匠又开始坐另一半的门,再做就更简单了。冬月突然想到他们加盖的话那不是还有多做好几个门,之前都没有想到。她去跟宋木匠讲。木匠倒是高兴。
晚饭前宋婶儿来了,又给了她26斤花椒,冬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她手上没有银钱,说先记账,过几天有钱付了再送过来。宋婶儿笑着拍了下她的手,“这麻果你收好,没有就以后再说,我也不急着用钱,大虎说你今日有事找我帮忙?”
冬月回房将布匹拿出来,“婶子,我买了好些布,想托您给我做衣裳。”
宋氏看见她抱着一大堆的布,“你这丫头,你这是去布庄进货去了吧,买这么多。”这得花多少钱啊
“宋婶儿,我要做的衣服多,也不好意思让您干白工,这样,一套衣服我给你20文的工钱,也不着急,你抽着时间慢慢做就成。”
“都说让你别客气了,还提工钱做什么!”宋婶儿摸了摸那白色的布料,“这是细棉布吧,摸着可真舒服。”
“婶儿,若是做一套两套我自然不跟你说工钱的事,可是这么多不提工钱我可没那个脸央着你做,你若不要,我只好找别人做呢。”
“行,行,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你想怎么做?”
“这细棉布我是准备用来做秋天穿的里衣裤的,包括我的,南风的,大伯平安的,不知道能不能做全。”她不会做衣,买的时候也没有算能做几套,不够大不了过些时再买就是了。
“你大伯的身量跟我们那口子差不多,平安个子高,你这一匹布我看可以你们兄妹两做两套,平安跟你大伯做一套。”
“好,下回我再买半匹回来再补平安跟大伯的两套。这灰色的布麻烦婶子给我们四人各做两条外裤,蓝色的布给平安跟南风各做两件衣裳,给大伯做两件衣裳,红色的布就我做两件衣裳还有两条长布裙。”
宋婶儿拿着布料想了想,“这做裤子倒是花不了几个布,若都是蓝色的衣裳,灰色的裤子也单调了些,你左右都是想给每人做两套衣服,我看他们三每人一套蓝衣灰裤,一套灰衣蓝裤,你呢是两件红衣裳两件红裙子再加两条裤子,至于裤子是灰色还是蓝色,就看到时候的布料情况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冬月笑着赞同,“还是婶儿会安排。”
“我这拿这么多布回去我们家杏花又该叨叨了,这回赶集,我们也去买些布做衣裳,好了那我回去了。”
冬月送她出了院子,没多久水水她娘张氏也过来了,也是来送花椒的,数量约宋婶儿的差不多,25斤,冬月又将之前对宋婶儿说的话对张氏说了一遍,张氏也让她记账,东西放下便走了。院子里已经晾满了,冬月只好将花椒暂时先收起来,好在先前的一批明日就差不多晒好了。
晚上南风他们将剩下的20斤猪油做成了肥皂,这回冬月没有先睡,陪着他们熬到了半夜。
大约是睡得太晚,早上兴财叔他们来拿鱼他们都不知道,她昨日将家里钥匙给了王兴财,让他一早自己拿鱼,多亏了有这先见之明。今日刘叔给平安还有一个汉子下了任务,让他们去竹林伐粗壮的竹子回来,越多越好。南风也跟着一起去了。
冬月上午继续磨她的花椒粉,下午南风去抓鱼,她便待在屋子里编箱子,下午的时候阿达的娘偷偷的来了,还带来了16斤花椒。冬月箱子里还有2两左右的银子,又从公帐里挪了一部分,给了她2两四钱银子。
这回她终于没有像之前那样了,只是还是手抖的厉害,一个劲儿的跟她道谢。
冬月将人送走,回到院子摸了摸花椒,这批花椒已经晒好了,今晚就来炼油好了,不然这箱子空空做什么都不方便。
晚上,她便在南风他们的帮助下,将那18斤干花椒炼成了5坛子花椒油,将坛子用油纸封好口,这才满足的去睡觉。
第三日,家里的门廊已经完全干了,但是木匠说保险起见还是再晾一天再装门,房子的结构也已经大概出来了,冬月进去看了看,确实是前面两间,后面一个长廊加两边各一个房间,长廊口设一个后门,后面再建茅房。灶房、茅房还有澡房各占一个角落都要最后盖。刘元发问她地面要不要铺砖,她踩了踩脚下的泥,毫无悬念的说要。刘元发早就猜到了答案,这个丫头又能赚钱又能花钱。
村里有好几家人家都送来了木头,全部由刘元发统筹安排,如今院子里的东西越来越杂越来越多,她也没心思做别的,每日盯着工程进度,希望房子盖得再快点,南风跟平安除了处理鱼,抓鱼之外,其余时间都在伐竹子,因为刘叔跟他说多伐竹子能给冬月省钱,冬月手上已经没有银子呢,两人十分上心,干得也特别卖力。
葛招娣又来了好几次,每次都背了满满的石头,累哈哈的来,又十分满足的走。
就这样又忙又闲的状态下,第五日她家的房子终于上梁了,上梁就意味着房子马上就做好了,冬月家院子的大门也安上了,平安家的大门也做好了,砌了砖正处于待牢固状态。
冬月趁着大家忙盖瓦的功夫,在新修的房子里转了转,如今房子里面空空如也,但是确实跟她图纸上画的建的一样,她的图纸标注是这样的:整个院子呈长方形结构,总长32m,宽20米,这样算起来占地正好是一亩,分成两边结构那便是一边16米长。现在的前排三间房正好是四米左右长宽的正方形结构,那么后面两间房也建4米左右宽,长度的话就右后房6米长,左后房5米长,中间的长廊也就是过道就宽1米长4米,五间房子的凑起来就是长12米,宽8米的一个长方形,右边的屋墙离外墙大约三米距离,正好可以与前门品齐在两墙之间加盖一个3m宽4米长的灶房。左边的屋墙与两家中间墙保持1m空隙的距离。后门出来左上角是一个3m长3米m宽的茅房,院子的最右上角建一个3m长3m宽的澡房。后门到后墙这段距离的空地可以用来做菜园子种菜,按这样算,前院的空地就长有16m,宽有8吗,若是活动是绰绰有余了,到时候再从离房2m左右做一个靠墙的3m宽4m长的竹棚,房间的窗户除了灶房都是继续前开,加盖的房间窗户都是左右开,她觉得自己的这个设计简直是完美,这样整个格局即充分利用还不觉得拥挤,当初做院墙的时候为了对称也是凑了巧。让她完成了这种设计。
她每个房间转了转又算了算,这样看,她还需要做5个门,3个窗子,两边加起来就是10个门6个窗子。得赶快跟木匠说,让他抓紧量尺寸开始做,澡桶就先往后排。
几个汉子在顶上订木头铺瓦。冬月将木匠请过来跟他说了先做门窗的事情,木匠二话不说便带着工具开始测量了。
刘叔去村里收木头去了,回来将木头丢在院子里,“冬月,这住的房子盖好了,地砖也铺上了,只剩下茅房跟灶房没有盖了,是把这些都盖完再动你大伯那边还是先去大伯那边盖好主体最后再一起盖?”
冬月想了想,那边盖好估计也得五六日,若是这边茅房没好,那边又填了,生活肯定方便,叔,一边一边的全部盖好吧,最后再盖中间的墙跟整院子。”
“行,按你说的办,我今日收了不少木料,到时候做门窗都够了。”
“叔,我明日去镇上不在家,有什么事情你看着决定。银钱若是不够了一定要提前跟我讲。”
“知道了,怕是你明天回来,你这边已经完工了,你说的澡房做个引水渠的事情我也会替你办好。只是这后面盖的屋子你们暂时不要住,要多晾几日才好。”
“知道了叔。”幸好前面三个经常活动的屋子不用晾,不然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下午算着牛车回来的时间,她去了里正家找刘金贵,跟他说了明日要包车的事情,乔玉兰看到她很是高兴,还给弟弟跟侄女做了介绍,说她就是爹口中大名鼎鼎的霍冬月,弄得冬月颇为尴尬。
“你别理她,她脑子缺根弦。”
“叔,你别这么说,玉兰她率真可爱,性格大大咧咧,不是什么缺点。”冬月还真挺喜欢这丫头性格,估计跟杏花合得来。
玉兰听她这么说更高兴了,似是找到了知音,只是冬月忙,没有时间多做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