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次通电话
张淑倩也是一副暴脾气,早就看不惯柔柔弱弱的苏静书,从小到大她就没见过这么病弱的,简直在拖建设农村的后腿。
再看到躺在炕沿边哭泣的夏小青,脸上露出了一抹鄙夷,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这个贱人,她,她打我~!”
身形有点健硕的夏小青与病秧子苏静书打架?白琳两人直接露出了一抹不敢置信。
这次就连白琳都不站队夏小青了,“小青,你别乱说,苏同志怎么会打人……”
转身,便看到一旁的苏静书,见她依旧一副淡漠疏离的模样。
此时正在整理着柜子。
那个装有食物的竹篮子,早已被她不动声色的放进了空间的厨房。
屋子里的柜子有点小。
她还有一部分东西放置在外面,看着似乎被人翻过的样子。
不然就像周长柏说的,去村里找梁老七做个木盆,顺便再做个柜子算了,不然东西都被别人染指了。
“静书,你不会无故打人对吧!”
“当然!”只要不惹到她,谁愿意无故打人。
“你,你胡说!”夏小青惊呼的声音又尖又长,让人听着很不自在。
正在这时,村里的喇叭开始喊人了,“知青点的苏静书同志,请到村支部来接电话。”大喇叭一连喊了两次,便停了下来。
电话?什么电话?
此时,科普小西在脑海中响起,“宿主,电话就是沟通另一个人的,不管在天涯海角,都可以交流,比写信方便多了,快去吧!”
恰在这时白琳也说话了,“静书,有你的电话快去吧,要不我给你带路!”说着,上前一步,就想去拉苏静书的手。
却被对方避开了。
“谢谢,我知道在哪!”
苏静书理也未理干嚎的夏小青,锁好柜子,转身就往外走去。
昨日去村口集合,她便看到了大槐树之后,有一座上好的青砖瓦房,侧面写着大梁村民委员会。
而正中却雕刻着梁家祠堂的印记。只不过那字体已经掉落,想来年代久远。
不一会儿,苏静书就来到了村支部跟前。
祠堂,不,应该是村支部的大门紧闭着,只有绕到另一边的侧门还开着的。
这个祠堂有点讲究,侧面是门廊,有四根青色的廊柱上面痕迹斑驳,陈旧得几乎看不出来本来的面目。
门廊雕刻着花鸟图案,有点密集却很精细。
这样的场景,瞬间便把苏静书拉回了某种记忆。
“同志,你找谁?”
门廊一侧有一间小房,里面走出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手中还拿着支钢笔。
“接电话!”
“哦,苏同志是吧,我是大梁村支书,请跟我来吧!”
苏静书不动声色的打量起这个地方来,祠堂很大,穿过了门廊便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场,小场的左右两侧全都是房屋。
那雕着镂空花纹差不多有两米高的大门被破坏得破破烂烂的,只剩下半截子紧闭着,上面还贴着封条。
小场正面是大门,大门处依旧是一个大门廊,之上竟然是戏台子,上面复古的雕刻更加的精致。
赤色的漆也都剥落,却也有不少被砸过,甚至还有被烧毁的痕迹。
大门正对着的是一间正堂,如果在之前,应该是祠堂的牌位,现在已经改成了村民委员会办公的地方。
“去吧,在那里等两分钟!”
村支书还算是和蔼,说完便转身走回到了之前的那间小房子去了。
正屋很大,依旧有点古朴,墙上挂着四个红色的锦旗,正中有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里面还有几张破旧的桌子拼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会议室桌。
上面放着一些报纸,还有一部,嗯,用小西的话来说,是一部老式的电话。
“叮铃铃!”电话的声音震动很大,差点把苏静书吓了一大跳。
“快拿起来接听!”小西的声音适时的在耳中响起。
苏静书脑海中瞬时闪过了什么,却没被她抓住,这时她小心地抓起了那个黑色的话筒,刚刚靠近耳边,对面便传来了一声温和的声音道:“静书,是你吗?”
声音非常的年轻,像是在压制着情绪!
“嗯!”
“太好了静书,我是二哥,你到大梁村还好吗?这么久了也没来个电话或者写信什么,家里人都快要急死了”话还未说完。
苏全林便被挤开了,里面露出了一道更加温和而轻柔的声音,“静书啊,我的乖宝儿,呜呜,你还好吗?别着急,我一定会想一切的办法让你回家的,孩子,你吃得饱,睡得暖吗?是不是每天还要下地干活,呜呜,我可怜的孩子…。”
杂乱的声音,让苏静书的脑子乱哄哄的。
原来这就是电话,那头的声音陌生而又熟悉,亲切而又遥远。
只是,这都不属于自己……
接着话筒又被年轻的男子抢了过来,只听那男子低吼了一声道:“妈妈,说正事呢,别乱扯了,通话时间三分钟,你扯了两分半了。”
接着,苏全林的声音顿时又柔了三分,“小妹,等过两天二哥就给你寄钱,寄票,你身体弱不出工也可以,咱自己能养活自己不怕啊。”
顿了顿,苏全林又继续道:“小妹,你在听着吗?”正常情况下,妹妹在那种陌生的环境中,不是娇滴滴的哭泣么!
现在怎么这么安静,难道发生了什么?
“在听着!”
“哦!”苏全林轻松一口气,脸上再次漾起了一抹笑来,“小妹,我听浩然说”
“他不是好人!”苏静书打断了对方的唠叨,知道他要说什么,但这种话说出来没什么意义。
“对,他不是好人,什么,小妹你说什么?”
苏静书淡淡的道:“宋浩然不是好人,在这里我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也不要听他胡说八道!”这是苏静书穿越以来说的最多的一段话。
不为别的,而是因为对面是自己所谓的亲人。
苏家本来因为这次苏静书下乡对宋家颇有微词,现在听苏静书这样一说,顿时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