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不才刘贤,永镇山河 > 第122章 巡视(2)

第122章 巡视(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管是处在什么时期,都有着该时期的世俗约定,纵使是穿越众,拥有先知先觉的优势,也要懂得顺应大势,不可小觑任何人,个人的力量终究是脆弱的。

    刘贤是理性的。

    自己的优势有哪些。

    自己的劣势有哪些。

    刘贤很清楚。

    不管是解决任何问题,哪怕想达成某项决断,也要积极争取大势,这样去做,总好过群起攻之!

    “主公,使君那边安抚好了?”庞统骑在马上,神情严肃,看向刘贤询问道:“对处置蒯家等族,使君的态度……”

    “支持。”

    刘贤言简意赅道。

    庞统和随行的蒋琬相视一眼,二人悬着的心算是落下,刘度的态度看似不重要,实则也是很重要的。

    尽管刘贤是实际的荆州之主,可刘度终究是荆州牧,倘若他们父子俩,产生任何隔阂或间隙,那对荆州稳定是不利的。

    “士元,此去西陵郡扫除隐患,可有什么特别发现?”刘贤骑在马上,朝荆州学宫方向前行,对庞统淡然道。

    “情况其实比较严峻。”

    庞统眉头紧锁,向刘贤微微欠身道:“以黄家为首的诸族,暗中聚拢一批部曲,还积攒不少的粮草、军械、箭矢等,如果南郡真的生乱,只怕西陵和江夏两郡都将生乱,继而对江夏都督府造成冲击。”

    “这是想要割据啊。”

    刘贤双眼微眯道:“荆州局势的安稳,此前终究只是表象,一些心怀不轨者,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想作乱荆州。

    这与重划荆州各郡、裁撤侯国,清剿宗贼匪寇等事,是密不可分的,毕竟他们的利益受到冲击和影响。”

    “主公说的没错。”

    一旁的蒋琬开口道:“其实在过去的时日内,各郡太守府呈递的那些公函,特别是荆北这边,就有不少士族豪强,不听从太守府号令。

    如果没有主公运筹帷幄,设局让这些人主动跳出来,只怕这些隐患就一直藏着,这其实对荆州的治理,是非常不利的。”

    “有刺就要拔出来,不然始终扎着,对谁都不好。”

    刘贤眼神冷厉道:“天策府所处境遇,不允许任何隐患出现,特别是今后一段时期,天策府有那般多的事情要做。

    倘若在这等局势下,动辄就出现一些动乱,那干脆就别发展了,等着曹丕、孙权他们谴派强军来犯算了。”

    庞统、蒋琬神情凝重起来。

    的确。

    如果此次不把刺拔出来,那就算天策府谋划的再好,又是清剿宗贼匪寇,又是征服荆蛮各部,又是治理和发展荆州各郡,又是逐步开发荆南……

    可谁都预想不到,在天策府逐步落实这些谋划部署时,那些心怀异心的群体,究竟会蹦跶出什么事情。

    倘若在这一过程中,荆州的几处外围屏障,再遭遇到强敌来犯的话,一旦形成这样特殊的处境,其实天策府的优势就彻底丧失了。

    庞统和蒋琬都出身士族,对这个圈子的厉害,是心知肚明的。

    其实对刘贤想打压和制约士族豪强,庞统和蒋琬是不反对的,只要不是一棒子打死,那他们是能接受的。

    毕竟他们除了要考虑宗族利益,更多的是想追随在刘贤的麾下,实现自身所怀抱负,能成就一番伟业。

    何况刘贤对于庞氏、蒋氏等族,包括其他一些士族豪强,还是很优待的,该给予的地位,该给予的利益,都考虑的很周全。

    这也使得庞统和蒋琬他们,对刘贤是绝对忠诚的,是真心想辅佐刘贤成就一番霸业。

    身逢在此等大争之世下,君择臣,臣亦择君,倘若是拜错了主,那不仅会影响到自身前程,还会影响到宗族命运。

    这也是为何不少的士族豪强,会选择多篮子放鸡蛋,毕竟这一筐鸡蛋碎了,别的鸡蛋保留下来,那宗族传承就能长久不衰。

    “主公,庞德公他们,皆在学宫外静候相迎。”邢道荣骑马驰来,行至刘贤身前,一勒缰绳开口道。

    刘贤眉头微蹙,看向邢道荣,“某不是说过,此次巡视荆州学宫,无需这般吗?你们是怎样传达的。”

    庞德公、宋忠这些大儒名士,是荆州特殊的财富,他们拥有着极高的名望,有着丰富的学识,是刘贤必须要恩待的特殊人才群体。

    有些时候,他们所讲的一句话,就能影响到不少士族豪强,这就是人家的底蕴。

    知识是昂贵的。

    特别是在汉末时期,正是经学盛行的时代,像那些有名的经学之家,在整个士族豪强的圈子,地位是不一样的。

    毕竟这些经学之家,是能招收门生的,而在这些门生之中,一些学有所成者,或研究所修经学,或迈进仕途,取得相应的成就,那就是这些经学之家的资源。

    门生故吏的意识形态,其实在汉末很是盛行,特别受‘二重君主制’的影响,那就更了不得了。

    像一些士族豪强,倘若不满汉室的统治,那是真敢造汉室的反,毕竟这些士族豪强的名下,都有着独立的庄园经济,有人口,有粮食,有军械,妥妥的国中之国啊。

    刘贤一直就觉得张角掀起的黄巾之乱,背后有一批士族豪强的支持,不然就张角那样的身份,聚拢一批弟子信徒,就能席卷汉室多半州郡,还险些叫汉室遭受推翻的命运,那根本就不现实。

    只不过背后站着的那帮士族豪强,都没想到张角能量这般大,会折腾出这般大的风波出来,以至于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也在他们亲手促成的乱局下,渐渐的都凋零在这场乱世纷争中。

    见邢道荣欲言又止,随行的庞统开口道:“主公,想来是荆州学宫的诸公、诸君,知晓主公的礼遇之恩,所以才会这般坚持,要出学宫相迎的。

    如此我们就快些前去荆州学宫,莫让静候相迎的诸公诸君等急了,毕竟这才是我们此行的正事。”

    蒋琬点头道:“士元说的没错。”

    “走,我们即可赶去。”

    刘贤言简意赅道。

    其实刘贤心中也清楚,庞德公、宋忠他们出学宫静候相迎,肯定不是那般简单的,说邢道荣他们是没用的。

    这些大儒名士想做什么,向来都是随心而定。

    从创设荆州学宫,决定聚拢这批大儒名士后,刘贤就想好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有这些特殊人才,受自己执掌荆州的影响,而对自己提出一些质疑。

    凡事都有利有弊吧。

    想要发展好麾下势力的教育,逐步促成教育普及体制,增加受教育群体规模,继而为今后培养更多人才,谋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刘贤就必须要选择接受,受这一核心谋划产生的影响,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哒哒哒……”

    嘈杂的马蹄声响起,让荆州学宫外所聚不少群体,不再小声议论着,而是齐刷刷的看向前方。

    在蒋琬的统筹安排下,荆州学宫从无到有,在江陵城东择地改建修缮,现在的荆州学宫只能算初具规模,许多既定的建筑还在修建。

    毕竟作为荆州的官学所在,还身兼续写《汉记》、给各类经学断句注释、修撰誊抄各类典籍等大工程,所在规模较小的话,根本就无法落实这些。

    对待教育的扶持和发展,刘贤是极为大方的,不管需要多少钱粮,那向来是没有丝毫犹豫的,毕竟教育要是能做好,那对天策府今后的发展和进取,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且该作用是呈累加效应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