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抡才(1)
筹建荆州学宫、明确蒙学典籍、改良造纸术、发展印刷术,这一切的背后逻辑,无不体现出刘贤对于人才的渴望。
荆州很小,小到刘贤想招揽人才,只能局限于士族豪强圈,只是如此一来,并不利于后续新政的推行。
荆州很大,大到刘贤想治理地方,却受限于麾下人才太少,长此以往的话,并不利于荆州整体的发展。
解决当前人才短缺的窘境,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降低接受教育的高昂成本,逐步瓦解教育垄断,加快建设底层群体的晋升渠道,围绕‘边发展、边培养’的核心理念,是唯一能确保己部势力,保持独立性、自主性的根本。
刘贤不希望看见自己所缔造的势力,最后成为被世家门阀所捆绑、掣肘、胁迫的阉割型政权!
将军府。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刘贤倚靠在躺椅上,翻阅着手中所拿公函,上面所写的内容,刘贤都认真仔细的逐行查看。
特别是每个人名之后,所标注的籍贯、出身、生平等信息,刘贤更是一个不漏的细细看着。
不过看着看着,刘贤却有感而发。
求贤令颁布至今,唯才是举、不论德行的理念,一直都饱受争议,不过奉‘求贤令’而来的群体,却也在不断增多。
只是看完这些基础性信息,刘贤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凡是出身士族豪强者,无论年龄大小,抛开其他不谈,仅仅在德行方面,多数都是没有争议。
凡是出身寒门庶族者,只要没投效到主流阶层的门下,明确所谓的从属关系,那多数德行皆有争议。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汉室以孝治天下。
想迈进汉室仕途,或被擢授职官,或被辟除属官,都必须先通过察举制,被举孝廉,被举茂才,有了这层身份象征,才算拥有了敲门砖。
德行要是有缺,那在察举制的第一层,就会被无情刷下来。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士族豪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能通过宗族的力量,维系的人脉关系,掌控着‘晋升渠道’的游戏规则,并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则,或提携族中之地,或帮衬姻亲同盟,或招揽门生故吏,以此增强宗族的底蕴,形成一个趋于完美的发展闭环。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即‘四世三公’的袁氏和杨氏,他们一个在关东地区,一个在关中地区,皆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能量。
像士族豪强这等阶层群体,倘若不加以打压和制约,任由他们发展下去,就会蜕变成世家门阀。
一旦说形成这种格局,那么皇权就会被架空,政权就成了傀儡,届时世家门阀的核心利益,将会凌驾于整个天下。
如此就会形成一个政治黑暗、秩序崩坏、法纪全无、横征暴敛、对外软弱、对内强压的混乱时代。
纵使最后政权倾覆,世家门阀的利益,也绝不允许受到任何侵犯。
刘贤根本就不敢想象,像这等暗无天日的世道,活着的底层群体,会变得何等浑噩和麻木。
“主公,军师他们来了。”
邢道荣的声音响起,让陷入沉思的刘贤回归现实。
刘贤倚靠在躺椅上,眼神深邃,看向走来的庞统、蒋琬、刘巴、赖恭、马良、陈矫、庞山民。
“拜见主公。”
“免礼吧。”
放下手中所拿的公函,刘贤从躺椅上站起。
将庞统、蒋琬他们悉数召来,所为即荆州各地人才,奉求贤令齐聚江陵城,究竟该如何进行选拔。
这是一个大学问。
颁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当前首批奉求贤令而聚江陵的人才,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这不仅关系到现有人才,更关系到更多还在观望的群体,在看到刘贤的举措后,会影响到他们是否愿意投效的问题。
这容不得刘贤有任何懈怠。
“求贤令颁布至今,奉此令而聚江陵城,天策府所登记造册的名单,合计有417人。”
刘贤撩了撩袍袖,迎着众人的注视,神情严肃道:“纵使荆州先前遭受战乱的侵袭,导致治下的秩序混乱,但是也不至于就这么点人才吧。
某心里也知道,天策府所颁布的求贤令,阐明的唯才是举、不论德行的观点,让荆州不少群体质疑和抵制。
不过荆州想要发展,想要繁荣,就必须敢做其他诸侯所不敢做的事情,否则连做事的人才都聚拢不够,还谈何发展和繁荣?
想在天策府得到重用,擢授相应的职官,就必须要拿出真本事来,把你放到一个位置上,就必须能撑起来才行。”
庞统、蒋琬、刘巴、赖恭、马良、陈矫、庞山民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生出不同的想法。
刘贤所述观点很明确。
天策府是包容性极强的新兴势力,在天策府只要是有真本事的,不管外界是怎样评价你的,只要能多做事情,就能得到相应倚重。
相反外界怎样盛赞你德行好,品性优,可实际上却没太多真本事,那不好意思,天策府不欢迎这类群体。
务实肯干、吃苦耐劳,这是刘贤的用人标准。
至于说在用人阶段,有人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那天策府所定下的法纪,同样也不是什么摆设。
刘贤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去逐步摆脱荆州的士族豪强群体,所控制和影响的那套游戏规则,好让自己所定的游戏规则,成为荆州治下的新秩序!
蒋琬上前作揖道:“主公,虽说奉求贤令而聚江陵者,只有417人,不过在这批所聚群体中,还是有着不少人才的。
像辅匡、高翔、殷观、韩暨、诸葛均这些人,在我荆州是有着相应名声的,如果能将他们辟除到合适的位置,是可以帮着天策府更好的治理荆州。”
“统附议。”
庞统紧随其后道:“天策府颁布的求贤令,阐明唯才是举、不论德行的观点,的确让一些群体所不能接受。
不过有这一批417人,就会有下一批417人。
只要我天策府能够坚持此事,让荆州上下看清求贤令的本质,固然说是唯才是举、不论德行,可那也不过是我天策府,愿意给予更多群体一次机会,施展自身本领的机会。
可如果被天策府辟除期间,谁敢违背天策府所定法纪,那必然会受到相应惩处。
相信看到这些的人,会愿意逐步接受所颁求贤令,继而投效到我天策府麾下,各司其职的治理好荆州。”
蒋琬也好,庞统也罢。
作为刘贤所倚重的谋主,他们很清楚刘贤的意图,是想通过求贤令招揽更多的人才,所奉行的理念,其实是松进严守的方针。
唯才是举、不论德行的明确,让原本很多没有希望的群体,能够拥有一次机会,就看他们能否把握好。
说好也罢。
说坏也罢。
划定这一最低的标准后,的确能让天策府遴选人才的范畴,在无形中被扩大很多,继而增补空缺的班底。
只是如此一来的话,就违背了原有的游戏规则。
这也是为何荆州不少群体,会去诟病和质疑求贤令的原因。
“都说辅匡、高翔、殷观、韩暨、诸葛均这些人,是有名声的,是有能力的,可是他们的能力究竟怎样,又适合于哪一层面,却是某所不知的。”
听完蒋琬和庞统所说,刘贤沉吟片刻后,开口道:“如果这般轻易的就擢授他们,在天策府所辖职官,这未免有些太过草率,也太不负责任了。
同样的道理,这对天策府所辖的一众官吏,也太不公平了。
既然是唯才是举、不论德行,那就要拿出真才实学,通过我天策府所定下的考核,取得相应成绩,才能决定擢授怎样的职官,这才算真正落实求贤令,而非是名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