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过马路当心
“过马路当心!”
新婚后第一天上班,男人出门时,女人深情地叮咛道。
男人已走出家门,匆匆的。听到女人的喊声,他站住了。第一次有人这么叮咛他,这么在意他的安危,男人除了惊喜,心里比灌了蜜还甜。他回头朝家里望去,一眼就望到笑吟吟的女人,便报以微笑道:“知道了。”女人摆摆手,他也摆摆手,走了。
第二天清晨,男人出门时,女人依旧叮咛道:“过马路当心!”
“知道了。”男人答应道。
第三天也是如此。
第四天也是如此。
以后的日子里,天天如此。
“过马路当心!”
“知道了。”
这句简单的对话,成了男人出门时的告别仪式。
男人和女人有了孩子。
孩子上学了。
每天早晨,女人就要喊两遍“过马路当心!”
“知道了。”男人答应得很爽脆。
但孩子却不吭声。
女人若是追问她:“听见了没有?”孩子就会反问她:“你烦不烦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叛逆的过程,小学、初中、高中,她都不肯好好地答应一句“知道了。”直到去别的城市上大学,真正离开家出远门了,三五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才知道女人对她说“过马路当心”时,要清脆地答应一句“知道了。”
但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大学毕业不到两年,她就嫁人了。
从此,孩子在另外一个地方,成为另外一个女人,开始像女人那样,每天对另外一个男人说:“过马路当心!”而不是说:“知道了。”开始懂得那个叫母亲的女人,当初对她喊“过马路当心”的用心、情感和意义,但她已经不能回到从前了。
于是,家里又只剩下男人和女人。
男人出门时,女人就会平静地喊一句“过马路当心!”她喊得平静,男人答得也平静:“知道了。”音调都是平的,不再带有任何感情,例行公事似的,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么一种告别的仪式。有时候男人出门去,听不到女人的这句话,就会等在门口,或者回进去张张女人,直到女人说“过马路当心!”男人像是得到了出门的指令,答应一句“知道了。”才心安理得地走了。
有一天,女人喊过“过马路当心”后,没有听到男人的回应,她到门口张了张,男人已经走了。不知是她没有听见,还是男人忘了答应,忘了这份责任;女人的惶恐是有道理的,因为那天过后,女人再也不用说那句话了。
那天,男人过马路时,竟然没有当心。
男人走后,很多事情就得女人自己出门了。尽管家里就她一个人,但她出门时,也会有人对她说“过马路当心!”那是她养的一只流浪猫。每当她出门时,流浪猫都会对女人喊:“妙!”女人听到猫的叮咛:“过马路当心!”她就蹲下身去,捋捋猫头上的毛道:“知道了。”
每次女人出门,猫就站在门口:“妙!”
“知道了。”女人答应道,一如当初男人答应她那样。
这样过了很多年,有一天女人出去,不知是她没有听见猫的叮咛,还是她忘了答应;女人走了,猫依旧站在门口,但它永远也等不到女人的答应了。
女人走后,家里就剩下猫了。
不久,猫也失去了这个家,重又成了一只流浪猫。它常常在四处的马路边转悠,时不时地对人“妙”上一句,但没有人知道它在说:“过马路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