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杀不得? > 第173章 王守敬的所见所闻

第173章 王守敬的所见所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明尊重满者伯夷的习俗。

    商队开始了交接、贸易。

    很多大明商贾,开出了低价。

    王守敬见怪不怪。

    这些人欺软怕硬,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要改变这种劣性根,除非把儒家的禁锢文化,全部废除。

    “不要惹事”的教导,几乎贯穿整片历史。

    当然,商人们精明,能够跳出怪圈。

    做大生意的,没一个好惹的。

    但是吧。

    窝里横的秉性,依旧是存在的。

    对待外人、或者不熟悉的人,反倒是客客气气。

    王守敬一直保持一种神秘感,就是让所有商贾都敬畏。

    偏要说“走私”。

    偏要说“掠夺”。

    没事,也要折腾出一些事来。

    以后王守敬再做出什么决定,哪怕是错误的、背离朝廷的,都会有人选择相信。

    总之,就是令人琢磨不透,才不会被人使绊子。

    王守敬对宫廷宴会不感兴趣,反倒是以促进商贸为借口,在满者伯夷四处晃悠。

    了解一地的风土人情,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些商机。

    这里的民居,如楼起造,高三四丈,比起中原要高嵩得多。

    宁波府出现了一些砖头、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层数也堆叠高了。

    但整体而言,还是以庭院为主,别具一格。

    满者伯夷的民宅,布置以板,上铺细藤簟或花草席。

    席上纤尘不染,能够盘膝而坐。

    很有魏晋时期的文人之风,那时候的仁人志士,皆如此畅谈天下大事。

    还没有桌子、椅子等等家具。

    满者伯夷普通百姓,多以硬木板为瓦,破缝而盖。

    很有层次感。

    而后以茅草盖覆,遮挡风雨。

    看似很简陋,比起马六甲、满刺加、旧港宣慰司,要富庶很多。

    一些富民,还能以砖砌三四尺高的土库。

    家私、什物,可以储藏在内。

    王守敬去往了街市,他身边有廖镛,以及侍卫追随。

    所以哪怕有异样的目光投来,也不敢轻举妄动。

    满者伯夷王室,还派遣专员保护,生怕王守敬伤了一根寒毛。

    他们在前面吆五喝六,平民都自觉地退避。

    满者伯夷百姓尚武不假,可王权的威压依旧不小。

    王守敬发现,岛上的流通货币,也是以大明铜钱为主。

    还有各种杂币。

    大明的铜钱最稳定,具有很强的购买力。

    王守敬一询问通事,才得知满者伯夷也有明人居住。

    是一个叫杜板的地方,番名赌班。

    甚至可以称为臣服于满者伯夷的一个小型城邦,是爪哇岛上的古国。

    或许正是华侨的到来,改变了爪哇岛的建筑,和中原类似。

    杜板的华侨,足足千余家,以二头目为主。

    他们同样是广东、福建两地的百姓。

    大明禁海以后,福建漳、泉二州人流窜此地。

    他们在满者伯夷发展生产、经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王守敬打听了市坊的肉价,狠狠地吃了一惊。

    鸡、羊、鱼、菜甚贱。

    很多肉食,价格比中原还便宜。

    岛上物产还算丰富,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

    华侨们抓住了机会,在爪哇岛生根发芽。

    他们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姿态,混得风生水起。

    世界上有很多色目犹太人做生意的传说,实际上明人也不差。

    只是中原从未重视发展商业罢了!

    以中原百姓的勤奋,无论到了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能过上很不错的日子。

    只是中原王朝不珍惜!

    滥用民力罢了。

    “勤劳致富”成为了奢望。

    满者伯夷人人尚武,也不敢轻易挑衅明人。

    无他。

    太团结了。

    世界各地都存在“唐人街”,为何会有这样的迹象?

    抱团取暖罢了。

    王守敬看到了三次街头斗殴,都是一言不合拔刀斩。

    所有人都见怪不怪了。

    他们聚拢起来,呐喊助威。

    强者存,弱者亡。

    然后一溜烟散去,官方的卫队装模作样抓捕一番,拖着尸体就走了。

    如果官差认识死亡的武士,会直接送到家里,通报一声。

    不认识就直接埋了。

    这里气候炎热,尸体不尽快处理,很容易腐烂。

    王守敬转悠到了海滩,有一处小池,被当地人尊为“圣水”。

    潮长则没,潮落则出。

    传闻元朝时时,史弼、高兴征伐爪哇,经月不得登岸。

    他们船中缺乏淡水,很多人惊慌失措,不愿意渴死,试图自尽。

    将军们拜天道:

    “奉命伐蛮,天若与之则泉生,不兴则泉无。”

    遂发掘此泉。

    附近有一处所在,称为新村。

    大都是广东籍贯的华侨居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船只、码头,到处做生意。

    王守敬还看到了一些番船,到此地买卖,数量比较少。

    但他们做的,都是宝石之类的生意,民甚殷富。

    王守敬一猜,就知道这是走私基地。

    大明禁海的时候,他们肯定和岸上的官员勾结,运输珍宝等物。

    他们的小港口,经营得很好,

    是一处淡水港口。

    沙浅,大船难进,只能用小船运输。

    更远处,林木参天,郁郁葱葱。

    王守敬能够听到很多猿猴的叫声,渗人得很。

    数量恐怕上万了!

    当地人称为“长尾糊孙”,有一头魁梧的黑色雄弥猴,直勾勾地望着王守敬等人。

    王守敬没有深入调查,乘坐牛车返回。

    他途径了熟悉的稻田。

    旧港宣慰司是一年三熟,满者伯夷是一年两熟。

    天黑以后,王守敬心满意足地返回王宫。

    满者伯夷为使团安排了绝佳的住所。

    只是天气燥热,令人无心睡眠,郑和干脆出来溜达、串门。

    “满者伯夷热情好客,对我大明还算恭顺。”

    “国王赠送给陛下白鹿、白猴等等。”

    郑和顺手拿出一些果子,王守敬定睛一看。

    这不是槟榔吗?

    槟榔和烟一样,是绝对的畅销品。

    宋朝就出现了“榔行”,专门经营槟榔生意,多产自海南。

    “鲜槟榔、盐槟榔皆出海南。”

    “商舶舆贩,泉广税务收数万缗,惟海南最多。”

    王守敬决定引进这一新的品种,带回去种植。

    郑和欣然同意。

    “槟榔,士人以为贵,款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这可是一门大生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