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杀不得? > 第169章 王守敬的生意经

第169章 王守敬的生意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旧港不大。

    任何风吹草动,人人皆知、个个都晓。

    施进卿尽地主之谊,宴请郑和等大明使团成员。

    王守敬则是和商贾们混在一起,感受着物价的起起落落。

    大明舰队上,有海量的货物。

    旧港能够消耗的,也不过十几船罢了。

    再多,就要吃撑了。

    如何控制交易,是王守敬、沈开来负责制定规则。

    兜售货物,也是有讲究的。

    不可能任由商贾们进行价格的比拼,有损大明的利益。

    王守敬锱铢必较。

    他之所以不满朝贡的贸易方式,很大的原因在于,礼部的官员们根本不知道何为贸易!

    他们只知道,大明是天朝上国,理所应当照顾番邦。

    因此货物的价格,往往是溢价,超出市场价格。

    番邦热衷于进贡,是因为他们甘愿做大明的小弟吗?

    非也。

    只是当小弟,有利益罢了。

    王守敬力图粉碎这样的规则,恢复到正常的市场经济中来。

    面子,能够当饭吃不假,前提是不能有损自己的利益。

    有时候王守敬也分不清,这种崇洋媚外的思维,是儒家的影响,还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

    部分史书称,郑和下西洋祸国殃民、劳民伤财。

    症结就在于此。

    番邦进贡,大明反哺。

    后来一结算,是亏的。

    当然,很多史书都是儒门读书人记载的。

    让他们琢磨经济规律,简直是为难了这群读死书的人。

    朱棣北伐没有动摇国本,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功劳。

    赚钱。

    为大明赚钱、为百姓谋取利益。

    王守敬从不觉得丢人。

    所以谈判上常常显得剑拔弩张,他还会亲自下场,和旧港的豪绅、富商讨价还价。

    亲兄弟,明算账。

    旧港宣慰司是大明的领土不假,生意还是照常做。

    兴许是看到王守敬太关照自己人了,太和蔼可亲了。

    竟有商贾找上门来,试图挽回沉船的损失。

    “在暴风雨中,我的船不幸遇难,还有几个伙计,永远地离开了。”

    这一位两淮盐商李生,可谓是声泪俱下。

    句句不离他的伙计,声称抚恤金一定给够,只是手头拮据。

    王守敬知道了他的来意,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沈开来很明显生气了,要将此人驱逐,王守敬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

    宁波府提供了担保,保证货物安全运输到南洋。

    现在是返程了,王守敬没有继续收取保金。

    货物都换了一茬。

    为何这位盐商李生会来卖惨?

    很好理解。

    规则是人定的。

    王守敬一言而决!

    如此一来,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就广阔了。

    损失的是宁波府的钱,和王守敬没有一丁点关系。

    更何况,李生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他拿到赔偿好,会好好地孝敬王守敬。

    几千两银子,应该是有的。

    只是他太小看了王守敬的财力。

    早在句容时,王守敬的身家,就超过了百万两。

    市舶司建立,东洋、西洋两地的贸易,给王守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都是沈开来、廖铭在操持。

    具体有多少,王守敬印象都模糊了。

    五百万两,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

    钱财,只是身外之物。

    别说李生出价几千两,就算将整船物资搭上,王守敬都不会眨眼。

    有时候恪守原则,真的很简单。

    王守敬就是其中一粒!

    “你还有其他的几船货物吧?”王守敬心平气和地询问道。

    “是,可一船的损失,也是伤筋动骨。”

    “知府大人您也知道,我们这些人,也都是身不由己。”

    李生隐晦地提醒,他背后的人物不容小觑。

    王守敬若是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必然后患无穷。

    他只是淡淡地望了李生一眼,平静道:

    “你可以在旧港,自由买卖,以弥补你的损失。”

    “至于保险赔偿,你还不符合条件。”

    从古至今,所谓保险都只赔两种,

    这不赔。

    那不赔。

    李生在生意场上,老谋深算。

    在保险行业,他还是太稚嫩了。

    不明白最终解释权的利害!

    有钱能怎么样?

    不要试图挑战能够制定规则的人。

    “多谢知府大人!”李生深施一礼,径直离开了。

    王守敬庆幸自己不是正使。

    否则一回朝,弹劾他的奏折,肯定铺满了朱棣的龙案。

    “大人,您就是太仁慈了,对待这种得寸进尺的贪婪之人,就应该一棍子打死,否则后患无穷。”沈开来沉声道。

    “混官场,你能打死谁?”

    “拔出萝卜带出泥,指不定得罪的是谁。”

    廖镛真知灼见,一语道破。

    “这点小事,不至于大动干戈。”王守敬挥挥袖袍道。

    没过一会儿,施进卿就派人来请。

    王守敬跟着出席了盛典。

    也就是为旧港宣慰司立界碑。

    大明舰队南下的时候,给所有无人或者人迹罕至的岛屿,都安排上了界碑。

    向所有番邦宣示,这是大明的领土!

    “旧港宣慰司”的碑文,已经雕刻完毕,逆天拔宇。

    施进卿召集了旧港的豪绅,以及大明使团。

    在郑和与礼部官员的祝贺下,将石碑立起。

    “旧港宣慰司永远是大明的疆土,我等世世代代皆供奉大明龙旗!”施进卿朗声宣告。

    欢啸声,铺天盖地、震耳发聩。

    这意味着三佛齐之地,有了强大的庇护者。

    暹罗、满者伯夷等国家,都要尊重这一片领土。

    施进卿之所以如此热衷邀请大明使团来访,为的正是这一刻!

    盛典过后,他吩咐施二姐,打扫碧草居,摆列桌椅、屏风等,一切按照大明制式,装扮得华丽气象。

    还整理出一间清雅的书房,摆放了琴棋书画等等。

    “这是王副使的居所。”施二姐将王守敬引领至此,吩咐几个侍女好好照顾。

    姑娘们腰肢纤细、四肢纤长,莺莺燕燕围绕着王守敬转悠。

    王守敬大大方方地接受着她们的服侍,端方正人。

    倒是姑娘们满面通红,含蓄羞怯。

    王守敬泡了一盏茶,看了很久的书,直到不速之客的到来。

    施济孙推门而入,一本正经地询问道:

    “听说,你给了我们家马六甲港半成的收益?”

    “是聘礼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