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杀不得? > 第76章 选兵练兵,王守敬初露锋芒

第76章 选兵练兵,王守敬初露锋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它的肚子里一定有了寄生虫。

    如果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那社会一定有了吸血鬼。

    要打破这一僵局,开海势在必行。

    在王守敬眼中,海盗和倭寇都只是走私集团。

    利益驱使他们悍不畏死。

    市舶司要规范贸易,必须禁止一切走私。

    他和张辅的合作,水到渠成。

    东南沿海所有船只出海,都必须经过海防卫所,亦或者市舶司。

    这是大明开海,最初的规则。

    以后如何发展,是朱棣决定,是朝廷决定。

    现在必须由王守敬说了算!

    宁波府位于河海之冲,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

    一座海港,迎接域外来客。

    一条驿路,联结京师、府、县。

    而且背朝大运河,沟通浙东运河、甬江、鄞江、余姚江等诸多水域。

    王守敬能够利用的地方太多了。

    虽然现在大运河堵塞严重,几乎废弃。

    但以朱棣的雄才大略,大运河的疏通只是时间问题。

    宁波府的文化,在雅与俗之间蓬勃涌动。

    它被赋予了“海定波宁”的美好意义,却因为靠近大海,而走进了野性时代。

    宋、元的船队从这里出发,前往高丽、东倭、吕宋等地进行贸易。

    大量的泊来商品涌入。

    朱元璋禁海以后,宁波府回归了沉静,商业失去了活力。

    走私开始盛行。

    海盗、倭寇带来各种肮脏与龌蹉。

    百姓罹难,生活动荡。

    扫清海域,是当务之急,也是王守敬发展的重心。

    没有稳定,何来的商业繁荣?

    这也是为何王守敬坚定支持张辅的原因。

    他召集了宁波府的县令,将募兵的任务摊派下去。

    在这些人中,王守敬对鄞县县令魏宗、象山县县丞屠子真印象最深刻。

    二人都很踏实,兢兢业业。

    王守敬上任后,将很多任务交给了他们。

    宁波府能够妥善地完成秋粮的缴纳,魏宗、屠子真功不可没。

    为了避免与地方豪强起冲突,王守敬都是将交涉的任务托付给他们。

    这一次募兵,也是如此。

    “只要是壮丁就可以吗?”屠子真询问道。

    屠氏先祖多为清寒处士。

    后经累世耕读,至明代时逐渐名臣辈出。

    屠氏为宁波府四大望族之一,以屠子真的能力,足够担任县令、知府。

    奈何他籍贯宁波府,不能在本地为官。

    “兵在贵选,其法惟在精。”

    “摒弃城里游滑、奸巧之人,主要招募乡野壮汉。”

    “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

    “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

    王守敬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遵命!”屠子真和魏宗异口同声道。

    等到他们挑选出精壮千员,送往军营。

    张辅都愣住了!

    宁波府籍贯的新兵,精神面貌都超出其他地方一大截。

    他们所列阵型,高呼的口号“立正”“向前看”,让张辅叹为观止。

    令行禁止。

    这真的是一群新兵?

    都踏马赶上此前的卫所将士了。

    张辅之所以迟迟不采取行动,除了缺乏船只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卫所的士卒缺乏训练。

    这帮老爷兵在面对倭寇来袭的时候,没有一点反击的能力。

    为此,曾有人传出倭寇武士能够以一敌十的谣言。

    这是夸大敌人的强大,以遮掩自己的过失。

    张辅慧眼如炬,瞧穿了他们的把戏。

    他不断地训练士卒,终于有模有样了。

    可在气势、军容上,竟比不过一群新兵?

    “你们的部队,可曾经过训练?”张辅威严地询问道。

    “知府简单地训练了一天。”屠子真恭敬地回答道。

    一天?

    张辅脑袋瓜嗡嗡的。

    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后来屠子真将王守敬的选兵标准告诉了张辅,张辅旋即恍然。

    王守敬这家伙,一定偷偷研读了兵法!

    真是可恨!

    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

    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

    这一看就是“精兵”的选择标准。

    而且乡野之人,最好拉拢、收买。

    当兵可以吃皇粮,何乐而不为?

    他们不懂所谓的“人情世故”,只要上级的命令,他们都会坚决地遵守。

    再加上特殊的训练之法,短短一天就做到了“令行禁止”。

    张辅不得不佩服!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

    军中不是缺乏一员参将吗?

    还有谁比王守敬更合适?

    张辅立即奏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

    南京。

    皇城。

    朱棣容光满面,神采飘逸。

    他处理政务,都轻快了不少。

    秋粮收上来了一部分,缓解了国库的压力。

    捉襟见肘的局面,将会逐步地打破。

    建文帝太能败家了,什么都没给朱棣留下。

    所幸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这都是洪武皇帝留下来的基业啊!

    “陛下。”

    “宁波府张辅急报。”

    解缙匆匆递交奏书,上面还有封蜡。

    紧急军情,必须交给朱棣亲自过目,内阁没有资格先审。

    朱棣目光威严,脸上透出些许不满。

    他委派张辅至东南沿海这么久了,海盗还没有肃清。

    继续让他们占据着舟山,丢的是大明的脸面啊。

    朱棣对疆土的执着,是发自骨子里的!

    他一脸严肃地摊开张辅的奏书,紧绷的神色逐渐舒缓。

    “东南沿海的豪绅,肯定与海贼、倭寇有所联络。”

    “张辅行军谨慎,没有让朕失望。”

    可越往下看,朱棣的神色越古怪。

    他能猜到张辅的心思,是因为多年行军的经验。

    朱棣打了半辈子仗啊!

    可是王守敬能够通过蛛丝马迹琢磨通透,这着实有点可怕。

    而接下来的“选兵”“练兵”,更让朱棣心神震骇。

    王守敬读过兵书,朱棣一点也不意外。

    但能将兵书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则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王守敬又给了朕一个惊喜!”朱棣感叹道。

    在奏书的最后,张辅主张聘请王守敬为“参军”,随军参与剿匪行动。

    朱棣略一沉吟,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他现在只有一个期待,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海疆。

    江南是朝廷的赋税重地,必须安安稳稳地生产、发展。

    王守敬主持的市舶司,也该展露锋芒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