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网游小说 > 大唐:儿啊,爹真是李世民李晟李世民 > 第37章 忽略了什么

第37章 忽略了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咦?《贞观大典》?这名字倒是不错,既简单明了,听着还挺霸气,就这个名字了。”

    李世民捏着下巴,忍不住的点头。

    嘣!

    李晟直接给老爹头顶敲一个暴栗,无语道:“老爹,您还真把自个儿当皇帝了?”

    李晟就纳闷了,自家这老爹怎么回事儿?怎么一天天的就净作白日梦了?

    难道是妻子去世太早,生活太枯燥了,所以只能每天当个键盘侠?

    老爹年纪才三十出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

    要不要自己想办法,给老爹再续个弦?

    但老爹是古人,不知道会不会接受。

    李世民要是知道,自己这便宜儿子现在心里还在想着给自己介绍老婆,不知道心里会怎么想。

    孔颖达在一旁,亲眼看到李晟竟然直接敲李世民的脑壳,简直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自己跟随李世民多年,从李家二公子,变成秦王,再变成皇帝。

    虽然李世民一向平易近人,但非常重视上下尊卑关系。再辛辣的谏言都能接受、甚至当着面叱骂都没问题,但绝对不能越了尊卑关系!

    而现在,竟然有个孩子能敲皇帝的脑壳,而且皇帝既不恼、也不生气,反而笑嘻嘻的很享受!

    太离谱了!

    简直不敢想象好吧!

    这孩子,究竟什么来头,会不会真的是私生子?

    孔颖达心中一阵嘀咕。

    “晟儿,既然要整理图书,那么老些个图书,要怎么整理,老爹糊涂,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李世民笑嘻嘻的问道。

    “陛……李兄,这件事就不用贤侄操心了,此事事关重大,让我与陆夫子他们商量一番,再做决定就是。”

    孔颖达在一旁笑道。

    整理图书是个思路,但怎么整理图书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还是得慎重讨论。

    而且此事也不急,反正思路已经有了,剩下的细节就很好搞了。

    “先生,学生这里还真有一些小技巧。”

    李晟轻笑一声。

    “哦?你这么快就想出了整理图书的法子?”

    孔颖达又是一惊。

    他自己现在还没有一点头绪呢,这孩子竟然已经有办法?

    这脑子转的,也未免太快了。

    “有办法就别藏着掖着,一次性说个痛快!”

    李世民闻言,忙不迭的催问道。

    俨然已经忘记了,眼前的李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而不是两仪殿前的文武大臣。

    “呵呵,这办法倒也简单,就四个字:分门别类!”

    李晟轻笑一声。

    《永乐大典》这些大型图书,之所以被称之为类书,就是按照分门别类的办法整理的。

    而李晟提出的办法,就是修撰《永乐大典》时用的办法。

    永乐时期,图书数量已经海量剧增,修编困难,但也因此积累出了宝贵的图书整理经验。

    李晟现在直接告诉孔颖达,大唐修书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

    “愿闻其详。”

    孔颖达神色肃穆的做好,细细听取李晟的建议。

    刚才仅仅不到一炷香的谈话,孔颖达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的聪慧,远超常人。

    他现在主动提出办法,绝对是胸有成竹了。

    自己虽然是国子监祭酒,但是在图书整理这件事上,恐怕还真不一定有这孩子懂得多。

    “首先是分类上,我们可以按照古人图书的内容,分为经、史、子、集……”

    李晟缓缓说着。

    经史子集四类法,是古代中国图书分类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法,不同于现代图书分类法,非常适合用来整理中国本土的图书。

    哒哒哒

    一阵脚步声传来,马周从外面走回来。

    刚回来,就见孔颖达招招手,让马周走过来。

    “小晟等一下,你慢点说,让马周把这些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马周点点头。

    虽然没搞清楚情况,但祭酒大人都发话了,自己照做就是。

    马周很快拿来文房四宝,提笔记录李晟的话。

    越记录,马周的神色越加惊骇。

    这经史子集的四分法,详尽而精妙,若没有海量阅读的古书的经历,是绝对想不出的。

    一边提笔书写,马周就越发有种错觉。

    站在自己身边的,不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而是一位皓首穷经的经世大儒!

    这孩子之前不是说,没读过什么书吗?

    怎么能想出这等法子?

    难道这世间,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李晟自然不是生而知之者。

    那是圣人才能达到的水准。

    自己不过是把从书上学到的东西、以及前世的一些见闻,杂糅在一起复述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晟说的越来越快。

    “小兄弟,慢点……慢点……”

    马周挥汗如雨、手腕酸疼,却依旧有些跟不上速度。

    李晟微微皱眉。

    他转身,从自己的书包里翻找一阵,翻出一根已经被打磨好的鹅毛笔。

    “呐,用这个试试。”

    李晟用鹅毛笔沾了墨汁,递给马周。

    “这……这不是景教的和尚用的嘛?”

    马周看到这鹅毛笔,竟然并不陌生,轻笑一声就拿过来直接用。

    景教?

    李晟想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个什么宗教。

    景教乃是音译,实际上应该叫聂斯托利派,因为教义相对世俗一些,是被西方上帝世界视为异端,因此从教分裂而出。

    没想到这才唐初,就已经在长安立足了。

    “这景教的鹅毛笔虽然写起来稍快一些,但字迹尖细毫无美感,平时尽量少用。”

    马周微微摇头,将鹅毛笔扔在一边。

    实际上,对马周这等用惯毛笔的文人而言,鹅毛笔的书写速度并没有比毛笔快多少。

    也就是李晟前世一直在用硬笔,所以才会觉得鹅毛笔用起来稍稍顺手一些。

    李晟尴尬一笑,点头应是。

    看来得想办法,赶紧把铅笔搞出来,不然自己这字迹会一直成为笑柄啊。

    小插曲过后,李晟继续阐述图书分类的方法。

    这一次讲的,就不是经史子集了,而是后世的现代图书分类法。

    虽然不一定有用,但毕竟也是一种借鉴。

    “按照时间顺序,可史书又可以分为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按照地域上,以天下十道为基础,划分各地的地方志……”

    李晟一边回忆一边说,但总会觉得似乎忽略了什么。

    他将鹅毛笔塞回书包后,指尖忽然传来一阵特殊的触感,是手抄《几何原本》的羊皮卷。

    李晟恍然,终于想起来自己忽略了什么,连忙补充道:

    “除了经史书文集之外,还要注重其他文献的收集。”

    “比如算书、医书、农书、天文历法、文学戏剧、乃至工匠手艺。”

    “诸如此类,都必须予以重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