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秋佳节赏月宴
“萧副总管,武安侯府?”邹氏惊讶的问,给武安侯府的节礼她倒是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没想到今年居然收到了武安侯府的节礼。
“是。”
“节礼准备好了。”邹氏看向身边的嬷嬷,“嬷嬷,你跟着去,让人把节礼抬走吧。”
“是。”
冷怀拱手行礼,“奴才告退。”然后和嬷嬷一起退了出去。
让他带来的人跟着嬷嬷去搬东西,他回前院书房复命。
他回来的时候冷安墨正好和萧忠说完话。
“回禀老爷,夫人已经准备好了节礼,现在正在装车。”
“行,那你带着萧忠去吧,我这里没什么事了。”
“是。”冷怀应了一声,“萧副总管,跟我来吧。”
萧忠跟着行李告退,从冷安墨的书房出来,跟着冷怀去看着冷府的人装车。
东西装好了,萧忠就带着人回了侯府,进门先去了霁月院复命。
“回禀太夫人,小的已经将节礼送到了国公府,国公爷还让小的把国公府的节礼也带了回来。”
“好,辛苦你了。”沈婉兮让身边的秋叶和萧忠走一趟,“姑姑去看看国公府的节礼吧,能入库的东西入库,吃食一类的,各个院子分一分就行。”
“是,奴婢这就去办。”秋叶应声跟着萧忠出去了。
萧凛承上午在演武场待了一上午,也没见到元邑去演武场。
到了中午,萧凛承练完武,该吃午饭了,回晏安院之前,萧凛承去了一趟修竹院。
“师父可在屋中?”萧凛承问守在门口的小厮。
“在呢,不过先生说了任何人不准打扰。”小厮从昨天下午被赶出来,除了晚上就一直在外面守着。
萧凛承听了小厮的话,有些纳闷,不知道元邑这是怎么了,不过既然师父说了不准打扰,萧凛承就在门口行了个礼就离开了。
屋中的元邑在榻上坐着,手中拿着一本经书,他听到了刚刚萧凛承和小厮的对话,不过他现在谁也不想见,所以就没有出声。
萧凛承傍晚去给沈婉兮请过安以后,又来了一趟修竹院,这次元邑的房门开着,小厮通传了以后,元邑让他进了屋。
萧凛承行了礼以后,看了看元邑,似乎并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妥。
“师父可还好,我今天上午没见师父去演武场,所以想来看看情况,但是师父不准打扰,我就离开了。”
“挺好的,没什么事,就是有些感悟,所以不想外人打扰。”元邑面色如常的说。
萧凛承想到元邑在庙中长大,觉得可能是佛法上面有所感悟,就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追问。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话,萧凛承看元邑确实没什么事,就回来自己的院子。
第二天,沈婉兮让刘启文将大舅舅家的节礼送了过去,果然和昔氏说的一样,宋氏没有准备节礼。
沈婉兮也无所谓,反正也不差那点东西,她也不过是为了名声走走形式而已,省的以后被人抓住把柄,败坏她的名声。
宋氏看着侯府送来的节礼还挺满意的,想着改天还是该去侯府和沈婉兮多说说话的,不过最近忙于清瑜的婚事,实在没有时间。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阖家团圆赏月拜月的日子,但是此事古难全呐。
枥州知府后院,陆明礼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月,旁边只有陆权陪着。
“陆权,你坐下吧,陪着老爷我喝点,寡酒难饮呐。”
陆权看着好像已经有点喝多了的老爷,想说什么,张了张嘴,也没说出口,不过还在桌边坐了下来。
“老爷,酒大伤身,您还是少喝点吧。”陆权看着自家老爷又连着喝了几杯,开口劝阻。
“你说说你家夫人怎么一去都城就不回来了呢。”陆明礼给陆权也倒上酒,
“小的自己来,不敢劳动老爷。”
“没事,咱俩谁跟谁啊。”陆明礼摆摆手,拿着酒壶不撒手。
“夫人也是为了表小姐。”陆权这段时间也知道了沈婉兮的事情,和昔氏为什么不回来了。
陆明礼抱着酒壶叹口气,“哎~我也知道,婉婉也是可怜,小小年纪让人心疼。”
“两个臭小子在都城也不知道听不听话……”
陆明礼喝多了,说着说着就趴到了桌子上。
陆权让小厮过来帮忙把老爷扶回了房间,脱了外衣放到床上。
小厮打了水给他擦过脸,盖好被子,退到外屋守着,防止老爷喝了酒晚上口渴或者起夜。
陆府西府中,倒是也有些过节的气氛,院中挂了些花灯,陆庭岳和陆庭峦陪着昔氏用过了晚膳,然后在花园中坐着赏月。
母子三个人吃过了月饼和石榴,聊了一会儿家常,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各自回各自院子休息了。
“也不知道老爷怎么样了,今天吃没吃月饼。”昔氏洗漱的时候和身边的嬷嬷念叨,虽然留在了都城,但是心里还是记挂夫君的。
“夫人放心吧,有陆总管在呢,肯定能照顾好老爷。”嬷嬷说话宽慰着昔氏。
昔氏点点头,也只能如此想了。
旁边陆府东府就比西府这边更加热闹了。
这是陆清瑜出嫁前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了,府里还请了戏班子进府唱戏,热热闹闹的过了个中秋节。
武安侯府则是和平时差不多。
现在守孝期间,不能声色歌舞,不能吃肉,不能喝酒,所以也实在是没什么过节的感觉。
傍晚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因为守孝连螃蟹都不能吃。
不过吕冠厨艺确实了得,做了一道赛螃蟹,是素菜荤做,做的蟹黄,味道和蟹黄几乎一模一样,很难吃出来是假的。
一顿晚饭沈婉兮最喜欢这道菜,其实她还挺喜欢吃螃蟹的,但是她不会剥,她不光不太会剥螃蟹,就是皮皮虾,剥起来都费劲。
她曾经见到同事拿过来一只皮皮虾,扯着头和尾一扭,一只皮皮虾肉就拽了出来。
沈婉兮当时的心情,大概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吧,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操作,当即向同事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