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传国玉玺到手
当天夜里,姜林刚刚睡着就感应到有人接近自己,他一个翻身就把盘龙戟给握在了手中。
“主公,是我!”
姜林抬头一看,正是灰头土脸的赵云。
看到赵云,姜林的脸上顿时闪过一丝喜色:
“东西找到了?”
赵云有些敬佩的看着姜林说:
“主公果然神机妙算,属下在一个枯井中找到了这个!”
赵云说着,小心点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然后他把锦囊打开,里面有一个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姜林小心的把朱红小匣子取出,然后一用力把金锁拽开丢到一边,然后小心点打开匣子。
只见小匣子内是一方玉玺,这个玉玺方圆四寸,上面雕刻着五条相互交错的龙。
姜林把玉玺拿了起来,在玉玺的一角似乎缺失了,用黄金补上了,玉玺的底部还刻着八个篆体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主公,这是?”
因为来到时候,这个朱红色的小匣子是锁着的,赵云没有打开过,所以他也不知道里面竟然是个这玩意。
姜林没有回答赵云的问题,而是问道:
“这东西有多少人看到?”
赵云想了一下说:
“他们只知道我从枯井里找到了一个东西,我连锦囊都没有打开,所以他们连这匣子都没有看到。”
姜林这次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东西牵扯太大,一旦消息传出去,那么自己将有无尽的麻烦。
他看着赵云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轻声笑着说:
“今天就让你长长见识,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什……么?”
赵云一惊,他差一点大声的叫了出来,反应过来后才压低声音问道:
“主公你确定没有看错,这传国玉玺不应该在天子手里吗,再说这东西可还缺了一个角,传国玉玺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会缺角?”
赵云有些不信的问道:
“难道还有人用他砸核桃砸坏了不成?”
姜林听了赵云的话,顿时有些啼笑皆非,他给赵云解释道:
“这确实是传国玉玺,至于为什么缺了个脚,那是有原因的!”
姜林回忆着自己前世看过的一个典故说道:
“这传国玉玺那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而成,名为天子玺,秦末战乱,高祖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高祖。
高祖建立大汉登基后,将天子玺改名为传国玉玺,此后这个传国玉玺就成了皇权的象征。
后来王莽篡权,当时的天子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
太后大怒,直接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这玉玺就被摔掉一角,后来用黄金补之,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也就是说,缺了角的玉玺才是真的传国玉玺,你明白吗?”
赵云点了点头,心中还在震惊自己竟然从枯井里捞出传国玉玺这件事。
姜林拍了拍赵云的肩膀说:
“行了,记住这件事不能和任何人说,包括雪儿,你明白吗?”
待赵云点头之后,姜林便让他回去休息了。
随后姜林仔细观摩了一会传国玉玺,这东西关系到他后期一个很重要的谋划,也是他这次参加诸侯讨董的一个重要原因。
………
第二天一早,洛阳城的大火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更加的凶猛了,孙坚也息了灭火的想法,带着手下那被熏的不成人样的士兵退了出来。
其他的那些诸侯见状,非但对孙坚没有一丝的同情,眼中反而充满了讥讽。
姜林没有幸灾乐祸,他连忙让人从附近的河中取些水,帮助孙坚及其麾下将士洗漱。
姜林也因此收获不少的义气值,就是和孙坚以及程普等人的羁绊者也提升了不少。
在孙坚等人洗漱的时候,姜林让黄忠驻守在大营,他亲自带领五千骑兵,朝昨天曹操等人前进的方向追去。
话说董卓带着金银珠宝和军队一路急行军来到了河东郡境内东垣城。
这个时候,董卓麾下大将徐荣正出任河东郡太守,所以他知道董卓要迁都长安后,便在东垣城迎接董卓。
李儒对徐荣说:
“我们现在撤离洛阳,那虎牢关的守将想必已经已经投降了关东联盟,甚至现在可能也有追兵正朝我们追来。
这样,你带一支兵马半路埋伏,如果有追兵,你就放他过来,等我们这边将他杀退之后,你在截住他。
我们前后夹击,最好是让他全军覆没,让别人不敢再追!”
等徐荣带领五千人隐逸在山林田野中后,李儒又建议董卓让吕布带领三千西凉铁骑断后,随后他们就继续从东垣往安邑的方向走去。
一天后,吕布正策马慢慢前进时,突然有探马来报,后面有一支军队正朝这边杀来。
吕布一惊,他立马来到一处高坡上往后方看去,见没有黄忠和关羽等人,熟悉的人中只有曹操一人,他随即冷笑一声:
“不知死活!”
下了高坡,吕布便带领三千西凉铁骑朝曹操的兵马冲去,他一边冲还一边大声喝道:
“曹阿瞒,义父待你不薄,你竟然敢背叛义父,拿命来!”
曹操见吕布仅仅三千骑兵就敢朝自己冲过来,也不由冷笑,他立马命令夏侯兄弟迎战吕布,然后命令曹洪兄弟带领军队对抗那西凉铁骑。
曹操这一万兵马是他耗尽了曹家和卫家的积蓄,培养出来的精锐,武器皮甲一应俱全,战斗力不俗,所以即使步兵对骑兵,也丝毫不落下风。
可就在他与吕布战斗胶着的时候,李儒突然率领数千大军从左侧攻来。
还没有等曹操反应过来,右侧又有喊杀声传来,原来李傕也带着数千大军从右侧杀了过来。
李典和乐进连忙回到曹操身边:
“主公,敌人早有埋伏,我们赶紧撤吧!”
ps:三国演义中董卓作战不利,在李儒的建议下迁都长安,途中路过荥阳,作者君认为这一点不符合逻辑。
荥阳属于司隶校尉部河南尹,位于洛阳以东,董卓从洛阳去长安肯定是西行,不可能南辕北辙往东走。
所以本文略做调整,董卓从洛阳往西北走,从河内郡去长安,徐荣也是河内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