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改变历史
曹文焕心里嘀咕一声,脑袋里又开始飞快的盘算。
是继续留在京营中有利,还是调到熊文燦的部下有利呢?
毫无疑问,如果仍然在禁军勇卫营,他依然是客将,宋纪始终都要压着他。
可是如果调到熊文燦手下,他就可以独立带领一支军队,只是那样的话,他同样要受制于熊文燦。
两者之间,何轻何重,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熊军门,末将是皇上金口玉牙钦命的禁军主将,若是离开京营,也需要皇上的首肯才可以,能不能让末将思考几天。”
权衡半天,曹文焕觉得还是要慎重对待这件事。
熊文燦本来以为曹文焕会找理由推辞的。
毕竟,天子禁军的副总兵,要比在他手下威风多了,而且兵饷充足,衣食丰厚。
但是听他的意思,居然隐然有同意的倾向。
熊文燦大喜,连声道:
“好好,本部堂给曹副将考虑的时间,至于朝廷方面,曹副将大可不必操心,只要本部堂的加急折子递上去,皇上一定会恩准的。”
熊文燦心情大好,有心再拉拢曹文焕一下。
正在斟酌词汇,一名家丁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躬身禀道:
“老爷,陈总兵在府外求见。”
熊文燦一愣,随即扬手道:“请,快请。”
看到熊文燦有事,曹文焕急忙告退。
出了园林,刚刚靠近通往公署大门的小径,就看到援剿总兵陈洪范,穿着一身锁子甲,满脸喜色的往前边走。
后面还跟着二个兵卒,抬着一口长条形的漆黑大匣子。
迎面看到曹文焕,陈洪范吓了一跳,连忙拱手道:
“原来曹副将也在这里。”
禁军大会襄阳城,曹文焕已经和陈洪范见过几面,闻言急忙还礼,笑道:
“陈总兵,幸会幸会。”
转眼看到陈洪范身后的大匣子,有些奇怪,顺口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哦!”
曹文焕看到陈洪范脸色微变,似乎尴尬的笑了一下,然后才道:
“没有什么,本镇在湖广剿贼,没收了贼寇一把宝剑,所以拿来献给熊公赏玩。”
曹文焕微笑着点了点头,寒暄二句,就要告辞。
抬腿走不出几步,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心头一震,回身道:
“等等!”
陈洪范迟疑地回过头。
曹文焕看到他的眼神里似乎闪过一丝古怪,于是神色不变的走了过去。
绕着那个长条黑匣子半个圈,淡淡笑道:
“陈总兵真是个有心人呐,末将就想不到送给熊公什么东西,不过陈总兵可是提醒末将了,下次要是再到熊公府上,末将要是弄个碧玉尺之类的东西,熊公一定喜欢。”
眼睛盯着有些变色的陈洪范,伸指在黑匣子上轻弹了两下。
曹文焕施施然的向府外走去。
历史记载,崇祯十一年正月,巨寇张献忠败给援剿总兵左良玉,双方在激烈的战斗中,左良玉刀劈张献忠,让他整张脸都挂了彩。
如果不是他的义子孙可望拼命来救,张献忠也许当场就被左良玉斩于马下了。
那一仗,打得张献忠丧失信心。
加上朝廷进行“四正六隅十面网”的策略,贼寇缺衣少粮,于是张献忠就勾结援剿总兵陈洪范,用一个堪称奇珍异宝的碧玉尺和几颗宝珠拿去贿赂熊文燦,请求朝廷招抚,顺便在襄阳附近扎营。
陈洪范以前是张献忠的恩人。
当年张献忠当小兵的时候,因为犯事,差点让总兵王威给砍了。
是陈洪范看他长相奇伟,才向王威求情,结果只打了他一百军棍了事。
此后张献忠一直都说:“是陈总兵救了我的命。”
勋西一战,张献忠被左良玉和陈洪范打败,借着当年那点旧事,他就投降了。
而陈洪范再次做了他的说客。
知道这段历史,曹文焕摇了摇头。
陈洪范也许并不知道,这次张献忠投降之后,只是蛰伏起来休养生息,老老实实的呆了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故技重施,再次杀官造反。
而那时候,官军就再也没有机会制伏他了。
所以,通过推算历史,猜到陈洪范那口黑匣子里也许就是张献忠献给熊文燦的碧玉尺。
曹文焕心里有一丝恨意,故意讥讽了陈洪范一句。
走出总理公署之后,曹文焕忽然有些后悔了,这件事情做得多少有些鲁莽。
这么明目张胆的挑明一件事,不仅陈洪范对他有了戒心,没准以后熊文燦也会对他不满。
官场如杀场,尤其在乱世,得罪人的事情,还是尽量少干一些。
回到禁军大营,曹文焕有些身心疲惫。
来到这个世道,一直就有改变历史的决心。
可是事情走到这一步,感觉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此改变,虽然因为他的出现,历史因素充满了不确定性。
甚至在大同边堡的时候,发生乞炭人改变袭扰路线,导致了一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杀胡堡大战。
前不久又因为深入刘国能的营帐,发生了禁军夜袭闯塌天老营,随后又有了开封大战,斩杀“入云龙”马光东等事情。
这些,原来的历史上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即便是有,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可是这一丁点微小的波动,似乎并没有影响历史的大局,大势所趋的指引下,历史还在按部就班的发展。
看来,改变历史,并不能从小事上着手,那样的话,即使改变了,也会于事无补。
要改变大的历史,挽救濒于灭亡的明朝,必须从大的方向上去着手。
比如现在曹文焕就在思考一件事,如果这件事做成了,历史肯定又是一个变数。
——袭杀张献忠!
第二天,曹文焕决定去见熊文燦。
经过一夜的慎重思考,他已经决定实施一项冒险的计划,提前解决了张献忠。
如果能够杀了张献忠,那么历史上也就不会再有张献忠诈降之事。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这股走投无路的流贼,一定会被官军扑灭。
张献忠这股大寇消灭了,历史肯定会进入另一个拐角。
对于其它流寇来说,肯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且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一年后,再也不会发生谷城反叛之事,其他就抚的流寇也就不能纷纷效仿,从而把明朝剿寇的大业再次推向死胡同。
杀掉张献忠,虽然不敢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历史意义重大,绝对是历史的一个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