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种瓜不过立夏
第二天,天还没亮的彻底。杜爷爷就兴奋的掐着几根红薯秧,挨家挨户的提醒他们要开始种红薯了。
杜少萱看着乐呵呵的老人,疑惑的问道,“杜爷爷,现在就可以种了吗?”
她记得她看过的书上面,都是说四月份到五月份期间才种的。
杜爷爷拿着红薯秧,笑着回道,“那当然咯。老话说的好,“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这谷雨节气前后呐,是最适合栽种红薯的。
最迟不能超过立夏了,不然红薯的产量很低咯。阿萱,你也赶紧来摘点藤,到时候把你家地里给插上点。
俗话说,“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过了这好机会,就收不上好粮食咯。”
“行,杜爷爷你先去忙,我等会去摘红薯苗。”
杜爷爷见通知到她,就要忙着去干活了。
杜少萱看着这艳阳天,好像这沙漠里从来都没下过雨,她都快忘记年岁了。
没想到都快要到谷雨时节了,也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份。
谷雨,正所谓“雨生百谷”,这个时候降雨量足,气温也升上去了,正是栽种红薯的好季节。
这些杜少萱都学过,但是没想到空有理论,经验还是人家真正种过地的老把式丰富,就比如杜爷爷。
不过她知道一句谚语,“山岭薄地栽红薯,红薯最喜高地沙”。
任何农作物要想生长得好,种植地是有要求的。
红薯虽然在很多的土壤都能种植,但是要想高产,最好是栽种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沙壤土与沙性土。
沙漠这种沙壤,再配点肥,是最适合红薯生长的了。
杜少萱要出门帮忙摘红薯秧,安安和萍萍不愿意待在家里,也要跟着一起。
杜少萱把帽子给两人戴上,收拾妥当了才出门。
帽子是林桂芳婆媳编的,她们手巧,用草就能编出精致的遮阳帽,还一家送了几个,连安安和萍萍这样的小孩都特地准备了。
到了地里,几位婶子已经在干活了,杜燕也在。
杜少萱走到她旁边帮忙,顺便和杜爷爷杜奶奶、几位婶子及于秀打了招呼。
杜燕见他们三姐弟蹲在自己旁边,一边教他们怎么掐断红薯秧,一边说道,“阿萱,我爹和杜伯伯他们去翻地了,打算把外面留出来的地都种上红薯,到时候我们几家一起分。”
杜少萱突然停下来,看着她,“这怎么能这样?那我们岂不是白占你们便宜了吗?”
她以为是各种各的,或是一家帮一家的忙,没想到这是一起干再一起分。那她这种劳动力少的,不就是占人家便宜了嘛。
一旁的巧婶听见她这话不乐意了,“阿萱,你这想法可不对。我们大伙不是要互相帮助嘛,再说了,你都帮了我们,还不许我们帮帮你啊?”
林桂芳也附和起来,“就是,快别说了,就这么定下了。你再说些别的,婶子可不依了。”
“哈哈哈,阿萱,你就依了我婆婆的,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那谢谢各位婶婶了。”
杜少萱只能无奈接受。
于秀没说话,在梁氏旁边学着她掐红薯秧,梁氏虽然嫌弃她不会,但还是时不时的纠正她。
杜少萱看得怪新鲜的,觉得这两人的氛围挺和谐的。但见到超过自己很多的杜燕,继续埋头干了起来。
安安右手掐下一根红薯秧,就用左手抱着,等抱不下了就放到杜少萱的框里。
每次都要被杜燕和杜少萱两人夸,一夸他就哼哧哼哧的干的更卖力。
小狼也不甘示弱的帮着用嘴啃,最后被嫌弃了,让它自己去玩。
萍萍像是来逛自家花园一样,逮着杜爷爷和杜奶奶追根问底,硬是让老少共处的场面变得和谐起来。
大概干了一个多小时,杜爷爷发话了,“够了,今天就摘这些,多了就种不了,放焉了不好。”
大伙停下来,帮着把红薯秧搬到绿洲外留出来的空地上。
地里差不多已经翻好了三分之一,还被杜远山几个劳动力翻成一垄一垄的。
杜爷爷和杜奶奶他们几个干惯活的,抬着红薯秧找准位置就开始埋。
杜少萱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垄地,开始实践操作起来。
她虽然没种过红薯,但是种过菜,她觉得这过程大致是差不多的。
杜燕偏头一看,发现她干的像模像样,也没有打扰她,自己加快手中的速度。
安安和萍萍因为太小,干不了多少,已经累得坐在一旁歇息了。
杜爷爷栽完自己的一垄,突然看见自己旁边的一垄有点不对劲,他扒开土一看,才发现问题所在。
他看向正在干的起劲的杜少萱,委婉的说道,“阿萱,你这个秧苗埋的太深了,浅浅埋一层土就可以了。”
杜少萱打量着自己埋得严实的红薯秧,虚心请教他,“杜爷爷,红薯藤为什么要埋浅点?”
杜爷爷摸着胡子,意味深长的为她解惑,“你这娃娃没经验很正常,横栽红薯竖栽葱,深栽洋芋浅栽姜,红薯栽在皮皮上。
这可是自古留下来的经验了,浅栽才能结出又大又多的红薯。”
只埋过种子的杜少萱连忙点头,表示受教了。
杜爷爷杜能教到人,显得很高兴,笑呵呵的帮着她重新埋了一回。
杜少萱改过来才感慨,幸亏自己速度慢,不然得重新栽到什么时候。
把红薯秧栽完后,大人小孩都跟着回家了。
杜远山和杜大柱几人待他们走后,开始把提前挖好的沟渠打开,让河水流入地里,待它浇上一晚上,大概就能浇透这一片红薯地。
几人摸着这改善了好多的土壤,不由得庆幸不是外面那种沙子,不然浇灌一晚上都不一定能浇透。
等回到家里,今天提前回家做饭的杜奶奶和梁氏,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饭。
为了方便,男人们坐一桌。女人们带着菲菲、安安和萍萍几个小孩,另外坐一桌。
用杜奶奶的话来说,全部坐在一起,她们抢不过那群大老粗。
杜少萱看着碗里被几个婶婶夹来的兔肉,尝了一口,味道特别好。
里面加了蒜,兔肉又是提前风干过的,充分吸收了蒜和姜的味道,也不柴,特别有嚼劲。
还有一碗蒜末炒红薯嫩叶,一锅清炖鱼,一碗沙葱炒土豆丝。
杜少萱和萍萍闷头干了几大碗饭,看得桌上的人都打趣她们可以和隔壁桌的人媲美了。
杜少萱只能尴尬一笑,摸摸肚子,确实吃撑了。
饭后,帮忙收拾好东西,杜少萱便在梁氏的挽留下,带着两个小孩和一蜂一狼回家了。
踏月而行,伴风而归。
风里时不时传来两三句萍萍质问红红去哪鬼混的童言稚语,又掺和着三三两两的小狼的告状声,以及安安的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