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华国科技巅峰,我国士无双 > 第215章 闭关,聚变发动机!

第215章 闭关,聚变发动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仲策有些心疼,从重生以来,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各个项目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路上,其实对洛神的关心和爱护很少很少,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爱人。

    “青鲤,如果觉得太累的话,我们随时可以抽身的。没必要让自己太辛苦了。”陈仲策用鼻尖蹭蹭女子的鼻尖,两人的互动充满温馨。

    “我不想离你太远。”裴青鲤眨巴着秋水般的眸子,轻轻地说道。

    好吧,陈仲策也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劝她了。

    像这样胸怀和气魄都极大的女子,一般下定决心以后是很难有更改的,在完成手头这些紧急的工作还有产业的布局以后,有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她吧。

    上辈子的遗憾,这辈子陈仲策不想再有了。

    拥着美人入怀,陈仲策两人在公司附近的公园里散步。

    晚春,燕都的生机已经萌发。

    这一年以来,在聚变发电的加持下,华国的各种火力发电站被关停,所以燕都的天气也是湛蓝湛蓝的。

    “仲策,你看看天空,燕都的最近一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天气,这都是你的杰作。”依偎在陈仲策的怀里,两人只觉得这个时候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这句话似乎是提醒到了陈仲策,如今能源格局已经开始转变,那么环境保护的工程已经可以开始大规模地提上日程了。

    “十年以后,燕都这样的天气会变成常态的。”

    陈仲策轻声低语,似乎是随口跟爱人聊天,也好像是在向整个蓝星发出自己的誓言。

    “仲策,你今天怎么过来了?”

    “特意过来看看你,接下来需要闭关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不来看看你,你把我给忘了怎么办?”

    “不会的,就算是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会把你给忘了的。

    你这次闭关,是为了空天战机的事情吧?”

    裴青鲤笑嘻嘻地问道。

    陈仲策悚然一惊:“你怎么知道?我可还指望着骗过米国的情报部门呢。”

    “你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我对你可太熟悉了,哪儿都熟悉。”裴青鲤用手在陈仲策的胸膛上画着圈儿。

    “”

    这还能忍?

    在神策公司的附近,有不少航天产业开始蓬勃兴起,就如同燕都的晚春一样,无数依托于航天产业的配套企业开始萌发和生发。

    风口已现,未来终将波澜壮阔!

    燕都事了,陈仲策回到了西南的地下基地。

    就像他和裴青鲤说的那样,这一次他需要闭关心无旁骛地去完成聚变发动机的所有工作。

    如同当初在家里闭关完成聚变堆的技术路线一样。

    在西南的地下基地里,安排隔出了一间密室,陈仲策严令,除了翟老和章杨以外,其他任何人不允许靠近这个机密的工作间。

    由于需要绝对的保密,所以陈仲策决定从绘图的软件开始制作,在物理隔绝任何网络的情况下完成这次的设计。

    因为,这是整个蓝星最高的机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这次空天飞机的聚变发动机被制造出来了,那么钢铁侠胸口的那个反应炉基本就是临门一脚。

    再者,如果这项技术成熟了,那么这个发动机的放大版就是南天门空天母舰的主发动机了。

    用两天的时间,陈仲策自己设计并且测试出了这次用来设计的所有软件。

    这意味着,在物理隔绝的前提下,如果不获得这台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任何可能获得陈仲策这次的研究成果。

    看着摊开在面前的专用工程制图的图纸,无数的信息在陈仲策的脑海中开始梳理,前世关于设计这台世界最精密的发动机所有资料开始在脑海中一一出现。

    在前世,陈仲策在完成可控核聚变十年之后,才开始着手设计并且制造空天战机的发动机。

    带着37个人的团队,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把这台聚变发动机给完成。

    整个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因为他们面对的问题几乎是工程学的极限问题。

    把上亿度的反应物,禁锢在直径只有几十公分的空间内,还有进行稳定的反应,而且这个反应还需要自持,并且稳定的对外输出能量。

    但就是想一想,都觉得这个问题令人头皮发麻。

    实现了这个目标,基本上就是人类工程学的极限了。

    除非再有新型材料的出现,否则在设计的精密程度和的契合程度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机械装置可以达到这个指标。

    在前世,两年的工作中,37名全国最顶尖的工程师,有4人被生生熬得油尽灯枯,还有5人在完成这个项目以后,直接进入了退休状态。

    这对于工程师的心力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温度,压强,精密度,对外输出

    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是非常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且,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带来其他问题的加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瞬间崩盘。

    但是,前世陈仲策带着团队没有屈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啃,终于一年半的时间完成设计,半年时间完成点火测试。

    只此一役,陈仲策被写在了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教科书上。

    这还仅仅只是设计的难度,加工制造的难度也极大。

    前世,米国在华国前几次首飞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华国的样机,他们立即安排人进行逆向工程,想要了解这聚变发动机的技术。

    可是,他们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也没有成功复原,性能仅仅只能达到华国科技的4成左右。

    一是他们没有华国祖传的工业方面的钛合金兔眼,没有只看一眼就能复原整个技术的buff。

    二是这聚变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也太难了,整个世界几乎无人可以复制。

    现在,陈仲策一个人将要重新对这座机械设计上的最高峰重新发起冲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