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刘晔
周尚出使不是一天两天能有结果的,以周家与孙家的关系,拖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
朝廷早已考虑到这个因素,于是约定以半年为限,虽没有明说半年之后孙策不到寿春会发生什么,但是结果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袁耀这半年时间当然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正月刚刚过完,袁耀就以江东有长江天险为由,要亲自去庐江训练水师,以应对孙策。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近年来,袁术连连战争,手下又只有淮南一隅之地,早已入不敷出。
正逢去年大旱,虽然有吕布支付的一万石粮食和五百万钱,可是都不够出征下邳的耗费。
当文官集团得知袁术又要兴兵的时候,纷纷叫苦,上书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到了士民冻馁,江、淮闲相食殆尽的程度。
无奈,袁术一意孤行,对这些草芥的性命并不放在心上,执意增加税收,终于凑足了十万石粮食。
对此,身为后世之人的袁耀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不懂育种,也不会生产化肥,没有办法凭空制造出大批量的粮食。
他更没有劝袁术减少税收,因为他自己就是战争的幕后推动者。
袁术建立仲氏王朝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百姓,也不是为了家族,而是自己的富贵。
对于袁术父子来说,无论家族也好,治下的士族也好,普通黎庶也好,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自己而服务的,当自己需要的时候,当然是要尽可能索取。
现在孙策已经成为心腹之患,随时可能威胁到袁术父子的安危,哪怕饿死再多黎庶,袁耀也不会中止战争。
在袁术筹备粮食的时候,袁耀已经带着陈到,率领5000风后军,来到了皖城。
庐江最后一任大汉朝廷任命的太守就是陆逊的叔祖陆康,数年前袁术命孙策攻打庐江,并且允诺,一旦攻破,便让孙策担任庐江太守。
孙策整整耗费了两年时间,才将庐江打下来。
这时候,袁术却出尔反尔,将庐江太守的位置给了自己的老部下刘勋,这也使得孙策彻底对袁术失望,才有了后来自立门户的想法。
庐江的治所在皖城,袁耀刚到皖城,就受到了刘勋的热情接待。
在接风宴上,酒过三巡之后,袁耀看似随意地问道:
“听说刘府君手下有一位当世大才,曾被汝南许劭称为‘佐世之才’,为何今日不见其人啊?”
刘勋听到袁耀如此说,内心得意,嘴上也露出了笑容:
“没想到刘子扬之名连殿下都已知道,子扬最近偶感风寒,身体欠佳,所以没能出席殿下的接风宴。”
“如此真是可惜了,孤还想亲眼见一见这位当世大才呢!孤初来庐江,正愁找不到一个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本地名士,不知道府君可否割爱,让刘子扬给孤做一段时间的向导?”
“这……子扬身体欠佳,恐唐突了殿下!”
其实,刘勋与袁耀对刘晔避而不见的原因都心知肚明。
刘晔身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人,是正儿八经的东汉宗室。
而袁术僭越称帝,对于这些刘姓宗室来说,那就是最大的敌人,他怎么可能来见袁耀?
只是刘晔也深知大势不可违,见汉室衰微,这才投靠了庐江太守。
虽然刘勋也是袁术的部下,但是中间毕竟是隔了一层,刘晔不去寿春朝见袁术,不打算在虞国发展,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暂时屈居于刘勋之下而已。
刘勋也知道刘晔的意思,所以这才在袁耀面前为他抵挡了一番,谁知道袁耀却说:
“这个无妨,孤好歹也是入阶武将,些许风寒并不能奈我何。正好孤身边有随行军医,医术高明,明日孤带着一起去亲自拜访刘子扬,想必他会给孤这个面子的吧!”
袁耀的话显得咄咄逼人,这其实是袁耀深思熟虑的结果,对于刘晔,袁耀早已有志在必得之心。
这样的人才,要么就成为自己人,要么就成为死人,没有第二个选项。
通过刘晔的生平轨迹,袁耀已经知道,此人果然是智慧过人,知道大汉已经日薄西天,并没有死死坚持大汉宗室的荣耀,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才能出仕。
所以在历史上才能先后出仕于刘勋、曹操,对大汉朝廷也许有一丝丝忠心,但显然远远排在自己的荣华富贵以及身家性命之后。
在袁耀穿越之初,他就知道庐江有这么一个人才等着自己来认领,只是当时身份虽然高,并无实权,根本不可能将刘晔招入麾下。
这次就不一样了,远的不说,随身带着的5000精兵以及身边数位入阶武将、谋士,那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权势彰显,不容刘晔不从。
次日一早,袁耀果然带着随行的军医,一起来到了刘晔在皖城的府中。
显然刘勋早已经跟刘晔通过气,刘晔对袁耀的到来并不意外,刘晔身披一件锦帽貂裘,亲自出门迎接袁耀,并没有边走边咳嗽。
“臣刘晔见过太子殿下,臣身体抱恙,有劳太子殿下亲临寒舍,实在是罪过!”
刘晔边说话,便向着袁耀行礼,一点都没有汉室宗亲的矜持。
袁耀连忙拉着刘晔的手,阻止他躬身,口中说道:
“子扬不必多礼,今日冒昧而来,实在是昨日听府君说子扬身体不适,这才急着带来军中良医,看看是否能对子扬略有帮助。”
袁耀说完,不等刘晔搭话,又将身边的医师叫过来,对着刘晔说:
“扁鹄先生乃是我大虞宫中御医,祖上世代行医,与我袁氏颇有渊源,这才入了宫中。孤此次前来训练水军,担心将士们水土不服,这才将扁鹄先生请来相助,没想到正好能为子扬排忧。”
然后又对着医师说道:
“扁鹄先生,有劳了!”
刘晔见袁耀话都说到这了,也不好反对,先是对袁耀道了谢,
“恭敬不如从命,晔谢过太子殿下!”
然后又对扁鹄说道:
“拜托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