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的银杏 > 第2章 董家有女

第2章 董家有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城在书房中待了一天,刚想起身,白轻舟便急匆匆进门说道:“殿下,王妃晕倒了。”

    赵城立马起身疾步走到门口,忽又停下,赌气说到:“是不是你在诓本王,想让我本王先低头,莫不是王妃让你这么说的吧?”

    白轻舟急得也顾不上尊卑有别了,立马拉起主子的手一边朝门外走去,一边解释道:“请恕属下失礼了,王妃几日都未曾进食,只饮了少许茶水,此刻许郎中已在诊治,王妃哪还有力气来诓您,属下怕殿下会后悔,王爷看过王妃后,属下但凭殿下处罚。”

    赵城心中一紧,立马甩开白轻舟,疾步跃起飞向王妃住处。

    此刻文杏已昏迷了半个时辰,一直在说胡话,“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赵城快步走进屋内,看到爱妻的脸色如此苍白,已是心急如焚,“王妃现在情况如何?”

    许郎中起身行礼,“回禀王爷,毓王妃多日未进食,身体极为虚弱,忧思过甚,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会一直昏迷不醒,现在已经退热,老夫开了几副方子帮助王妃调养几日便好。先喂给王妃些许米汤,过两日再正常进食便可。”

    赵城揪起的心立马放下不少,“有劳,轻舟,带许郎中去管家那里领赏吧。”

    白轻舟同许郎中退出屋内,毓王便拿出手帕坐到榻边,为文杏擦去额头的汗水。

    本想说些宽慰的话,一出口却又变成了嗔怪:“你呀,怎么这么固执,跟本王服个软又能如何,偏偏要折腾自己的身子,你以为这样本王就会心软了吗?”

    “昭华,秋易,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昭华,昭华,对不起,对不起。。。”文杏虽已退烧,可依旧说着胡话。

    赵城本来已经原谅文杏,此刻听到她嘴里喊出的名字,顿时怒火中烧,双手抓着文杏的两肩,质问道:“昭华?什么昭华?说,你心里到底还有谁?文杏,到底是本王看错你,除了赵辰,你居然还惦记着别的男人,你果然是个三心二意的女人。”毓王说完便松开文杏,愤然离开。

    布喵待赵城走后,一跃身跳到榻上,看着依旧昏迷的文杏,叹气道:“唉,主人,你可要快快醒来,你家王爷醋坛子又打翻了,赶紧起来收拾残局吧。”

    文杏恢复部分记忆后,身体本就虚弱,此时脑中全是龙昭华与龙秋易为了她大打出手的画面。

    赵城此刻难以压制心中怒火,回到寝室便进了暗道,召集所有暗线,全部去查这个叫昭华的人。

    暗室正厅内,挂着一副女子画像,赵城伤心的面容此刻衬得他更是出尘,两眼忧伤的望着画中女子:“母妃,为何爱一个人会这么痛,儿臣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杀伐决断、一心为母报仇的赵城,您告诉儿臣,我该如何面对她?”

    叱咤风云的战神赵城只在母妃逝去时流过一次泪,现下竟也哭的不能自已。

    爱得越深,伤的越深,眼里更是揉不得一点沙子。

    白轻舟急匆匆赶到暗室,从未见过王爷如此一面,惊的他都不敢走近。

    赵城感觉到有人进来,便立刻拂袖掩盖掉泪水,瞬时便恢复到冷面王爷的状态,“出来。”

    “王爷,属下不是有意看到。”白轻舟怕王爷找他麻烦,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想多了,本王不过是被暗室内的灰尘迷湿了眼睛,找几个暗卫过来打扫一下。”赵城向来不肯服软,从不把自己软弱的一面袒露人前。

    “属下遵命。王爷,刚刚接到线报,属下便来回禀您董贵妃的事。几个月下来宫中的暗线已全部布好,当年董贵妃殿内的侍从大多被遣散宫外,贴身的几个宫女和嬷嬷都已经不在人世,剩下的杂役便留在了毓王府。”

    “董管家主管娘娘宫内的洒扫,属下已问过当年宫中的情况,他知道的不多,只是说当年娘娘荣宠万分,后宫中人甚为嫉妒,先皇为保护娘娘便准许不用向皇后请安,省去了很多规矩,娘娘日常很少出殿。”

    “我们的人找到了一位当年在皇后宫内当差的嬷嬷,宇文皇后做了太后之后,这位嬷嬷患有腿疾,便去了浣溪宫,如今只是个洒扫庭院的老妪。我们在宫外找到了她进宫前的老家,如今只剩下一个胞弟,过得十分落魄,进宫前两姐弟感情甚好,我们的人许诺好生照料她的族人,给了她胞弟一座宅子和一千两白银,她此生已无挂念,也不再惧怕太后,便说了当年她所知道的所有事。”白轻舟将接到的线报娓娓道来。

    “接着说下去。”赵城等待宫内消息已久,此刻沉了一口气。

    “主子,以您现在的心情怕是。。。”白轻舟不敢继续下去,担心王爷心里承受不住。

    “我让你继续。”赵城两眼已是通红。

    白轻舟便继续说下去,“据老嬷嬷回忆,当年宇文皇后心生妒忌,虽已诞下太子赵辰,却依旧把持后宫,但凡宫内妃嫔有孕,皆逃不过小产,即便生下了皇子也都早早夭折,先帝碍于宇文家势力,并未多加干涉。”

    “直到先皇出宫南巡后,您的母妃董贵妃便被召入宫,独享帝王专宠。老嬷嬷见过几次董贵妃,倾世绝颜,似仙女下凡,只是性子清冷,入宫后便少与宫内人来往。”

    “虽然世人皆传先帝与董贵妃是一见钟情,感情甚笃,事实上当年贵妃娘娘是强行被召进宫内,对先皇也是冷面相对。宇文皇后更是愤恨,便让人偷偷在董贵妃的香炉中加了麝香。不料被先皇所察觉,此后娘娘宫内的用品一概同先皇殿内用度一致,这才慢慢有了王爷您。”

    “贵妃娘娘孕期被先皇保护的很好,太后并未下手,直到娘娘临盆前,先皇在太庙行宫赶不及回宫,太后提前买通了一个接生嬷嬷,在娘娘的汤水中加了绝嗣药,就连当时在场的太医都没察觉。”

    “不过殿下您福大命大,还是顺利出生了,而娘娘自此便身体虚亏,常年卧床不起,即便先皇找遍了天下名医,都未能让娘娘再站起来。”

    白轻舟看了看毓王的神情,关切地问道:“王爷,您要不要先回寝室休息一下?”

    赵辰似在出神,被白轻舟打断了,回过神不悦盯着他,“你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就查到这些吗?”

    轻舟见王爷心情比之前好了些许,便继续道:“还有当年贵妃娘娘无法照料您,先皇怕您被太后暗害,便命国运师将您说成命途多舛,需要送到寺庙禅修方能避开灾祸。您到了护国寺以后,太后曾派出过几波杀手,都被先皇的守卫挡住了,直到先皇驾崩,您在回宫的路上曾经遭遇的伏击便是太后派出的。”

    “在您回到宫中的前一日,太后便以先皇口谕,命董贵妃殉葬。虽然您顺利入宫,却也来不及见到娘娘一眼,若不是朝中先皇的部分重臣力保您,怕是很难出宫,顺利到达燕州。”

    赵城此刻眼中布满血丝,两目湿润,却依旧忍住泪水,双拳紧握,咬紧牙关,面色苍白,似要吃人般。

    “董管家说王爷如果想了解一些娘娘入宫前的事,便可将他叫来回话。我们回京后这段时间董管家一直恪守职责,去往他老家杭县调查的隐卫回复此人身家清白,忠心耿耿,可以信任。”白轻舟此刻也如同王爷般心塞,奈何不知该如何安抚赵城。

    “今日便这样吧,母妃的事不急,无论她宇文氏当年做了什么,本王都不会放过她。此次回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拉拢朝臣,建立自己的势力,只有足够强大了,才能帮母妃报仇。几个月来,朝中的大部分世家势力和寒门武将,都已经是我们的人,用不了多久,过半的朝局将被本王所左右。”

    赵城此刻脸上已拂去泪水,倾世绝颜下,双目有神,神采飞扬,一副王者气派。

    “本王想再坐一会,晚上叫董管家来我书房回话。”

    “属下告退。”白轻舟俯身行礼,转身刚要离去,王爷便又开口道:“等等,你先去看看王妃醒了吗?多派几个丫鬟过去伺候。”

    白轻舟唇角微勾,殿下果然还是嘴硬心软,笑答:“是,殿下,属下这就去。”

    赵城在暗室内待了一天,直到晚膳时间才出去。

    董管家知晓王爷要见他,便早早等候在了书房,见毓王进门,赶紧迎上去,“王爷。。。”

    “董伯,请坐。”赵城一身玄服,此刻衬得他的容颜更是清冷。

    “老奴一直等着王爷问起娘娘的事,只是当年进宫后,我们跟随小姐进宫的董家人都被安排做了杂役,小姐身边的近侍皆为先皇安排。”董管家想起当年的事心情颇为沉重。

    “董伯,关于母妃的事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即可。”赵城把玩着手中的锦盒,看似十分平静,心中却也紧张。

    董贵妃的事,一直是他的心结,他想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当年的她又经历了些什么,为何会任由他在宫外经历血雨腥风。

    只是自回京后,他又害怕去了解,怕自己知道了母亲的惨死真相会忍不住去杀了太后,又害怕知道自己不被母亲喜爱,所以出生不久便被遗弃到护国寺自生自灭。

    此刻,赵城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无论母亲是什么样子的,他都可以接受。

    董管家见王爷甚为平静,便娓娓道来:“小姐出生在上阳郡楚垣城董家,是当地的大户,虽说分为两支,一支出仕为官,一支四海经商,但其实还有一支走的是行医救人,祖上甚至出过几任太医,是出了名的医学世家,只是世人皆将这一支并为出仕为官,毕竟都是为官家做事。”

    “这一支的董家家主董老爷的嫡亲妹妹董柳儿在南灵山修行,是远近闻名的神医圣手,人送称号柳絮菩萨。”

    “小姐自幼体弱,少有出门,除了跟当年宋家书院的大小姐宋禾常有书信往来,几乎是闭门不出。刚满十三岁,老爷便每年都送她到南灵山待上几月,跟着柳儿大小姐学习岐黄之术,既为了调养身体,又方便日后回府继承老爷的衣钵。”

    “直到小姐十六岁那年,小姐正好在南灵山上,府中来了很多官兵,说是皇上下旨召小姐进宫为妃,三日内便要启程,不然董家免不了灭族。老爷并不知小姐如何与先皇所识,为了董氏一族,便书信一封送到南灵山,谎称小姐的母亲病重,要立刻接小姐回家。”

    “不到三日,小姐便随送信的家奴回了楚垣城,还没来得及与老爷夫人说上话,便被宫里来的嬷嬷拉上了马车,仅仅带上几个董家仆人,便匆匆入宫了。”

    “小姐一路上几次逃跑都被捉了回来,当年护送小姐入宫的人便是先皇的贴身侍卫,当今圣上的御前侍卫陈星霖的父亲。”

    “他以我们董家仆人的性命为要挟,小姐便不再逃跑,安安稳稳的到了敏都。为了董家所有人,小姐只能牺牲了自己,成为先皇的宠妃。”

    “虽然娘娘从未与人提起过她在南灵山的事,但老奴知道娘娘心里一直有个人,每到七夕,娘娘都会在院子中仰望夜空,手里拿着一支木钗偷偷流泪。”

    “先皇驾崩后,娘娘故意打翻了茶杯,将老奴传进殿内收拾,支开身边的近侍,趁机将锦盒交给老奴,嘱托将来一定要亲手交到王爷手里。没几日,娘娘便被赐死,为先皇殉葬。”董管家说到此处,已是满脸泪痕。

    “董伯,这些年辛苦你了,关于母妃的事不要再跟任何人提起,楚垣城董家不是那么容易倒的,本王不会将他们卷入这些纷争,如何处理母妃的事本王自有打算,不必担心,回去休息吧。”

    赵城待董管家走后,慢慢打开锦盒,里面还是那只木钗,当时的纸条交给了轻舟,只不过要寻的人依旧没有下落,心想:“看来只有找到母妃所说之人,当年的事便都清楚了。许多年过去,也不知此人是否还健在。”

    “影七,出来。”赵城出声道。

    “影七在。”突然一个黑影迅速闪到赵城面前,跪身行礼。

    “将这木钗送到王妃手里。”赵城嘱咐道。

    既然是母亲留下的,传给她的儿媳最为合适,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是否还在赌气。

    相爱之人能够成为夫妻耳鬓厮磨本就不易,若是母妃看到如今的自己怕是会伤心不已,这么想着,赵城对文杏的醋意便少了大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