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的银杏 > 第13章 幼时回忆

第13章 幼时回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文杏与毓王用过早饭后,便独自去了芳华园。

    这园子确实清幽,四周围都是竹林,园内还有一处荷塘,房屋亦是翻修一新,装饰很是素雅,没想到战神毓王府还能有如此的风格。

    文杏走到园内,看到下人们果然都是自己别院的仆从,仿佛只是换了一处园子,其他都未曾改变,只是少了几个日常盯梢她的嬷嬷和小厮。

    这种监视毓王府的机会,想必许氏是不会错过的,那自然不会是她把人调出去,如果不是许氏,那会是谁?丞相?毓王?不管了,反正是少了很多麻烦。

    文杏的奶娘,桂雯,此刻正迎面走过来,“小姐,哦,应该称呼毓王妃了。王爷在成亲的前日便命人去了丞相府,将我们这些在别院伺候过王妃的仆从大多移过来,都安置在了芳华园,今日刚刚收拾整齐,王妃快随我去看看吧!”

    文杏看着桂雯一脸笑意,握着她的手说到:“桂姨,你我虽是主仆,可在杏儿心里一直把您当作养母,还是叫我杏儿吧,就像在别院的时候那样。”

    桂雯知道自家小姐从小便是心善的人,从来没端过主子的架子,与她和老管家一直像亲人般相处,对待仆从更是平等尊重。

    王爷能够将别院的人都安排进来,桂雯心里对他增添了许多好感,觉得自己家小姐应该是嫁对了郎君,就盼着自家小姐能够安稳度过此生。

    “没人的时候我可以叫你杏儿,有人在的时候还是要称呼王妃,桂姨也是为了小姐好,你这么没有架子,别让王府里其他人将你看低欺负你,咱们还是要有王妃的威严。”桂雯满脸笑意,拉着文杏的手语重心长。

    “桂姨,你现在像个军师呢!好,都听你的。快带我进去瞧瞧吧!”文杏看着桂雯如此高兴,不想告诉她太多王爷的用意,只怕桂姨会平白担心。

    将这些仆从押在王府,她怕是这辈子都难以离开,这个毓王真是只狡猾的狐狸。

    “对了,小姐,明日你回门的时候,找机会去见刘嬷嬷,她是你母亲娘家的老奴,夫人当年都是她在照顾。你进宫的时候,我在丞相府便都打听好了,不过刘嬷嬷现在被分派到杂役那边,做的活计是最下等的,院落最为偏僻,平时很难见到,小姐偷偷行事,应该会找到她。夫人当年的情况她最为了解,小姐到时。。。”桂雯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文杏,毕竟她母亲的死始终是她的心结,也许知道真相后反而可以让小姐解脱。

    “桂姨放心,母亲的事我会好好处理,不要太担心,如今有这毓王妃的身份,一般人是不敢动我的。今天我们一起收拾新家吧,看看还缺什么,找时间出府一起置办了。”说着,文杏便拉着桂雯进了正厅,脸上笑意如花,俨然回到别院般的轻松自在。

    晚上亥时刚过,文杏收拾了一天,晚饭后洗了个热水澡,此刻困意席卷,便早早躺到床上就寝。

    只是,睡着睡着突然听到门开了,文杏以为是桂姨,便未起身,继续睡着,嘴里随便嘟囔了句:“桂姨,我不会踢被子的,你也快去睡吧。”

    来人并未答话,只是有窸窸窣窣脱下外衫的声音,一会文杏便发现自己被一双手臂环住,后背渐渐靠在了一个人的怀里。

    “好暖呀!”文杏睡得有些迷糊,虽然此时的感觉很舒服,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好像被轻薄了,腾的坐起身看向身侧,立刻双手环抱自己胸前,惊讶道:“王爷?你怎么在这?说好的约法三章呢?翻脸也太快了吧?”

    赵城伸了个懒腰,仍旧躺在她的身侧,笑嘻嘻的回答道:“本王并未食言,赐了你单独的院落,也没有逼你圆房,只是本王并未说过不会跟王妃同榻而眠,你也没有言明不可以同处一室吧?”

    此刻文杏觉得自己遇到对手了,这只狐狸怎么能如此无赖,耍流氓还能如此一本正经,也真是白瞎了这样一副好的皮囊。

    “王爷同我摆出一副夫妻恩爱的假象,怕是为了做给某些人看吧?那您大可不必,我早就说了,我不是太后的细作,况且您把我的仆从都压在了眼皮子底下,还怕我会背叛您吗?”文杏懒得跟他拐弯抹角,对付这样的老狐狸,直截了当的方式反而让他无从下手。

    “王妃倒是很聪明嘛,不愧是当朝丞相的嫡长女,想来你那演戏的本事也不赖吧,这么多年,谁人不知你文大小姐是个无德无才的废柴,如今竟是风华绝代的俏佳人,倒让本王刮目相看了。”赵城双手交叠枕在颈下,唇角微勾,笑看着文杏,此刻并无起身的打算。

    文杏心中又气又恨,可是人为刀俎她为鱼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认怂的说到:“王爷,您如此的英明神武,同您相比我自然是无能废柴,哪敢在您面前嚣张。如果您是想做一个假象给太后看,我会配合的。不过,假戏不能真做呦,要不我睡躺椅,您睡榻上?”文杏知晓毓王的用意。

    不过是想要离间丞相与皇帝的联盟,他越是宠爱自己,在旁人看来,毓王同丞相府的关系越是紧密,只怕皇帝也会心生疑窦,慢慢疏远文南羽。

    “还是王妃懂事,不过本王在军营待惯了,睡在躺椅也无所谓,这床榻还是留给王妃吧。”赵城说罢,便起身拿着自己的被褥枕头走向了躺椅,铺好躺下,便不发一语。

    文杏心中松了一口气,想来王爷只是试探她的意思,便安心的躺下睡着了。

    此时的赵城并未睡着,双目紧闭,头脑中却在回忆十三岁那年的偶遇。

    那时赵城还在护国寺,对于刺客行刺已是家常便饭般应对,只是那一日似乎比平时难以对付。

    刺客就像大海的波浪一般,一波一波的涌进寺内,奈何皇家护卫双拳难敌四手,很快赵城便与护卫被冲散,逃到寺外的紫英山内。

    当时已经筋疲力竭的赵城被两个杀手围住,眼看便要被一刀刺中心脏,却在刀尖距离心口一寸处停了下来。

    只见拿着刀剑的刺客突然口吐鲜血,慢慢倒地,他身后露出一个小女孩的脸,双手拿着刀插进了刺客后背心脏的位置,一刀毙命。

    另一个黑衣刺客没想到同伴会被人偷袭,挥剑砍向小女孩。

    赵城立马反应过来,起身将刺客击退到三米外,护在女孩的身前。

    此时的小女孩已然吓懵,浑身发抖的看着自己,赵城知道此时还不适合安抚,专注于击退这最后一个刺客。

    几个回合下来,赵城便趁着刺客倒地之时,拉起小女孩的手向林子深处跑去。

    那时的他只有十三岁,身边的小女孩也只有十岁的样子,两人拼尽全力的奔跑,最终筋疲力竭的躲进了一处山洞。

    “想不到你瘦瘦小小的,居然还有胆量杀人,不过还是多谢你,今日若没有你在,恐怕我也性命难保,救命之恩定不敢忘。我叫赵城,你叫什么名字?”小赵城俊俏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仿佛刚才只是与人玩了个游戏,并不曾经历什么血雨腥风、刀光剑影。

    “我,我,我杀人了。。。”小女孩依旧浑身颤抖不已,似乎依旧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之中,赵城说的话她一句都听不进去。

    “别怕,你杀的是坏人,今日若你不杀他,明日他会杀更多人。你做的是对的,别怕,以后我会保护你!”赵城小心翼翼地将小女孩搂在怀里抱紧,右手很是生疏地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赵城自小身边除了两位照顾他寝居的公公,便是寺中的僧人,虽是常常见到来寺里上香的女香客,也只是远远地看见,从未接触到女孩,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与人亲近。

    第一眼见到她,赵城便莫名的觉得安心,仿佛认识了很久。

    此刻他从未想到与人相拥的感觉会是如此温暖,能够放心的去相信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想去保护一个人,竟是如此幸福。

    小女孩慢慢的冷静下来,虽不如之前那般颤抖,依旧忍不住会害怕,“这里是哪里?”

    赵城听到小女孩说话便放心的许多,轻声回答到:“这里是紫英山上的一处隐穴,云锦国建国之前便存在,那时是为了屯兵,后来时局稳定后,便交由护国寺看管。每年秋季丰收的时候,方丈便会带领众僧将寺内种植的粮食囤积一部分,来年春天若是遇上旱灾便分发给山下的灾民,若是风调雨顺便捐赠给国库,充作军粮。此处知道的人甚少,你大可放心的安睡,明日我煮些洞内的存粮给你吃,然后再想办法离开。放心吧!”

    小女孩此刻已经双眼紧闭,安静的在小赵城的怀里睡去。

    两个少年就这样相拥着躲在洞内待了一夜,洞外的大雨淹没了林中的所有声音,这夜他们二人睡得很是安稳。

    第二日清晨,大雨依旧未停。赵城捡了些干燥的树枝树叶,翻出洞内存的些许番薯,生火烤熟,直到香味充满了整个洞穴。

    可是小女孩依旧未醒,赵城便轻轻摇了摇她,“丫头?快醒醒,起来吃番薯。”

    他见女孩依旧未动,便伸手摸了下她的额头,才发现她烧的如此厉害,“难道是受惊?还是受伤了?”

    赵城开始检查她的身上有没有伤口,果然在她的小腿处有一处血迹,昨夜洞内太黑,他竟一直没发现。

    想来是跟着他钻进密林的时候被带刺的藤干划伤,如今血虽已止住,可是伤口开始有些溃烂发炎。

    赵城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找到消炎的草药,不然她的腿怕是会废掉。

    “丫头,你等我,我去给你找草药,很快就会没事了。”赵城刚要走,小女孩便伸手抓住了他的衣襟,声音很小,赵城立刻俯身将耳朵凑到她的唇边。

    “不要走,我怕。”小女孩声音很是虚弱。

    赵城伸手抚上她的额头,安抚道:“丫头不怕,你受伤了,需要草药,这里很安全,放心,等我。”

    刚想离开,赵城便发现小女孩的胸口有一处光亮,仔细看去好像一片银杏叶,栩栩如生。

    他竟看的出了神,生出一丝莫名的熟悉感。

    可是小女孩此时不能再烧下去了,他便起身走向洞外。

    待到赵城回来后,洞中的小女孩却不见了。

    她睡过的草榻上只留下一枚品质上佳的半圆玉佩,镂空的纹路很是漂亮,想来她也是出身不错。

    赵城仔细查探了洞内洞外,有几处脚印,并无打斗的痕迹,如果是黑衣刺客,怕是不会留下女孩的命。

    兴许是她的家人将她救走,毕竟昨夜她一人出现在紫英山很是蹊跷,想必是与家人走散,希望如此吧。

    赵城将玉佩收好,便循着脚印追去。

    到了山脚下只剩下一辆马车的车轮印和马匹的蹄印,混入官道后便无法再追踪。

    他便只好返回护国寺,来日再去寻她。

    这些记忆依旧清晰,找到那个女孩成了赵城最大的心愿。

    可是许多年过去,能追踪到的线索只有这枚玉佩。

    他曾多次派人在全国的玉器店打听,直到一年前,他的人在上阳郡凌城时,城东一家玉器店有人认出了这枚玉佩。

    当时的玉器师傅已经不在人世,据店里老板回忆,这枚玉佩二十多年前由凌城文家订购,只是后来文家升迁到了敏都,举家迁移。

    如今文家独子文南羽已贵为当朝宰相,怕是不好查询这玉佩所属之人。

    赵城此番回京,没有抗旨暗中去除这桩婚事,便是为了能够接近文南羽,查到当年的小姑娘到底是谁。

    若是她还活着,便想办法与文杏合离,亦或是让其假死,送出毓王府。

    此生赵城定要护那女孩周全,一旦找到她,若是她还未有婚约,便此生只娶她一人,白首不离。

    赵城此时缓缓睁开眼眸,转头望着床榻上的文杏,心想那女孩会不会是她?自己一直找的人也许已经在身边了?

    可是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这文杏自幼便被锁在别院,怎么会有机会出府与他相识,即便会点轻功,怕是那么小的年纪也不会翻出别院。

    赵城摇了摇头,转了个身继续睡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