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出兵夏国
秦皇暗喜,出兵已经板上钉钉。
秦皇虚抬双手问道:“既然各位爱卿都支持出兵,那就这么定了,不知道哪位将军可以挂帅出征。”
兵部尚书田无忌立刻进言:“臣以为太子可以挂帅,王禅将军可以为行军司马。”
秦皇想起皇后的叮嘱:“陛下,你有两个儿子,可不能厚此薄彼,迎风屡立战功,一路高升,太子岂不是如坐针毡?”
秦皇暗想,上次出征郑国让老二去了,这次就让老大去,秦国兵强马壮,应该出不了什么问题。
于是说道:”传旨,封太子为三军统帅,封老将军魏精忠为副帅,封游击将军王禅为行军司马,大军择日出发。”
“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了朝,太子一脸兴奋,这真是捞军功的大好时机,秦国兵强马壮,又有战神魏精忠辅佐,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刚进太子府,姬无崖就迎了上来:“恭喜太子统领三军,只要击败夏国,太子的功绩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嗯,希望如此吧!可千万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此时,二皇子秦迎风正在伍青衣府上喝茶。
“大哥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看来是想一举打败夏国,将夏国收入囊中。”
伍青衣笑了:“不作不死,太子本来地位稳固,根本不需要军功,只要不犯错,长子继位板上钉钉,现在去当统帅,就是给自己犯错的机会,有些人啦,聪明反被聪明误!”
秦迎风一愣:“妹夫,你这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啊!”
“所以说,我们考虑问题,要跳出问题本身的范畴,先考虑大局,再考虑事件本身。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根本不可能。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操作。”
“妹夫,照你这么说,只要太子能凯旋而归,必然是利大于弊,以大秦的实力,取性几乎没什么悬念。”
“殿下,你都这么想,太子也必然这么想,骄兵必败,一个疏忽就会万劫不复,我们从来不会去预测结果,事情没发生时一切皆有可能。”
”说得也是,战场风云变幻,明天的事,谁又能知道呢?
太子的出征很顺利,几天时间就越过了边境线,大军向前推进了百里。
容华山下,敌军摆好阵势,等着太子进攻。
太子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全军出击,给我歼灭他们,谁放走一个人军法处置。”
魏精忠欲言又止,众目睽睽之下,也要给太子三分薄面。
两军对战,怎么可能没有漏网之鱼?穷寇莫追,稳扎稳打才是上策。
太子犯了军中大忌,有些激进了,而且一言决断从不征求自己的意见,每次只是象征性的询问一下。
自己年纪大了,根本不在乎军功,如此太子,令人堪忧啊!
夏国军队不堪一击,很快四散逃窜,秦军衔尾急追。
“殿下,穷寇莫追,还是让部队撤回来吧。”魏精忠连忙阻止。
“魏老将军,此时正是消灭敌人的大好时机,先等等再说。”
大军追入山谷,后方突然山石滚滚,一堆大石头很快堵住了出口,无数火把夹杂着火油扔下来,山谷里顿时一片火海。
对方将领真是够狠,损失几千人把秦军引入山谷,连自己人都不放过,一把火全烧了。
好不容易用人命打开通道,山顶万箭齐发,刚走出山谷的士兵死伤无数,连路都堵住了。
秦军互相踩踏,很多本来还有救的士兵被活活踩死了。
魏老将军终于发现不对,立刻下令撤退,但是四周旌旗招展,夏国骑兵汹涌而至。
魏精忠拔出长剑:”太子殿下,你先撤,我率领近卫断后,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一个士兵挥起长鞭,马儿一声长嘶,拉着马车狂奔而去。
骑兵很快围住了魏精忠,魏老将军奋力抵挡,连斩对方数人,一支利箭贯穿盔甲,魏精忠拄剑而立,然后横剑自刎。
逃出来的士兵退回秦国边境,太子放声痛哭,三万大军竟然只剩下五千,还有很多人伤痕累累。
消息传回国内,秦皇老泪纵横,秦国的不败战神为救太子而战死沙场。两万五千名秦国好男儿暴尸荒野,可悲可叹。
三日后太子回朝,秦皇在金銮殿上扇了太子一巴掌:“逆子,滚回东宫面壁思过,没我的旨意不许出来。”
逃回来的士兵已经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若不是太子刚愎自用,又怎么会大败如斯?
秦皇站在龙案前含泪说道:“朕错了,朕不该派一个不懂军事的太子去统领三军,朕对不起魏老将军。对不起战死沙场的所有士兵,朕给你们跪下了。”
秦皇面向西方,抬头向天跪下了。
群臣全都跪下了:“陛下,万万不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