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公主,该登基了 > 第110章 第110章

第110章 第11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晋国,自长公主姬念掌权之后,一直都是列国瞩目的焦点,而姬念本人也都在用自己手段和层出不穷的新政向列国证明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继废除六卿,改革官制等等一系列举措之后,又有两件让众人极为不理解的事出现了。一是晋国与草原诸国通商互市,二是在晋国境内大范围的兴修水利。

    这两件事,众人不仅不理解,甚至觉得她又开始行一些不明智的举动了,晋国的败落似乎就在眼前了。

    先说前者,与草原诸国通商互市,乍一听起来确实是一件好事。但若真的是百利无一害,那么历代先君为何不曾有人这样去做?反而是她一个女子站出来做这件事。

    众所周知,草原诸国都是有一些游牧民族组成的小国家,他们逐水草而居,在马背上生长,信奉力量,不通礼仪,与中原各国截然不同。中原各国视他们为蛮夷,无人瞧得上他们。但是,同样的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骁勇善战,尤其擅长骑射,以草原的铁骑而威胁列国。

    所以,中原各国从无与草原诸国交好的,看不上是一点,再者就是他们不愿意资敌。

    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不似草原只有茫茫草原和草原上的牛羊牲畜,连粮食都无法种植。在中原列国看来,与草原诸国通商互市,他们的好处远不如草原诸国来得多。

    没有草原上的牛羊牲畜,在中原,列国照样可以饲养。可是,没有中原的粮食,草原诸国在恶劣的天气出现,又或者冬季来临之际,就会因为没有食物而导致人口的锐减。这也是以往草原各国会骚扰一些临近草原的国家的边境,譬如秦国、晋国、燕国等国家,去劫掠粮食的主要原因。

    在列国眼中,通商互市将粮食卖给草原诸国,确实可以暂时减少边境的战争。但同样的,草原诸国本就强悍,若是有充足的粮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再有许多人死去。他们本就骁勇剽悍,若是人数再增加,战力再上升,有粮草为继,这将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而与草原通商互市所能赚取的钱财其实并不让列国放在眼里,但若是这么做了,这就是在变相壮大草原诸国的实力。

    两者相权,孰轻孰重,众人皆以为晋国此举实为不智,到底是女子掌权,没见秦国燕国等国没有丝毫的动静?

    众人皆等着晋国北境烽烟再起的景象,真若是到了那一刻,也全是姬念资敌造成的后果,与人无尤。

    他们这样的想法本也没有错,只是他们想错了一点,姬念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让草原诸国壮大的意思。

    通商互市是为了让晋国在没有能力大规模饲养牛羊牲畜的时候,可以从草原上获取足够的牲畜,换一种说法就是姬念将草原看作了自己的饲养场,专门为她饲养牲畜。

    而晋国与草原通商的物品种类,都是些生活必需的,譬如粮食、盐、布匹等等,涉及铜铁能够制造兵器的这类金属是全然没有的。而且,便是生活必需的物品,那也是经过计算和考察的,并不会大肆出售,而是定时定量的出售。

    这些数目也是由桑行带领度支的官吏精心核算出来的,足以让草原诸国安稳度日,却不够他们生活富足奢侈。更何况,这价格本就是由姬念定的。

    草原诸国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自为政,就算是目前以林胡和义渠为首,但也不是人人心服的。一旦某一方的实力增强,他们又怎么会安心屈居人下?

    草原目前与秦国晋国燕国等国动手的原因,大部分在于过冬的粮食。如今,晋国提供的粮食已经足够他们温饱,中原各国虽不及草原诸国剽悍善战,但他们的武器更为先进,人数众多,粮草充足。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下,他们是不会再与中原列国动兵的。

    相反,草原上大家各自为政,因信奉强者为尊,待他们不愁温饱之时,人数增长,草原就那么大,他们自会因为水源和草场的归属而起摩擦,一旦有了争端,草原就不可能在平静下去。

    晋国与他们通商,就是在给他们提供一部分援助,让他们能够支撑起内部的动乱。便是他们不乱,通商货物的分配,便足以让他们乱起来了。

    这是一招实实在在的阳谋,晋国不需要耗费一兵一卒,就能让草原上先乱起来。除非等到草原上有一个国家崛起,能够将其他的全都兼并,才能真正变得强大统一,使列国畏惧。

    不过,以姬念所谋算的,他们或许等不到那一日。

    到底是晋国得利,还是草原得益,只看双方的谋划谁占上风罢了!

    机遇与危险,总是并存的。

    只是,列国不知,他们只看到了姬念的短视和资敌,一日日的在损毁晋国的根基。这让他们既高兴又惋惜。

    除此之外,更让他们觉得晋国离灭国之日不远的一件事是近日来晋国大肆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本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只是要选准时机,不可一蹴而就,不能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更要有充足的钱财支撑,还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这件事忌讳不少,可惜全让姬念给犯了一遍。

    首先,她没有选择好的时机,便突然开始兴修水利。这其二,她大规模的几乎是全国范围的兴修水利,动用人力之巨,只怕晋国没有多少人是闲着的。如此一来,还有多少农夫能去耕作,很快百姓就会怨声载道。晋国自与齐楚一战后,国库只怕剩不下多少钱财了,这样大规模的兴修水利,足以掏空整个晋国的国库。

    百姓怨声载道,国库空虚,北境危机重重,怎么看晋国都没两天了!

    列国眼中的晋国便是如此,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现如今执政的长公主姬念,一个短视妄为的女子足以霍乱一个国家。

    此事列国只见其表,未知其里!

    然而,数月之后,夏日炎炎,晋国的水利基本兴修完成的时候,变数出现了。

    陈国北接郑国,南临楚国,与蔡、宋两国左右为邻,和晋国之间就隔了一个郑国,是一个小国。在周围几个国家的包围下,也算是夹缝中求存了。

    陈国不比晋国境内有大河流过,也不像楚国境内水系众多,甚至有大江从楚国流经。陈国地处内陆,国小人少,境内几乎没有大的河流。

    今年本该是春雨绵绵的时候,就没怎么下雨,本来大家都不以为意。谁知道,不知从何时开始,竟然连续几个月不曾下雨了。现如今又到了夏日,今年的夏日又格外的炎热,地里的庄稼都要枯死了。

    原来还可以挑水灌溉,可是陈国境内本就没有什么大的河流,原本的一些小河流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干旱而水位下降,甚至有的小河流都已经干涸了。

    陈国国君为此忧心忡忡,只得向临近的楚国求援,然而楚国国君是个无利不起的早,没有足够的好处,他又怎么会轻易帮助陈国一个小国。若是如齐国秦国这样的大国求援,楚君或许还要考虑一二,毕竟不帮会得罪人,可陈国帮了没什么好处,不帮也不怕它,自是不帮最好。

    因为这一场大旱不只是陈国,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没有一个国家幸免。就算是如楚国境内水系众多,甚至有大江流经,但楚国也有缺水的地方。只是,因为楚国地方大,水系多,缺水的地方只是少数,所以干旱给它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再加上楚国富饶,国库丰盈,这点旱灾它还是应付得起的。

    至于晋国,因为有姬念之前那一出兴修水利、开挖沟渠,让干旱对晋国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

    但是,其他的国家就没有楚国那么好运了,更没有晋国那么庞大的水利工程了。

    干旱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河流水位下降,有的甚至干涸,地里庄稼几近枯萎,百姓每日里的饮水都要成困难了。

    没得吃没得喝,后续的粮食也是长不出来了,百姓生活堪忧,无数地方告急,希望得到朝廷的救援。然而,需要赈灾济贫的地方却不止一处,国库的钱财如何能照应得了那么多的地方,而且这样的干旱还不知何时是个头呢!

    国库丰盈的国家,倒还好说,若是国库本就没钱的,这番情形便是雪上加霜了。于是乎,便出现了许多国家派使者四处求援的情景了。

    这时候,列国还无人有心想起数月前姬念那大肆兴修水利的那件事,可晋国的大臣们却是一阵的庆幸和后怕。

    庆幸的是姬念当时力排众议,即便是修改了方案也还是坚持兴修水利,这才让晋国的损失减少了。

    后怕的是若是她没能坚持下去,只怕晋国也难逃陈国等国的命运。到那时,晋国尚未重新发展得起来,却又要因为这一次的旱灾再次跌入谷底了。

    不过,作为四大强国之一的晋国,这一次自然也没能摆脱被求救援的命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