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张良的明悟
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张良的耳中,自幼聪慧过人的张良原本对自己师傅的一些交代和安排有所猜测。但一来张良本就身在局中,他一时间有些关键地方还没也没想明白;二则是这次姜齐的安排和行事作风,完全和以往表现得大不相同,就好似完全换了个人一般。
想不明白的张良本着信师傅姜齐的便不会错的原则,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听话照做的。直到刚才那二人从王翦那边回来以后又找到了张良,再次添油加醋的和他说了一遍事情经过。
张良在听到那二人转述严宽的那番话后张良一时间恍然大悟,原本不甚明了的一些关键之处也在瞬间想通。再想起近期姜国及姜家之中发生的一些变故,张良也是明白了姜家及自己师傅的一些打算。
可明白过来又如何,自己张氏一族已经和姜家绑的太深,一切荣辱成败已经完全系于姜家了。要知道韩国降姜之事上,他们张氏一族可以说是“大功臣”,张良他自己更是姜齐唯一的入室弟子。也因为有着这两层关系,在之前一段时间内张氏也成为了韩人在姜国的代言人一般存在。
可这几年下来的柔和后,韩人中有一部分人开始有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比如得知姜齐获任赵国司徒掌天下教化之后,有些人便联合起来找到张氏。这些人欲要借着自己手上的土地人口,借以势胁迫姜齐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本来若真是只为儒家张氏也许会真的答应下来,可是他们明着是想发扬儒家思想,实际却是想将手伸到赵国疆域内。张氏看透了他们暗藏的小心思当然是当即拒绝了,可这些人在未得到张氏赞同后又找到了子家,而子家却是心动了。
更甚者孙氏之人竟想要推那歌姬上位,让她和姜齐的母亲赢夫人争一争位。而他们所图的,其实便是想要扶那庶出子出来夺嫡。
这些人的动作已经触怒了姜高公,也已经让姜齐开始不耐。现在的姜国看似和平,但其实已经有些乱象横生。而子衿的流产则是一个导火索,令得姜齐已经展开了一场席卷姜国全境的清洗动作。
张良不禁又想起自己出征前,父亲和祖父专门找到自己和自己说的话:“良儿啊,我张氏全族荣辱已经全然系于你师父一人。你今日乃至将来的成就如何全在你师父一念之间,此次出征你师父要你怎么做你便怎么做,切莫意气用事或是强自出头啊。”
脑中将这些事情反复想了几遍后,好一会张良忍不住自语了一句。说道:“这,算不算又一次的背叛呢。”
张良这话虽不知是在说张氏背叛了原韩国利益集团,还是说他将坐视同为姜军之人去送死而不顾这事。张良这般说着随即又是自嘲一笑便不再言语,策马向着王翦所在而去。
待张良来到王翦帐中时,王翦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张良的不同。先前在王翦看来,这张良和其他一些出身韩地的人并无太大区别。都是那般的自视甚高,同时却又十分畏惧秦人。端不起又放不下的让人看着便难受,特别是在面对他时的那种讨好和畏惧即便是刻意隐藏也难以掩饰。
但这次再见时王翦发现,张良再面对他时神色坦然了许多。此刻的张良眼神中不再有畏惧或讨好,而且一开口便是惊人之语。只听张良道:“王将军,家师之意想必您已明了,还请善用。”
不了解张良变化如此大原因的王翦,这一瞬间几乎认定先前张良的所有表现一定都是装出来的。看着眼前少年人,想着他如此小便有如此心机,王翦一时间竟是几乎难以抑制心中杀意。
但随即王翦又想了下眼前秦国所面临的的南北局势,只得颇为感慨的说道:“老夫也是刚刚才明了,小将军倒是好心机啊。难怪能被那公子齐收为入室弟子,果然非比常人啊。”
王翦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生亲手杀死的人也已难以计数。刚才那一刻难掩的杀意,也是激的张良全身遍体一寒。接着又听到王翦那样评价自己,张良便知是眼前这名老将误会了自己。若是在平时,他张良虽是年幼但身份不低的他也不屑于向王翦这等武夫解释什么。但是接下来双方还要合作,张良便不得不开口说些什么了。
于是张良腼腆一笑后,开口解释道:“王老将军怕是误会了,小子也是刚刚明白过来家师之意。往后小子还需继续多向您“请教”才是。”张良在说出这句话时却是刻意加重了请教二字。
王翦一听之下便明白了张良的意思,姜齐这是要借他王翦之手来消耗这些人的力量。而张良所说的往后继续多向他王翦请教,意思便是之后的事依旧全凭他王翦做主。
虽是被人当做借用的刀但王翦也无法拒绝,毕竟北晋骑兵战力彪悍不下秦人。甚至于秦人单骑战力比之北晋还有所不如,如果不想秦军伤亡过大他王翦只能心甘情愿的做那被借用的刀。所以以后还是会事事由他王翦做主,自然地骂名也得他王翦来背。
忽然王翦好似想起了一些什么,神色有些复杂的看了眼已经近在眼前的狼孟城,随后对着张良道:“不知关于赵军这边,张小将军可有什么好的计策。”
张良一听便明白了王翦这话的其中含义,王翦自然不是问要如何算计赵军。而是在问张良,该如何保证严宽那便会好好配合,不会出来破坏了姜家的算计。因为在王翦看来,毕竟那些人中大多与严宽是同出一门。
虽然有了些许不快,但是先前严宽也已经开口斥责。这说是斥责其实也可以被看做关心,难保以后不会又因为什么多出些阻碍来。
张良听到王翦问起这事张口便想向王翦解释一番,但他的眼角确实刚好看到的帐外正自走来的冯颉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