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皇叔:杀出来的太平盛世 > 第183章 卢象升来了

第183章 卢象升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感谢书友用户35004656大额打赏。

    从明天开始每天更新三章,不少七千字。

    持续六天,老板大气,小蛇感激不尽。

    关于朝阳城的问题,在战前朱涛也踌躇了很久。

    因为他明知道,未来几年的年景不好。

    他打下的地盘越多,也就意味着他要养的人口越多。

    对粮秣的需求也更多。

    可他最后还是决定要打。

    谁让大明就是个软柿子呢,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

    没人会心甘情愿的饿死。

    朱涛不把他们组织起来自力更生。

    他们只会如同饥饿的野狼一样,掉头就去跟大明朝呲牙。

    现在他是堵住了,女真人进攻大明的路线。

    可蒙古人的呢?

    在灾荒来临的时候,察哈尔的蒙古人也要吃饭啊!

    朱涛可是很清楚。

    所谓的九边重镇,除了辽东镇和榆林镇之外。

    几乎处处都是漏洞,是兵既不强,马也不壮。

    到处都是三根肠子闲了两根半的饥饿士卒。

    几处关塞,也都年久失修了。

    没有战事的时候,还能对付着看。

    可那都是样子货。

    一旦真的开打,这些重镇的损失就小不了。

    如果朱涛不提前安置一些蒙古人自力更生。

    那么他们只能遵循传统,在饥饿的时候冲击大明的关塞。

    要不然就是战死一些人,达到食物和人口的平衡。

    要不然就是抢掠汉人的食物,也要达成人口和食物的平衡才会撤军。

    反正不管是哪种方式达到的平衡,都需要一大堆的汉人陪葬。

    蒙古人失败了,是明人的士卒跟他们一起死了。

    蒙古人胜利了,就是大量的明人百姓,被劫掠到草原了。

    大明的将士依然少死不了什么。

    所以既然他早晚都得养那么多的人,还是从现在就养起吧。

    朱涛现在就是恨大明的造船技术不够先进。

    现在大明的海船,甚至都无法出远海。

    就连楚梦去安南的买粮船,都只能沿着海岸线行进,

    否则他一定弄些船,把这些蒙古人都送日本和安南去。

    让他们祸害日本鬼子和安南猴子去吧。

    现在朱涛已经得到了消息,三座塔已经被常备军拿下了。

    为了防止林丹汗来报复,夺回三座塔。

    朱涛下令,就地以冻土筑城。

    他要求要修建一座,最少方圆十里的大城。

    具体的要求就是看地形。

    以松岭山、努鲁儿虎山,两大山脉为东西依托建城。

    卡在山口的险要处。

    城外就是适合农业发展的冲积平原。

    在不远处的盆地处,以火药炸开冻土,借助地利修建大型水库。

    由于朝阳境内的水系丰富。

    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条。

    即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六股河和老哈河。

    有42条支流,遍布朝阳城附近。

    只要修好了水库,在冬季枯水期还不明显。

    但在开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周边山脉的大量雪水,就能把水库灌满。

    为了开发新城,朱涛也算是下了本钱了。

    他亲自翻山越岭的去了一次朝阳。

    给朝阳城囤积了三万石粮食,五千斤的食盐。

    原本胡图玛尔部落的蒙古人,除老弱妇孺之外。

    所有壮年蒙古人,不分男女,都要参加城池和水库的修建。

    不白干。

    干一天就有十斤麦子,或者一两食盐的工钱。

    干活的时候工地管饭,伙食虽然不怎么好,但管饱。

    三座塔本身就有很多汉人在这里居住。

    他们也要参加这样的工作,工作待遇一视同仁。

    然后朱涛下令改三座塔为朝阳城。

    冬天建造城池很快捷。

    两块木板往那一立,就开始往木板中间装冻土。

    装完土之后再浇水,冻土在短时间内淋湿了,但也敦实了。

    然后撤掉木板,一夜之后也就冻结实了。

    只要冬天不过去,这个城墙就比城墙砖还结实。

    不过这样的冻土城墙,只是权宜之计。

    等快开春的时候。

    还要在山里开采大量的条石,在土城墙里外再垒上两道。

    不过由于新城就坐落在两山之间,石头的开采不麻烦。

    天气彻底暖和了以后。

    冻土彻底融化,石墙内的泥土会缺乏一些。

    在两道石头城墙之间,还得填充大量的夯土。

    这才算是真正完成城墙的修建。

    可惜这样简单易行的筑城方式。

    也只有这样在两山之间的地势才用的上。

    而且还必须是寒冷的辽东地区。

    锦州、宁远那样的沿海地区就不行。

    冬天的冻土冻不结实,开春的石头开采也太费人力。

    就只能烧城墙砖,一步一步的慢慢来。

    所以当一个月以后,卢象升顶风冒雪来到朝阳的时候。

    看见的就是一座,被冰冻的闪闪发光的朝阳城。

    卢象升是第一个接到调令就启程的人。

    因为他原本就做好了工作交接,准备去临清仓任职的。

    在他到达山海关,受到孙承宗秘密接见的时候。

    他才得知到了他此行的真正任务。

    他这个新任的广宁观察使,真正任务是镇守一个新城。

    一个几乎是要啥啥没有的新城。

    而且他还不能暴露,自己是明朝官员的身份。

    他对外的身份,就是内喀尔喀蒙古、巴林部朝阳城城主。

    他是巴林部乌苏汗的汉人幕僚,深受乌苏汗的信任。

    他手下的守军,也大部分是蒙古人,同时也是巴林部的常备军。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朝阳丰富的水资源,进行屯田。

    然后防备来自西南方向,察哈尔蒙古的入侵。

    对于这个任命。

    二十四岁的卢象升,在有些忐忑不安的同时。

    更多的是被委以重任的振奋。

    二十四岁的城主。

    军政大权一把抓,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可是连一任亲民官都没做过。

    尤其是这个朝阳城,几乎就是在敌人腹地内的一个城池。

    虽然城内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被强迫住在城内的蒙古人。

    可这也是城主啊!

    跟内地被各方掣肘的县令还不同。

    他才是真正的百里侯,他甚至都不需要对蓟辽督师负责。

    他的上司,据说是那位传奇的锦衣卫同知,广宁伯朱涛。

    因为蓟辽督师孙承宗跟他明言了。

    孙督师对他并不了解,调他来辽东,是广宁伯朱涛一力要求的。

    这叫啥?

    这就是知遇之恩,是值得他以死相报的大恩。

    所以他来了。

    不但他来了,他还在山海关就给家人去信。

    让他的兄弟们也去朝阳新城找他。

    并且他要求他的兄弟,在变卖家产的同时。

    一路上还要收集落难的辽民,一起带往朝阳新城安家。

    因为他要改变朝阳城的人口结构。

    没有一定数量的辽民,或者明人做新城的基石,他也不好管理。

    更何况孙承宗为了表达他大力支持之意。

    特地给了他两千辽民,以及这些辽民需要的三个月口粮。

    要知道山海关附近也正在大修水利工程呢。

    孙承宗的人手、粮秣也都不宽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