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皇叔:杀出来的太平盛世 > 第127章 名副其实的镇远伯

第127章 名副其实的镇远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振国去挑人了,他们还不急着走。

    等这边大军出征,他们再出发就来得及。

    而朱涛则带着大玉儿,去巡视整个城市。

    火器营跟步卒所在的军营,跟骑兵不在一个地方。

    骑兵的营地,在城墙的西南角。

    现在的镇远堡,已经有四座城门了。

    除了原有的东西两座城门,又新添加了南北两座城门。

    而且南北两座城门的外面还修建了瓮城。

    南瓮城现在被充作了大型马厩。

    虽然有城门。

    但城门平时却是不开的,只做军事用途。

    北瓮城是用来圈养牲畜的地方。

    说是瓮城,实际上却很大,每个瓮城都是方圆三里的。

    远远的看上去。

    就好像是一个不大的脑袋上,却长了两个非常大的耳朵一样。

    这个也是没办法,骑兵们都有自己的马匹。

    很多人都是双马,甚至还有三匹马的。

    只有一匹坐骑的骑兵,反而是少数。

    没有这么大的瓮城,两万来匹马确实是没地方放。

    北瓮城也是如此。

    朱涛收缴了那么多的牲畜,也不能全杀了。

    所以还是留了一万来头牛、羊。

    除了奶羊、奶牛以外,只有少量种牛、种羊。

    其他的公羊、牛都杀了。

    由朱涛麾下的那些蒙古人,和常备军的家眷管理。

    这也是朱涛玩的小花招。

    他把那些被他干掉的,贵族们的牲口都收缴了。

    这就让原本替贵族们,放牧的牧人没了事情干。

    所以他们只能跟着这些牲口,一起来投奔朱涛。

    在朱涛宰杀了大部分的牲畜以后。

    闲着没事干的人。

    就只能加入到常备军的体系内,来混口吃的。

    男丁不是加入了常备军当战兵。

    就是充作后勤保障的辅兵,辎重兵。

    剩余的老年男丁跟妇孺,继续照料这些剩下来的牲畜。

    对朱涛的这个举动,大玉儿是很不理解的。

    她认为这些种牛、种羊的数量,无法达到繁衍羊群、牛群的作用。

    当时朱涛没跟她犟嘴。

    货轮里有华夏给非洲提供的。

    优质奶牛、肉牛的基因,可以人工繁育这事儿。

    他实在是没法子跟大玉儿这个小姑娘说。

    不过他已经挑了一些可靠的。

    把朱涛视为主人的老牧人,把技术教授了出去。

    现在都已经有成功受孕的奶牛、肉牛了。

    因为母体不太合适。

    这些杂交的奶牛、肉牛,肯定达不到后世的标准。

    但肯定要比这个时期的,各种牛奶、肉牛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更优良的母牛,肯定会出现。

    到时候养两头牛,就能获得原来三头牛、甚至四头牛的收入。

    不管是牛肉,还是牛奶。

    要让蒙古人拥戴自己。

    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唯一的手段。

    跟南瓮城不同的是,北瓮城的内城门平时不开。

    有事只能走附着在大城门上,仅仅可供一人进出的小门。

    这个也是朱涛的想法,就算是有敌人入侵。

    这个小门也不会被敌人利用上。

    小门只有两米来高、一米宽,骑马是不用想了。

    就算是步卒,也只能一个一个的进。

    瓮城内的牲畜以圈养为主。

    每天的轮换四分之一的牛羊去,附近放牧。

    城门里面就是一个,由五百步卒驻扎的军营。

    军营再往外,就是常备军家属的居住区。

    在朱涛的努力下。

    这里被建成了一排排的泥坯房。

    他把有限的青砖、红砖,都用来建地基了。

    只能等以后有足够的红砖青砖了,再逐步的替换掉这些泥坯。

    不过这样的泥坯房,已经让这些蒙古人非常满意了。

    如果到了冬天;这样的泥坯房,要比帐篷保暖不知道多少倍。

    最关键的是,这里房子都很大。

    房间内不但被朱涛事先安装了地炉,也搭建了火炕。

    因为在朱涛来以前,镇远堡基本就是个空城。

    所以整个城市如何布局,如何修建,都是他统一规划的。

    凡是靠近城墙的地方,全是由朱涛规划的泥坯房。

    居住在这里的不是军营,就是军属居住地。

    只有在靠近十字街的一些地方。

    朱涛没有时间布置。

    他是打算把这里建设为豪华住宅区的。

    因为已经有不少部落的贵族,给朱涛送了大笔的金子。

    想在城里也建设一个住宅,一个像乌苏汗那样的住宅。

    不过因为时间还短,所以这些住宅都还在初步的建设中。

    除了人手不足的原因之外,更多是的朱涛手里的工匠还是太少。

    这话并不矛盾。

    人手不足主要是开矿,烧砖,挖煤、炼铁的人太少。

    而建住宅需要的是,熟练的木匠、瓦匠等等。

    经过他带着大玉儿骑马巡视了一圈以后。

    对于能在两个月内把一座废弃的小城,建设成这般模样。

    朱涛还是很满意的。

    现在的镇远堡,已经是周边一些蒙古人心中的天堂了。

    住在城里的蒙古人。

    不用顶风冒雪的去放牧,也不用担心狼群的袭击。

    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加入了常备军,就可以申请到城里居住。

    除了常备军的成员,有军饷、粮米按时发放之外。

    其他的家属,也会被分配干一些杂务。

    同时也能领一份钱粮。

    这份钱粮虽然不多,但足够生活了。

    这还不算,如果家里有孩子的,只要送去学堂。

    就可以在学堂吃住,所有开销全部由学堂负责。

    学的好的还有奖励。

    学校里教的也不是汉人,那种摇头晃脑吟哦的八股文。

    而是西学。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认字。

    听说学了这些学问以后,出来起码能做个铺子里的伙计。

    因为事实在在那里摆着呢。

    现在十字大街的那些天福号的铺子里。

    所以的伙计,都是在学校经过短期培训的。

    而城里的这些蒙古,也是荣誉感爆棚。

    不说是自认高人一等。

    可在城外的人面前,也难免趾高气昂。

    因为他们都知道,别看镇远堡是汗王的驻地。

    可是乌苏汗早就说了。

    他只是居住在城里,却不干涉城里的任何事情。

    城里的各项事情,都是由城主府的王瑾、王爷负责。

    这也是朱涛送给自己的一个小礼物。

    因为他肯定不能对外宣布,说他是明朝的官员。

    他的真实身份,是明朝的一位超品伯爷。

    于是他就用了自己原来的名字做掩护。

    他很清楚,到了他这个位置,已经没人敢叫他的名字了。

    城里的所有人,包括乌苏汗在内,都叫他王爷。

    这个王爷,只是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对姓王的人的一个尊称。

    只有大玉儿、乌苏等人才明白。

    这实际上是暗示了,朱涛乃是顺阳郡王的真实身份。

    经过了一天细致的巡视。

    朱涛已经可以确认,整个镇远都是他可以完全控制的,

    现在自己的这个镇远伯,总算是名副其实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