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内忧外患?颠覆李承乾的认知
“二哥,臣妾跟你一起去!”
身为太子的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要求很是严格,现在听到太子整日玩物丧志,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当李世民跟长孙皇后来到东宫的时候,值守东宫的守卫以及太监们刚想行礼,便被李世民抬手制止了下来,并且示意他们不要出声。
殿内的李承乾跟房俊两人并不知道外面的状况,两人正在就天下黎民的问题还在讨论着。
刚刚听完李承乾的君为舟民为水的理论,房俊心中不由得暗暗点头,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从小灌输给太子这个观念,让太子保持了一颗爱民之心。
如果自己日后对李承乾潜移默化的引导一下,那么他或许就不会走上谋反的道路,这样自己也就不会受到牵连了。
“殿下能有如此爱民之心,实乃天下百姓之幸,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殿下刚刚的观点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穿越者的房俊知道一句经典名言: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于是他厚颜无耻的对着李承乾拍了一记马屁。
李承乾从小被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管教的很严,这时候突然被房俊拍了一记马屁,顿时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不知不觉间,他觉得眼前的这个纨绔子弟怎么越看越顺眼了呢?
殿外的李世民跟长孙皇后听到殿内二人的谈话,下意识的停下了脚步,躲在殿外细听了起来。
“殿下我们来继续下一把吧!”
“好!本宫这次一定要赢你一次!” 李承乾摩拳擦掌,势必要扳回一局。
这一轮,房俊故意在让着李承乾,好几次听牌了都被他故意将牌打掉了,不然让李承乾一直输,那自己刚刚的马屁不就白拍了吗?
“哈哈!本宫胡牌了!房俊,这次轮到本宫来问你问题了!”
李承乾将牌推倒,竟然胡了个清一色。
“殿下的牌技进步神速啊,没想到竟然能胡清一色,您问吧,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房俊故作惋惜的说道。
“好!那本宫问你,你认为如今的大唐如何?”
李承乾平日里很少出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宫内读书,东宫的太监宫女们为了讨好他,平日里跟李承乾说的都是陛下英明神武,整个大唐国泰民安。
所以他刚刚问房俊这个问题,一是怕自己问的问题太难了,让房俊这个纨绔子弟回答不出来。
二是他也想知道如今的大唐是否真的跟那些太监宫女说的一般国泰民安。
房俊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他不由得在心中思考自己要不要说实话。
李承乾见房俊思考许久还没开口,担心自己问的问题太难了,“房俊,要不本宫重新问你一个问题吧?”
“不用,殿下的问题,臣已经有答案了!”房俊拒绝了李承乾的“好意”!他刚刚思考了这么久,决定还是要跟眼前年轻的太子说实话。
听到房俊的话,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好!既然你已有了答案,那本宫就不换问题了。”
“殿下,如今的大唐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内忧外患】!”
房俊的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跟以往的那个纨绔子弟的样子完全就像是两个人一般。
殿外的李世民听到房俊口中的“内忧外患”四个字,身体一下子僵住了,一脸的不可思议。
一旁的长孙皇后也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更震惊的还是李承乾,因为房俊的话,跟以往那些宫女太监们跟他说的完全不同,直接打破了他的认知。
“房俊,此话何解?”
李承乾顾不得保持太子的威仪,双手撑在摆放麻将的矮几上,呼吸有些急促的问道。
李承乾的反应完全在房俊的预料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李承乾将来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一定要有忧患意识。
所以房俊才决定对他实话实说。
“殿下,且听臣跟你细细说来!”
殿外的李世民跟长孙皇后两人,也一下子竖起了耳朵,开始仔细的听了起来。
“殿下,我先跟你说说内忧吧,或许殿下整日呆在这东宫,还不知道长安城外的流民遍野的状况吧?”
“这点本宫确实不清楚,”李承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有些苦涩的说道。
看到李承乾的这幅模样,房俊继续开口说道: “连年大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许多百姓为了生计只能无奈的离开故里,向着长安城而来。”
“因为长安城是大唐的都城,陛下在这里,满朝的文武大臣在这里,百姓们只能将希望放在这里,希望长安城里的陛下跟文武大臣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房俊将这段时间在长安城看到的景象以及房六跟他说的关于长安城外的流民的状况仔细说了一遍。
“殿下,如果这些流民处理不好,在某些有心人的煽动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一场大乱,这便是内忧!”
随着房俊的话音落下,李承乾的脸色有些苍白,他没想到流民的问题已经这么严重了。
“那外患呢?”
李承乾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喉咙有些沙哑的问道。
“殿下,如今大唐周围群狼环伺,北有突厥,西有吐蕃,东北还有高句丽、新罗以及百济!”
“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都没有什么动作,总有一天这些狼子野心的国家将会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
“不说别的,就说咱们西边的吐蕃,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对大唐发动进攻!殿下您说这是不是外患?”
房俊盯着李承乾,一字一句的说道。
“此言当真?”李承乾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他现在心里很乱,因为之前他从未接触到这些,父皇以及老师们只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从未跟他说过大唐的内忧外患。
“当真,不出三年,吐蕃一定会对大唐发动进攻!”
房俊之所以敢这么肯定的回答,是因为他刚刚通过小度精灵已经查到了贞观九年前后发生的大事。
贞观八年,吐蕃派使者入唐,松赞干布在得知大唐准婚突厥、吐谷浑时,也请求与大唐和亲。
但李世民低估了吐蕃的实力和侵略性,拒绝赐婚。
后来不久,松赞干布以吐谷浑挑拨离间为由,发兵破党项、白兰诸羌,并声言“若大国不嫁公主于我,即当入寇”。
贞观十二年松州战败后,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和吐谷浑等地,遣使向唐谢罪,再次提出和亲之请。
通过此次较量,李世民对吐蕃兵力有了清晰的认知,为避免再引起不必要纷争,遂以恩惠施之,接受了此次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