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衣王侯 > 第12章 县衙鸣冤

第12章 县衙鸣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威远县衙。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衙门半数人已经开始休沐了,当值的衙役也是心不在焉的熬着,再有两天就熬到头了。要过年了,也没什么案子要处理,县衙里都是一片懒散的景象。

    赵管事领着杨洛来到衙门前的时候,两个带刀的差役正在门口当班。差役看着两人不禁有些发愣,威远县承平已久,平日里来报官的就不多,更不要说这年根底了。

    “石头你去敲鼓,用力。”赵管事指着立在衙门大门旁的堂鼓对杨洛说道。

    杨洛没有说话,大步走上前去,拿起鼓槌,正欲敲下去。

    差役反应了过来,一人大声道:“停手,你们可知道是在做什么?乱敲鼓可要吃牢饭。”

    赵管事拱手道:“两位差人,这孩子有天大的冤情要诉,事关几十条人命,实不敢无事乱敲。”

    “啊,几十条人命”两个差役齐齐长大了嘴,惊得做不出声。

    杨洛也不再管其他,拿起鼓槌,用力的敲了下去。

    咚、咚、咚,沉闷的鼓声震动了县衙内外的所有人。县衙附近路过的人也不禁驻足观望。一个差役反应过来,快步跑进了县衙禀报。另一个差役则是眼睛直直盯着杨洛二人,好像是生怕两人敲完鼓跑了。响鼓三遍,杨洛放下了鼓槌,站在原地,静静的等着传唤。

    现任的县令叫做高元,字允成,原是县丞,成修文走后便接任了县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得益于成修文任内对威远县治理有方,因而每年县衙没太多的官司要处理,高元又做过几年县丞,处理起公务游刃有余。眼下又到了年跟前了,颇为清闲,此时正坐在后堂看书喝茶,脑中不时回想着昨晚同小妾的一番云雨。年龄大了,有点力不从心,想着找个郎中开些药补补身体。

    正端起茶杯欲饮,陡然“咚”的鼓声响起,吓了高元一跳,手一松,茶盏落地,“啪”的摔成碎片。顿时眉头皱起,对着外面说道:“去看看,哪个鸣鼓。要过年了都不得消停。”话音刚落,门口差役便急步跑了过来,在门口驻足,大声道:“报太爷,门口来了两人击鼓,说是有冤情上诉,事关几十条人命。”

    “什么?你再说一遍。”高县令震惊道。突然间的消息,让高县令一下接受不了,没反应过来。

    “敲鼓的人说是有冤情上告,事关几十条人命。”差役再一次禀报。

    “几十条人命?确定这么说的。”高县令再一次问道。

    “敲鼓的人是这么说的没错。”差役肯定的回道。

    “去把人带上大堂。来人,与我更衣升堂。”高县令吩咐完差役,又叫过门外的小厮为自己更衣。

    “是”。差役应下,退了出去。

    小厮从旁边拿过官服帮着穿戴,高县令阴沉着脸,微闭双眼,看上去在思索着什么。脸上的怒火若隐若现,嘴里小声嘀咕着“混蛋、该死”。

    赵管事和杨洛被差役带上公堂。这时站班皂隶已分左右站好,手中的黑红水火棍敲击着地面,口中喊着“威武”。这是杨洛第一次进公堂,不免有些紧张,抬头看去,大堂正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明镜高悬”牌匾。一位穿着青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的官员端坐于公案之后。

    还未仔细看清,便见得这位官员右手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公案上,大声喝道:“上得公堂,当据实陈诉,如有欺诈隐瞒,当罪。堂下何人,有何冤情,如实道来。”

    拉着杨洛跪倒在地,赵管事说道:“回大人,我是望月楼的管事,同这孩子爹认识。这孩子家出了人命大事,无人做主便找到了我。我领着前来请父母官做主。”又转头对杨洛道:“石头,把事情详细的跟县令老爷说吧。”

    “望月楼的管事,你倒是好心。既然如此,你且起身,站到一旁。少年郎,你来回话。本官问你,你叫什么?哪里人士?有什么冤情,速速道来。”高县令看了一眼赵管事,对着杨洛说道。

    赵管事站起了身,躬身谢过,站到了一边。

    “回大人,我叫杨洛,今年十五岁,是县城北走五十里杨家村人。我前天来县城给爹抓药”杨洛稳住了心神,开始详细的讲述发生的事。当说到回村看到村子的惨剧,声音带着些哭意,泣不成声。听到杨洛诉说,两旁衙役纷纷面露惊容,甚至有小声的议论声响起。高县令则是震惊的站起身来,大声打断了杨洛,“你说的可属实”。

    杨洛点了点头,“不敢欺瞒大人,尸身仍在。小人昨日见此惨状,悲痛欲绝,晕了过去,离县城又远,只好今日才来县城。因不知道怎么报官,才去望月楼请了赵管事帮忙。”

    “两旁肃静,你继续讲来”,高县令拿起惊堂木拍了下公案,咳嗦了一声,严肃的说道。

    “是。”杨洛继续详细的诉说着自己看到的情景,包括村长家墙上留下的血字,隐下了陈安家女孩的事。现在情况不明,杨洛不敢多说什么。最后说道:“除了我,村里共八十二条人尽皆遇害,求父母官做主。”说完话,已是满脸泪水,声音哽咽。

    待杨洛说完,大堂上再次响起议论声。平日里十天半月也没一件像样的案子,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料今儿竟出了这样一个泼天大案。高县令也是眉头紧锁,自己治下出了这样一件大事,今年的考评估计凉了,能不吃挂劳就谢天谢地了。可案子就在眼前,事关八十二条人命,又有苦主来告,不敢大意。

    “你是说墙上留有血字,写的是“杀人者——燕。”高县令说道。

    “是的,大人,在村长家的墙上留有血字,写的正是“杀人者——燕。”杨洛肯定的回道。

    听到杨洛说完,大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匪众燕天王一伙作案之后留自己名号的事衙门们怎么会不知道,事关无踪无影的燕天王,顿时引得众人小声议论起来。

    燕天王可是整个上原府的苦主,这些年来留下案底无数,府兵数次进山清缴,却连个影子都没见到。都传燕天王武艺高强,最主要是狡猾如狐,谁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到现在连个画像都没有,整个上原府的官员听到燕天王三个字就头疼。可是燕天王以前只对付豪门大户,或者是抢劫大商行的货物,从来没听说对平民百姓下过手,这次不知是为了什么。

    高县令听到杨洛确定,微微松了口气,脸上神情略微放松了些。“王捕头,集合三班衙役,叫上乔师爷,通知仵作,本官要去杨家村家村现场查看。”微微沉吟了一下,高县令吩咐道。

    “是”。堂下站出一个身材不高但很精壮的汉子,躬身领命,转身出了大堂。

    “你二人起身吧。杨洛,一会你领着本官去那杨家村现场查看。如你所说有误,本官可要治你的罪。”高县令对着堂下说道。

    “谢大人。”回着话,赵管事和杨洛站了起来,杨洛躬身回话:“小人带路,父母官到村里一看便知。如有不实,小人愿意领罪。”

    高县令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坐在堂上静静等待。不多时,王捕头和一个身着白色外衣做书生打扮的中年人走进了大堂,王捕头躬身道:“太爷,准备好了,可以走了。”

    后头那人也是躬身道:“见过太爷。”

    高县令点了点头,开口道:“出了案子,本德跟我一起去看看。”

    那人回道:“是,太爷。”

    高县令走下了大堂,对着赵管事说道:“你且先回去,在酒楼听候消息。 杨洛带路去杨家村。”说罢,转身走了出去。

    赵管事看着着杨洛,没有说话,而是点了点头。杨洛躬身一礼。也转身跟了出去。

    出了县衙,大门口围着不少人,都是被杨洛敲鼓吸引而来的百姓议论纷纷,猜测出了什么大事值得敲鼓。见到高县令出来,纷纷躬身施礼,高县令也是微微额首。

    县衙门外停着三架马车,车旁站着腰间带刀的捕快。高县令带着乔师爷上了中间那辆,杨洛坐在了第一辆的车辕上,众捕快也纷纷上车,随着高县令一声“走吧”,马鞭响起,车驾朝县城北门行去。

    临近中午,马车来到了杨家村,看着近在眼前的村子,杨洛不由的悲从中来。对着赶车的差役说道:“这位大哥,前面就是村子了。”

    差役点了点头,在村口停住了马车。杨洛跳下车辕,对着车内的高县令道:“大人,村子到了。”

    众人下了马车,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都微微有些失神。虽然还没见到尸体,但空寂的村子没有一点声音,有些瘆人,胆子小的感到身上一阵凉意。

    “带路去看看。”高县令也是一阵心悸,但周围众多带着兵器的捕快,还是给了他不少安全感。

    杨洛指着村长家,道:“大人,这是村长家。”说着话,带头走了过去。

    捕快们把高县令和乔师爷护卫在中间跟着走进了村长家的院子。地上的四具尸身仍在,几滩红红的血液把几具尸体冻在了地上。

    “这是村长和她儿子,这个是陈安,住在后面那个房子,这个是林子,在望月楼当伙计,住我家隔壁,都死在了这里。” 杨洛指着院中的四句尸身说道。看到院中的场景,高县令不禁用手掩住了口鼻。好像闻到了血液的腥臭味。点了点头,对着王捕头道:“仔细查看一下。”

    王捕头招手叫过几个捕快一起自习查看现场的痕迹,屋外查看一番,又进了屋子。不一会,王捕头在屋内说道:“大人,墙上是留有血字。”

    “哦,进去看看。”说罢当先进了里屋,乔师爷和杨洛跟在身后。墙上额血字已呈暗红色,结合满院的尸体,现在看去,仍然让人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忍着看了一会,高县令开口道:“王捕头,在你看来,这是否是那燕匪一伙做的?”

    “回大人,那燕匪一伙每次犯案必留下名号向官府叫嚣,依卑职看来,这么肆无忌惮杀人还留名的除了他们一伙,再无旁人。不过苦主说全村除了他都死了,还要再仔细查看一番。”王捕头并未接触过燕天王的案子,也只是道听途说,不敢妄下判断。

    “好吧,一起看看。留下几人同仵作想办法检查伤口。认真些,如此大案,不可懈怠。”高县令边转身出屋,边对着外面众人说道。

    当即留下了四名捕快帮着仵作查验尸体,其余众人跟着杨洛出了院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