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81章 四更合一

第81章 四更合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重华宫多了两个宫女的事在后宫传开, 却没谁提出意见来。

    顾凝宸还是挺意外的,陈女官就说道:“主子这边出了这样的事,又有了身孕, 多两个宫女伺候而已, 娘娘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两个宫女而已, 最多娘娘们心里有点酸而已。

    份位低的自然不敢吭声,因为张常在发疯的事, 连带另外一起住在永和宫的常在都被带走了,再也没人见过。

    她们哪怕不知道事情真相, 也能隐隐猜得出来,张常在不过是摆在前面的幌子, 后边两个人很可能才是帮凶,自然是一声不敢吭。

    这时候皇上正不高兴,谁吭声, 不就等于是这几个常在的同谋,直接迁怒了吗?

    一个个又不傻,当然跟鹌鹑一样在寝宫里苟着, 活着不好吗, 怎么非要这时候去找死?

    份位高的几个妃子, 德妃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意见,反倒对顾凝宸颇为感激, 又十分愧疚。

    她之前还想过顾凝宸有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就会对四阿哥忽略了。

    但是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顾凝宸一点没忽略, 还更加照顾起四阿哥来, 又帮着解决了这件事, 没叫四阿哥沾上一点不好的名声。

    哪怕在皇上那边对四阿哥的印象, 显然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必然有顾凝宸的功劳在。

    尤其这几个常在又是住在永和宫里,德妃却没能早早察觉,险些害了四阿哥,就更加愧疚了,索性闭门不出来思过。

    顾凝宸原本想劝德妃,别人的错跟她没关系,没必要揽到自己身上去。

    不过就德妃这性子,要劝着让她不要思过不要内疚,还不如让她思过算了。

    起码这样一来,德妃心里也能舒服一点,不然怕是要想得更多更纠结了。

    这本性很难改,反正闭门思过一阵子,对德妃来说也不错。

    毕竟其他人知道是永和宫的几个常在出的事,要当面找德妃打听,她也说不出什么来还要更难过,倒不如一个人关上门来还清净一些。

    后宫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甚至比之前更安静了一些。

    顾凝宸带着嫔妃去慈宁宫请安的时候,尤为察觉到底下嫔妃安静如鸡的样子,比之前更加沉默。

    她还以为经过宫里这件事,把底下这些嫔妃都吓着了,一个个不敢问这个,又怕说了什么叫顾凝宸想起来不高兴,索性就什么都不说了。

    太皇太后倒是在请安后留下了顾凝宸,拍着她的手背道:“难为你了,幸好贵妃没事。”

    后宫平静的时间太长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常在竟然起了这么大的风波,也是她意想不到的。

    太皇太后一边感慨自己真是老了,一边又想着几个小阿哥的年纪还不算大,竟然就已经让朝堂开始起了纷争。

    等阿哥们长大之后,这纷争恐怕要更加激烈。

    她看着面前的顾凝宸,因为还没显怀的缘故,小腹平坦,还看不出来。

    顾凝宸的脸色却不错,看来没被这次的风波吓着。

    太皇太后看着她就笑道:“听闻这次贵妃大发雌威,把后宫的人都镇住了。”

    这话听得顾凝宸有点不好意思道:“我就是太生气了,把后宫从头到脚清理了一遍,免得以后发生一样的事情来。”

    也就是因为两个宫女隐瞒着张常在的情况,才会让她的病情恶化了。

    其实在顾凝宸看来了,张常在就是有了心病,没得到治疗后渐渐严重了起来。

    她时而清醒,时而病着,整个人实际上迷迷糊糊的,这才被人趁虚而入。

    另外两个常在估计联手在张常在耳边嘀嘀咕咕,加重了她的病,还让张常在深信的确是顾凝宸的缘故,才让自己没能得到康熙的宠爱,更没成为贵妃的。

    所以她让两个宫女出来,实际上也不可能教会两个宫女说的话,全是另外两个人的所做作为了。

    可怜张常在被这两人利用,一并被带出了后宫。

    至于去了哪里,顾凝宸没问,康熙也没说,自然不会是什么好去处。

    顾凝宸心里轻轻叹息,太皇太后却看出来了,握着她的手道:“你还是太心慈手软了一些,不过如今你是双身子的人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就交给皇上办就好,没必要脏了你的手。”

    “只是以后的话,后宫这样的事是层出不穷,你心里也得有准备。以后若是有人再敢动手,你也绝不能手下留情。毕竟对他们留情,害的就是贵妃和你的孩子了。”

    顾凝宸明白,这是后宫的生存之道,太皇太后也是担心她如果太心善,放过了谁,这个人未必会感激,反而以后会加倍报复回来。

    她点头应下道:“太皇太后放心,我都记下了。”

    太皇太后这是要教自己,顾凝宸就趁机请教道:“今儿请安的时候,其他嫔妃十分沉默的样子,是不是之前那几个常在的事把她们吓着了,才不敢说话的?”

    闻言,旁边的皇太后就笑了:“哪里,她们是怕贵妃你了。”

    顾凝宸一怔:“怕我了?为什么?”

    皇太后笑笑道:“贵妃平日看着不动声色,又脾气不错,从来都不发落谁。这次雷厉风行,把后宫几个常在和送信的太监一把抓起来,还把太监送去慎刑司,丝毫没一点留情。”

    可以说那些后宫嫔妃一直觉得顾凝宸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后来当了贵妃也待人温和有礼,脾气看着就和软的样子。

    然而这次的事激怒顾凝宸之后,她二话不说就把人抓了出来,直接送去慎刑司不说,后来还让人把后宫都清理了一遍。

    后宫一些隐藏的钉子都被彻底挖了出来,一个不剩都送去慎刑司,险些慎刑司都要放不下了。

    如斯恐怖,后宫嫔妃们能不瑟瑟发抖吗?

    顾凝宸一听,也就笑了:“她们要是没犯错,那就没什么好怕的。”

    如果心里有鬼,还犯错了,那么她们怕也没用,必然要受到惩罚。

    她这话让太皇太后笑着附和道:“对,理应如此。犯错就该罚,立功了就该赏,赏罚分明才能让底下人安分守己,办差也能更尽心。”

    太皇太后笑眯眯看着顾凝宸,越看越是满意。

    她之前觉得顾凝宸性子不错,跟康熙也合拍,还能一起做西学研究,对算数又颇有心得,又安分守己。

    娘家人也不是作妖的,拖尔弼办差很是尽心,从来没什么差错,跟王谈算得上是康熙的左膀右臂。

    最近又献上了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法子,解决了康熙多年来的心结,实在是大功一件。

    如今拖尔弼封爵了,也依旧跟以往一样,除了跟好友王谈一家有来往外,经常闭门不见客,并不喜欢结交权贵,还是跟以前一样独来独往居多。

    这么安分守己又有能耐的臣子,女儿顾凝宸作为贵妃,统领后宫一直安安稳稳,也没什么差错。

    这次出事后,她更是冷静自持,帮着康熙很快把人抓住,还顺势揪出了不少钉子,让后宫更清明平静了一些。

    如此就叫太皇太后更满意了,她就怕顾凝宸太温和心软,反而不能镇得住人。

    如今瞧着,她也是看走眼了,再温和的女子,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孩子,就要比谁都要强大和果断!

    聊了一会,顾凝宸见太皇太后露出疲倦的神色,就起身告退了。

    这次的事换到康熙手上,他查得很快,得出的结果却很有意思。

    比如那位杜常在家里跟赫舍里氏是一表千里的亲戚,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比如那个送信的太监,其实是赫舍里氏,也就是康熙之前那位皇后院子里曾经伺候过的。

    虽然也就是个跑腿和做杂活的小太监,赫舍里氏皇后去世的时候,这太监年纪不大,回去后因为伺候过皇后的关系,倒也没被为难,换了个还算可以的地方。

    可以说这些人跟明珠都没有关系,反而都是赫舍里氏家的人,矛头还是指着索额图。

    顾凝宸还以为线索都停在这里,恐怕很难有突破的时候,康熙却找到这太监送信联系的人,却是个上京来述职的八品小官家里的门房。

    这人的身份就有意思了,一个门房跟宫里的太监联系吗?

    门房是一问三不知,他就是个传话的,还是个瞎了一只眼的鳏夫,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听闻是洪水逃难的时候遇上还是书生的东家。

    东家上京赴考带着他,后来中举后在京郊买了个很小的院子。却要外放,只偶尔回来,就每次述职的时候回来住上一段时间。

    门房就留在这里一直守着院子,因为口音太重,跟别人也不大来往。

    但是这门房说是之前手头紧,就接了个小差事,帮人转达口信,说几句拗口的诗,他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意思。

    门房不识字,但是记性还算不错,就背下来转头告诉了那个来接话的太监。

    官差问了门房,后者却说当时背着还记得,说完后就忘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诗句,死记硬背,也就能记个几天,转头就忘记了。

    至于给门房背诗的人,说是带着兜帽,人长得跟他差不多高,又有点瘦,说话是京腔,是个男人,再多就不知道了。

    这话放在京城,谁都能符合,简直犹如大海捞针。

    顾凝宸却感觉这门房没说实话,是真的不记得了,还是故意不记得?

    “门房只见过那人几次,太监传话也就三次而已。就打了一个照面的人,传上几句话,心思都在背诵上,哪里还记得对方穿什么,身高多少,说话是什么腔调?”

    门房要说什么都不记得,那就正常多了,一年见了几次的人,最多说差不多高,再多的细节必然不会记得。

    但是他一会说不记得背了什么,一会又记得对方的穿着,这就很奇怪了。

    康熙笑着道:“果然爱妃就该给刑部的人请教一二,这比刑部那些饭桶要敏锐得多了。”

    顾凝宸笑着道:“我也就在皇上面前瞎猜,误打误撞猜中了而已。”

    她回过神来,忍不住问道:“皇上,我真猜着了?”

    康熙笑着点头道:“是,确实猜着了,这门房说了谎,后来送去慎刑司,这才愿意说实话。教他传话的就是他那个东家,是个八品的芝麻官。来京城述职后一直等着补缺,也就接了这活。”

    他的指尖点了点桌面,眼神渐渐冷了下来:“正巧朕收到于成龙送来的密折,里头给朕说了点有趣的事。”

    说是有趣,顾凝宸看康熙的脸色,显然有趣不到哪里去。

    于成龙如今跟着靳辅学习治理河道,靳辅此人在河道上颇有见地,但是在交际上就很不行了。

    每次到一段河道的地方,需要当地父母官帮忙,靳辅压根就不愿意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直接派人过去告知需要帮什么忙,做什么,这就算了。

    这就十分公事公办,当地官员照着做就算了,却没那么积极。

    材料和人手上就没那么痛快,还得靳辅这边派人接手,反正累得很。

    于成龙在交际上十分八面玲珑,不然也不会跟康熙见一面,就给这位帝王留下了好印象。

    他在治理河道上确实不如靳辅,但是在这上面就要擅长得多,于是就接过靳辅跟当地官员接触的事。

    靳辅巴不得有人接手这个,他就一股脑全交给于成龙去了。

    于成龙对靳辅如此信任自己,又是高兴又是无奈,不过也尽心尽力跟当地官员结交,好把河道这个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有他在前跟当地官员打交道,修缮河道的事就进行得异常顺利。

    不会这个材料少了,那个人手不够了,反而周到又妥当。

    靳辅见状,才明白以前那些当地官员说是配合,也就随便配合。

    材料是按照靳辅提出的数目给了,有耗损或者材料不够好,那就跟当地官员没什么关系。

    毕竟给的材料是好的,就是杂质比较多,用起来非常麻烦。

    人手也给了,但是靳辅没说具体人数,当地官员就按照最少的给,反正也是给了,要是靳辅跟康熙抗议,也挑不出毛病来。

    靳辅才明白以前的官员有多难缠,也是因为有于成龙在,才会变得如此顺利。

    他在写给康熙的折子里头也提起此事来,感慨自己因为不是长袖善舞的性子,反倒让河道修缮的事被耽搁了不少时间。

    康熙见了,之前还跟顾凝宸提起过:“靳辅是个实诚人,就是太不会跟人打交道,吃了不少暗亏。”

    顾凝宸听着,却觉得这位靳大人就是个社恐啊。

    不过技术过硬的人大多都是社恐,毕竟人无完人,擅长技术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也没什么。

    当然技术员里也有社交达人,顾凝宸以前在研究院的时候就遇到过,应该叫社交牛人才对,跟第一次见面的人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转眼就能称兄道弟了。

    于成龙就是这一款的,技术不错,交际技能又点亮,给靳辅分担了不少。

    他显然也是个有心人,会给康熙送密折来打小报告,估计在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果不其然,于成龙给康熙写来的密折,居然是密报有人卖官,卖得还不少。

    虽说于成龙当官后,基本上都在跟河道死磕,没怎么在京城的官员圈混过,不算是混得特别好的。

    但他也是走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从科举当中脱颖而出,已经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所以于成龙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很快就察觉出不对来了。

    这些官员的才学造诣实在太低了,低得让人咂舌。

    如今除了科举外,还有推举的方式来当官,却是祖先争气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名额,这样的人不会太多,免得坏了朝堂的平衡,这样的人投胎投得好,才学差一点的人当官也没什么。

    可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官员的才学实在太差了。一个人就算了,这还是一群人,瞎子都能看出问题来。

    于成龙担心自己猜错了,还是其中一个官员邀请他去府上喝酒,醉后才透露出一二,就听得他目瞪口呆,赶紧给康熙写密折送来了。

    他表示了极为震惊,密折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皇上,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

    明珠身为朝廷重臣,又是内阁肱股之臣,已经把于成龙震撼得不行。

    他已经位高权重,何必卖官来坏了自己的名声?

    而且结党营私,明珠就直接摆在明面上来了,简直是肆无忌惮!

    卖官后的银钱更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明珠根本不缺钱,为何如此疯狂敛财?

    于成龙光是想想,就感觉后背发毛,他敛了这么多钱想做什么!

    然而比起明珠,余国柱卖官就更让于成龙震惊了。

    哪怕顾凝宸也听说过这位余国柱,只因他是寒门子弟里头名声最为响当当的一位。

    寒门子弟要出头实在太难了,余国柱从小家贫不说,父母还早逝,是被舅舅带到家里养大的。

    可以说他是寒门之中的寒门,能出头就更难了。

    舅舅待余国柱不错,让他去学堂识几个字字,以后也能找个好营生养活自己。

    哪里知道他去学堂后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来,还过目不忘,把先生都惊住了。

    先生跟他舅舅一说,舅舅二话不说就愿意供余国柱继续读书。

    然后余国柱就一路考上来,更是在顺治的时候一举中了状元,震惊所有人。

    这么一个从小家贫还自幼丧父丧母的寒门子弟,竟然能够靠自己成为状元,实在叫人震惊之余,也成为很多寒门子弟的仰望之人。

    听闻余国柱有一年途径一家书院的时候,还慷慨赠送了不少书籍和礼器,成了一段佳话。

    怎么转眼之间,他就跟着明珠去卖官了?

    别说于成龙,就是顾凝宸听后都有点懵了。

    难不成从小家贫,一直缺钱,让余国柱心里还是很遗憾,于是等他位高权重,站在高处的时候,也就开始利用权力去敛财了?

    都说小时候缺了什么,长大后就会拼命弥补回去,难道他也是这样?

    不管如何,他跟明珠卖官之事是铁板钉钉了。

    康熙从门房那边也得到新的线索,那位八品芝麻小官,竟然也是通过明珠底下人牵线才当官的。

    不用说,这也是个买官之人,暗地里会帮着明珠办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得知此事后,康熙不寒而栗。

    想想这朝堂当中,除了站在前排的人是康熙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层或者中下层的官员,又有多少是通过明珠和余国柱的手买官上来的?

    难怪底下官员越发不会办事,原来根源在此处。

    康熙真是想不到,明珠的胆子竟能这么大!

    顾凝宸抚着康熙的后背,真怕他气得要背过气去了。

    康熙叹了一口气道:“余国柱也是可惜了,朕还以为他可用,打算让他入阁。”

    还好,他只动了念头,暂时没把人直接送进内阁,不然明珠和余国柱都在内阁,这私下卖官只怕要更疯狂了!

    也罢,因为后宫的事,倒是看清楚这两人的真面目,也不算为时已晚。

    康熙握着顾凝宸的手,一时庆幸她没事,一时又觉得因为有她在,自己的运气不错,一下子就揪出了朝廷中的两个大蛀虫来!

    人证俱在,两人都无法抵赖了!

    康熙直接就派人把明珠和余国柱抓起来,押入大理寺。

    此事一出,朝廷大臣议论纷纷,不少人还在早朝的时候为两人跟康熙求情。

    康熙直接让帘子后的小吏记录下来,谁帮明珠和余国柱说话的,通通都记下!

    然后他就发现,朝堂上过半数的人都为两人求情,这就叫人触目惊心了。

    明珠的势力究竟渗透到什么地步,毕竟朝廷上站着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大臣。

    半数都支持明珠的话,底下的官员又有多少?

    光是想想,康熙就更为愤怒,派人查找这些官员跟明珠来往的证据。

    如果彼此之间果真有猫腻,那么就直接罢官,送去大理寺候审!

    这一查,半个早朝上的人都不干净,被扭送去大理寺,余下的人也是胆战心惊,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被送去跟同僚团聚了。

    官员一少,干活的人就少了,康熙只能让余下的人帮忙分担。

    王谈兼任了吏部尚书,李天馥则是兼任了刑部尚书,两人顿时忙得不可开交,恨不能把自己劈开一半来用。

    王谈要管着户部那些账单,还得开始着手整理吏部这个烂摊子。

    可以说,这些跟明珠交好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吏部的。

    吏部大部分人都撤掉了,连吏部尚书都不能例外。

    所有的官员宗卷得重新整理出一份交给康熙,王谈还得把吏部整顿一二。

    不说整理这些宗卷的数目多庞大,就是吏部这些卖官的人多猖狂。

    这些卖官之人也得找出来整理,王谈恨不得能长八只手,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跟康熙请示,把好友拖尔弼拖下水来帮忙。

    拖尔弼如今是一等公了,比往日要清闲,这种重要的时候不是该过来给皇上分忧吗?

    康熙对拖尔弼也是信任,他过来帮忙整理肯定不会出什么岔子,反而是个有力的帮手。

    于是康熙就同意了,拖尔弼只好包袱款款到吏部来帮忙。

    为何带着包袱,因为王谈已经很久没离开过,吃喝都在吏部,就为了尽快整理出宗卷来。

    拖尔弼也不能例外,被抓来当壮丁,自然也是不能回去,索性带了包袱来。

    包袱里面是两件替换的衣服,以及一点肉干等吃食。

    饿了,他就跟王谈分一点,随便填一下肚子,或者御膳房那边送来一点扎实的面饼凑合吃一顿。

    吏部的机密还不能谁都进来整理,王谈带着户部的两个心腹,拖尔弼直接一个人来的。

    几人在里面忙得昏天地暗,费了一个月功夫,才把宗卷整理出来。

    卖官的人数实在太多,厚厚一叠,康熙看着脸色就沉了下来,看了两眼后,面色比锅底还要黑了。

    他早前猜出卖官的人数不会少,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多!

    可以说,江南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从明珠手里买官,更别提是其他偏远地方,那就更多了。

    很多人只是识字,甚至都没多少才学,就能在偏远地方当个芝麻小官,搜刮民脂民膏,过得极为不错。

    因为买官的关系,明珠还包售后,后边三年一次考核的事也不会出岔子。

    这些人除了不能调任京城,品级也不会提得很高,可能也一辈子就是个芝麻小官,免得打草惊蛇,还出现在康熙的眼皮底下之外,基本上就能在各地转悠,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每三年搜刮一个地方,有点良心的可能还会好好治理当地,没什么良心的就留下烂摊子交给下一任的人去烦恼。

    吏部的考核犹如虚设,这也是康熙预料不到的。

    毕竟这位吏部尚书也是康熙一手提拔上来的,就这么对他吗?

    顾凝宸感觉重华宫里的菊花茶都要不够泡了,康熙这次气得够呛,估计好几年都没这么生气过了。

    康熙在早朝的时候还跟剩下的朝臣咆哮,想知道他们究竟多少人知道这件事。

    众人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康熙就明白,这朝堂上下被蒙在鼓里的就只有自己。

    索额图耳有所闻,不过没有证据,底下人谁都不敢告发,还互相包庇,根本查不出什么来。

    他跟明珠在朝堂上是死敌,底下门人自然想抓住明珠的把柄,但是明珠那些人对索额图这边的就十分防备。

    反倒索额图收到的消息是最少的,他也震惊于明珠的大胆。

    他想到明珠这背后来阴的一手,明面上是要害定贵妃和四阿哥,暗地里却要拖他和小太子下水,自然气得撸袖子,都想去大理寺的牢狱里把明珠揍一顿。

    这时候索额图自然就说道:“皇上,明珠此事绝不能轻饶!不然朝堂的风气都被他带坏了,科举提拔人才不就成了天下的笑话?”

    这说的是实话,虽然康熙感觉自己如今就像是个笑话了!

    毕竟明珠当初只是一个小侍卫,是他一手提拔到内阁大臣!

    康熙忍不住把内阁大臣都查了一遍,小毛病就算了,大毛病就一个都不能忍!

    这一查,其他内阁大臣没什么毛病,但是索额图的两个弟弟竟然屡次空班。

    换言之,他们就是领着年俸,却没去上班,拿着钱不干活了。

    这让怒火中烧的康熙十分不悦,直接就把两人革职,丝毫不给索额图一点情面。

    索额图擦着额头的冷汗,当初给两个弟弟谋了不错的差事,谁知道一个个都不争气。

    尤其是在明珠倒台这个时候,索额图原本该是独揽大权了,哪里知道两个弟弟竟然给自己拖后腿!

    索额图气得不行,直接上折子给康熙,满是内疚,自认没能好好教导两个弟弟,导致两人消极怠工。

    康熙看过后,瞥了一眼暗卫送来的账单,上面列举了索额图最近一年来府里和府外的耗费。

    好家伙,索额图这一年的花用就快比得上半个皇宫所有人用了。

    如此奢靡生活,他还有脸上折子给两个弟弟求情?

    康熙直接把索额图两个弟弟的官职全部撤掉了,一个不剩,好歹给他留了点面子,加上大理寺的监牢确实也塞不进人了,就把人放回家。

    两人也没脸见人了,关上门来闭门思过。

    索额图也没逃过,被康熙在早朝的时候斥责他的生活过于奢靡,比他这个皇帝更厉害。

    吓得索额图连连告罪,只说回去要约束家人和下人,绝不会再挥霍奢靡。

    但是康熙哪里会轻易放过他,直接把索额图踢出了内阁,去掉了太子太傅的名衔,只留下一个佐领的身份。

    可以说,他除了是赫舍里氏家的族长之外,就没别的身份,被康熙直接清除到底了。

    索额图都傻眼了,没想到这把火竟然烧到自己身上来了。

    他张了张嘴想要跟康熙求情,可是自己刚抬眼,对上康熙的目光,立刻就低下头去,一肚子的话都不敢说出口了。

    索额图在康熙身边多年,又混到如今这个地位,自然是个察言观色极为厉害的。

    他一看就明白康熙下定了决心,要剪除身边两个势力最大的重臣的势力。

    只能说明珠的贪婪,到底还是让康熙对索额图都不信任了起来。

    好歹索额图的下场没明珠那么惨,他只好认了,麻溜谢恩。

    不过他也明白,康熙只在早朝呵斥自己生活奢靡就是表面理由,实际上还是因为宫里揪出不少赫舍里氏家的钉子,这才满心愤怒。

    这些其实都是先皇后为小太子留的人手,只是先皇后走得太快太突然,这些人还没安排彻底,继续留在宫里,也是为了以后能让小太子长大后接手。

    哪里想到这些钉子安分守己的,却因为明珠谋害定贵妃的事全部给揪了出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别提这还是康熙的眼皮底下,还在皇宫之内。

    要是赫舍里氏有什么心思,动用了这些钉子,只怕后宫的人都要危险了,更别提康熙也是如此。

    康熙震怒之余,又对先皇后颇为不满。

    她竟然留下这么多的钉子给小太子,是担心以后康熙容不下太子,要对他出手吗?

    以后小太子长大了,掌握了宫里这么多的势力,要是对康熙不满,是不是也能无声无息中对他下手了?

    哪怕小太子如今还毫不知情,康熙因为这件事心里不快,去东宫就比以前少多了。

    小太子身边人又被换了一遍,他茫然看着身边又换了一批陌生的面孔,而且这些人更不敢说话了。

    整个东宫冷冷清清的,看似很多人,实际上却好像只有他一个人一样。

    等之后小太子得知索额图这个叔公被康熙撤职,回家闭门思过的时候,心里就更难过了。

    哪怕年纪再小,他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以及赫舍里氏的势力太庞大,已经威胁到康熙,才让他忍不住动手。

    两大重臣忽然从高处坠落,两人虽然因为劳苦功高的缘故,康熙都没要他们的性命,却把他们底下的势力剪除得差不多了。

    明珠比索额图更惨一点,除了还住着的府邸,大肆敛来的钱财都被充公,只余下一部分给他和家里人生活。

    这两人能饶恕,附庸他们的官员就没那么好运了。

    抄家的抄家,砍头的砍头,从上到下彻底清洗了一遍。

    王谈在吏部忙疯了,接着户部也开始忙了起来。

    这些抄家之人的财产都被充公到国库,直接把国库塞满了。

    王谈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自然是国库终于满了,之前耗费掉的银钱都回来了,不用发愁该怎么填满。

    难过的自然是不少有才的官员因为想要仕途轻松一点,就依附索额图和明珠两大重臣,确实比之前轻松,但是如今下场都不大好了。

    明明他们有才能,又靠自身才华,十年寒窗中举当官,却因为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想要再往前一步实在太难了。

    有的人选择慢慢熬,有的人就想要走捷径。

    王谈的一位同乡,当年还是同榜进士,之前依附明珠的时候还来问过自己,被他一口拒绝了。

    如今这位同乡也进了大理寺的大牢,哪怕没丢命,放出来的话,这一辈子也给毁了,不可能再入仕途,甚至连累了子孙后代的名声。

    明珠倒是很快就被放出来了,回到府里闭门不见客,对外说是要养病一段时间。

    他出了大理寺,有种逃出生天的感觉。

    回到府里,明珠沐浴换了一身衣服,听着心腹禀报他在大理寺这段时间的事。

    得知索额图跟他一样倒霉,一起倒下了,明珠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浅笑,却很快收敛了。

    毕竟康熙要出手,想必不只是索额图生活奢靡的关系,估计他暗地里做了什么让皇上极为不悦,才会把人直接弄下去。

    原本两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转眼间什么都失去了,明珠对索额图那点幸灾乐祸,很快也消失无踪。

    不过明珠心里唯一庆幸的是,自己有三个出色的儿子,纳兰家族不至于因此彻底倒下。

    对比索额图,儿子不怎么样,几个兄弟就是拖后腿的,明珠顿时心里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安慰。

    两大重臣倒台,朝堂直接变天了。

    早朝的时候一个个跟鹌鹑一样,都不太敢说话,这让康熙看得心里很是不痛快。

    只有御史上蹿下跳列举余国柱这些年来做过的事,不但卖官,还勒索过江宁巡抚杨斌,被拒绝后羞恼成怒,借着明珠的势力处处打压杨斌。

    此时无人为余国柱求情,生怕康熙的怒火会蔓延到自己身上来。

    康熙回头就跟顾凝宸感慨道:“余国柱此人为官三十六载,前面三十二年都清正廉明,后边四年却跟明珠勾搭上,联手卖官贪赃,无所不为。”

    余国柱有才华,之前又能守住为官的初衷。

    可是在最近几年,他却彻底变了,算是晚节不保。

    可能余国柱身居高位,从一个小山村的失去父母的贫穷小子,熬了快三十年才算出头,却因为过分清廉,年纪大了的时候还是两袖清风,甚至也没能爬得多高。

    其他走了捷径的人,却比自己走得跟高更远,过得也比自己要好,余国柱心里渐渐就开始不甘心了起来。

    后来跟着明珠,有他帮忙,余国柱立刻平步青云,短短几年间就走到高位。

    没人不喜欢捷径,余国柱也不例外。

    等他站在高处的时候,就舍不得往下走,而且上了明珠的船,余国柱也不可能再下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康熙对余国柱的处置,也是没要他的性命,只撤职后打发他回去原籍。

    大臣们在早朝一个劲夸康熙心善,愿意善待犯错的大臣。

    顾凝宸却觉得康熙不是仁慈,而是人死了容易,活着才是受罪。

    这些人以前位高权重,如今失去一切。

    索额图和明珠还是有家族底蕴在,哪怕他们被撤职,这辈子依旧不愁吃穿。

    碍于两大家族,其他人也不敢对他们说什么,最多私下嘀咕几下。

    但是对余国柱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当初走出家乡这个贫穷的村子是因为中举成为了状元,在家乡素有美名,可以说是老乡们心里面的憧憬,地位崇高。

    听闻家乡还为余国柱建了状元坊,鼓励村里读书的孩子以他为榜样,以后也能再出一个状元来。

    如今余国柱却是被革职后送回原籍,乡亲看见他都不可置信,甚至不少人对他既失望又愤怒。

    毕竟因为余国柱的缘故,家乡被人赞誉有加。

    如今也因为他的缘故,家乡这些美誉都要一夜之间彻底失去。

    村里人之后就要抬不起头来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去哪里一听村子的名字就露出羡慕和憧憬的神色来。

    不少乡亲嫁娶比往年容易,十里八乡都愿意嫁女儿过来,盼着以后也能生下一个小状元。

    哪里知道如今什么都没了,余国柱直接把家乡抹黑,村里人也从云端落到泥地里。

    如今遇到村外人,要么低着头不敢看人,要么就不敢报自己村子的名字,免得被人用嫌弃和厌恶的目光盯着。

    余国柱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最疼爱他的舅舅早就去世,舅舅的几个孩子跟他一直跟亲兄弟没什么两样,如今是关上门再也不来往了。

    还有人半夜偷偷去余国柱家里扔烂菜叶和牛粪,觉得他不该回来。

    余国柱住的房子相当不错,早年还是乡亲帮忙修缮一番,如今墙壁上却沾满了各种臭烘烘的味道。

    对养尊处优多年的他来说,这才是折磨的开始。

    康熙哪里会放过余国柱,毕竟他卖官就是挤掉了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寒门子弟。

    每卖出一个官职,就是毁掉了一个寒门子弟的人生。

    这样的人有些不知真相,郁郁而终,有的人知道真相后却被余国柱派人不动声色除掉了。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死了也没什么人察觉,只以为他想不开,因为没高中而愧疚或者悲愤而亡。

    毁了那么多人和他们的人生,余国柱余生就该在骂声中度过,还得永无宁日才行。

    康熙给了余国柱这样的“仁慈”,他这位帝王还得到了一个善待老臣的美名。

    还有人觉得,皇上也太心慈手软了一点。

    顾凝宸却明白,心慈手软这几个字在康熙身上是不存在的。

    他只是用上软刀子,让这些大臣在下半辈子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为了让这些犯错的老臣能过得久一点,康熙还体贴的给几人配备了御医,隔一段时间就去诊脉,务必保证他们能身子康健,好好活着。

    顾凝宸见康熙表面装大方,暗地里咬牙切齿的样子,居然带着几分孩子气的可爱。

    当然余国柱这样的老臣就笑不出来了,余生都要过得如此凄凄惨惨,跟其前半生的风光一对比就更惨了。

    前朝闹哄哄的,后宫清查干净后也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顾凝宸这会儿已经满三个月了,也就没那么爱睡。

    却因为不让费神,她只能偶尔看一会书,实在太闲了。

    于是有一天顾凝宸看着送来的羊毛,忽然就想到编织。

    她让人弄了两根手指头粗的木棍子,把已经纺好的羊毛线在木棍子上编了起来。

    顾凝宸在机械上十分心灵手巧,对羊毛线这种就不是很擅长了。

    她弄了小半个月,只编出一条针脚有点粗的围巾。

    不过算是第一条手工围巾了,顾凝宸就送给了半个月休息来重华宫的四阿哥。

    四阿哥的脖子上被套上这围巾,得知是顾凝宸亲手做的第一件,还特别高兴,笑呵呵带着围巾,哪怕因为重华宫的地龙烧得特别旺,他戴了一会就出汗,还舍不得脱掉。

    顾凝宸哭笑不得,生怕这孩子给热坏了,赶紧给他摘掉围巾,还让金桂收起来,等下四阿哥回去的时候再戴着走。

    四阿哥听了,这才不再继续戴着围巾,还别说,脖子一圈都出汗了,这会儿顾凝宸无奈用帕子给他擦了擦后颈的汗。

    虽然顾凝宸的手工不是太好,做出来的品相很一般,不过胜在是她亲手做的。

    四阿哥欢欢喜喜收下的样子,让她也起了兴致,拿着羊毛线很是努力了一番,开始勾起了手套。

    这会儿还上武课,天寒地冻的,四阿哥的小手都冻红了,顾凝宸就打算给他做一双手套。

    身边人还不让她费神太厉害,顾凝宸只能每天做一点,愣是又做了半个月才做出第一对手套来。

    康熙知道她这阵子跟羊毛线是扛上了,跟内务府要了不少,还让人染色,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做了一条围巾。

    比围脖要长一些,绕起来脖子却很暖和。

    第一件给了四阿哥,他就每天戴着,上课的时候都舍不得摘掉。

    康熙偶尔一次看见,问过后才知道是顾凝宸的手艺。

    说真的,要是绣娘做的,他估计看一眼就嫌弃上了。

    不过是顾凝宸做的,那他就觉得没什么。

    人非完人,要是顾凝宸什么都会,那反而奇怪了。

    不过难得也有顾凝宸不擅长的地方,康熙还感觉挺有意思的。

    他看着顾凝宸换了两根细一点的木棍,又开始奋斗起来。

    费了半个月做出一对小手套,看着就没多大,自己压根就戴不上。

    不过是顾凝宸费心思做的,如果她要送给自己,康熙哪怕戴不上也肯定会好好珍藏起来。

    哪里知道,顾凝宸做的这对手套还是给四阿哥的。

    她让金桂把手套送过去给四阿哥,亲眼看着他戴上,看合不合适。

    要是小了,自己就拆开重新做。

    金桂应了一声,带着手套就去阿哥所找四阿哥了。

    顾凝宸这才发现康熙的面色不是很好看,愣了一下就见他盯着自己手边的羊毛线。

    康熙还幽幽道:“怎么小四有围巾又有手套,朕还一件都没有?”

    闻言,顾凝宸哭笑不得。

    康熙又不怕冷,怎么还跟四阿哥这个小孩子比较,吃醋起来了?

    不过顾凝宸也不能只顾着四阿哥,就笑着道:“我这不是先练练手,给四阿哥做的要小很多。等我熟练了,就能给皇上做得更好看一点。”

    听了这话,康熙这才满意了,又叮嘱道:“做归做,你可别累着自己了,差不多就行。不管你做成什么样子,朕都喜欢。”

    顾凝宸听得笑笑,挑了几个康熙喜欢的颜色,让他选了其中一种,就开始编织了起来。

    虽然康熙不怕冷,不过外边风大,他们的发型还脑袋凉飕飕的,最是适合戴帽子。

    于是顾凝宸就打算勾一顶羊毛线帽子,这个也容易。

    费了差不多半个月,她就做好了,给康熙试着戴上,大小正合适。

    顾凝宸做的是最简单的款式,看着有点简陋了,给康熙戴上后更是如此,跟身上的衣袍压根就不配。

    她犹豫了一下,想要把帽子摘下来,打算重新再做一个花样复杂一点的,被康熙抬手拦下了:“怎么,你说要送给朕的,这就要反悔了吗?”

    这话叫顾凝宸听得满脸无奈道:“皇上,我就是觉得这帽子做得太一般,不如还是等我再练得熟悉一些,做个更好看的帽子给皇上?”

    康熙扶着帽子就说道:“这个就很好,朕戴着很暖和。”

    见他喜欢,还一副收下后就说什么都不肯还回来的样子,顾凝宸就只好作罢。

    她见康熙扭头对着镜子扶正自己脑袋上的帽子,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人如此珍惜自己费心思做的礼物,顾凝宸自然心情颇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