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更合一
万琉哈氏是觉得有钱使得鬼推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没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尤其云贵被围多时,很多做买卖的出不来,连带周边那些专门送货的担夫,赶车的车夫都没了生计。
这都是普通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没有收入,一家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如果冒点险就能送青花料出来,换些银钱,他们自然是乐意的。
不要小看这些百姓,他们平日跟杂草一样不起眼,却最是充满韧性,无论如何都会尽力挣出一条活路来。
康熙却比万琉哈氏想得更多,云贵久攻不下,就是因为易守难攻。
山多,山路崎岖复杂,给将士们带来极大的麻烦。
攻不下,只能围,却得熬着,也不知道要熬多久。
如果能跟里头的人来个里应外合,那就不一样了。
有人愿意送青花料出来,接触后会不会愿意带路,甚至愿意从里面配合
百姓不愿意出头,是为了一家老小,如果给了他们承诺,只要拿下叛军,云贵就能恢复跟以往一样,甚至能免税三年。
能恢复到以往平静的日子,百姓想必很难拒绝。
青花料这个,真是个相当不错的突破之处。
让人假扮商人去接触百姓,也不会引来太大的注意。
之前康熙曾想过用伪装商人进云贵之地的法子,却总缺了一点。
一个商人千里迢迢跑去云贵,要是没想采买当地才有的东西,那就太可疑了。
几个心腹大臣也给了不少建议,都被康熙一一否定了。
他都能怀疑的,云贵那边自然也会,要万无一失才行。
不然打草惊蛇,下一回再用这个法子就不行了。
康熙越想越是觉得可行,唇边的笑意越发深了,再次喃喃重复道“确实是个好办法,若是成了,你这是大功一件了!"
万琉哈氏听得满脸茫然,她刚才说的是买青花料吧,怎么就成功劳了
她一头雾水的样子,让康熙哈哈大笑,伸手摸了摸万琉哈氏的脸颊道∶“好了,朕要召群臣商议,回头成了,多少青花料都让人给你送来!"
李德全一听,早就派腿脚利索的太监去请几位内阁重臣去御书房商议了。
索额图和明珠早朝的时候站在最前面,走的时候也是最早走的。
所以李德全派人赶到的时候,他们的马车都到家门口了。
真是过家门不能入,两人只能让马车掉头回去。
其余几位大臣正埋头苦干编号的事,李光地也被户部尚书拉着不让走,过来帮忙。
李光地在回京的路上听说编号的事,如今细一听,只觉得是个极好的法子。
探子想随意混进来是不可能的,哪怕将领想让自家人冒名顶替也很难,吃空饷那就更不容易了。
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也不知道哪个鬼才想出来的办法。
户部尚书看着四周无人,跟李光地关系还算不错,就小声告诉他道∶“听闻是宫里那位定嫔娘娘想出来的。”
当然,户部尚书更觉得是定嫔说了什么,叫康熙灵光一闪想到用阿拉伯数字。
不过康熙是个厚道人,也没居功,对外只说是定嫔建议的了,实在是很宠这位娘娘了,给她带来了极好的名声。
李光地对这位定嫔很陌生,但是户部尚书提到她的亲阿玛,立刻就想起来了。
毕竟拖尔弼确实是个奇人,在京城这边的友人和同僚的藏书都借阅过了,于是开始伸手向其他外派的官员,可以说是借了个遍。
甚至还会厚脸皮写信给不少曾经见过面,说过几句话的人。
李光地跟拖尔弼就是在京城述职的时候偶遇过两次,打过招呼,再多就没了,还是收到了他的信笺,想要借书。
天知道李光地当时在福建,这拖尔弼的信笺里还提到路费他全出,要的也不是原本,誉抄本就行了。
爱书到这个地步,叫李光地的印象简直不要太深刻了。
所以拖尔弼的女儿想必也是个博览群书之人,听见康熙偶尔提起,就想到解决之法了。
若果不是女儿身,想来这位定嫔指不定也能进内阁来!
康熙爱才,必然不会错过这样的鬼才的!
户部尚书之前跟拖尔弼没打过几次交道,却也被借过书,听李光地一说,也觉得拖尔弼的女儿想必跟他一样爱书。
家里头那些藏书,恐怕父女两个都看过了。
若是如此,万琉哈氏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不意外。
两人正说着话,那边索额图和明珠就回来了,他们不由纳闷。
得知是康熙召见要商议要事,李光地心想皇上下朝后不会又去了重华宫吧
那位定嫔娘娘,这次又要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康熙这次没耽搁多久,很快就赶到御书房,开门见山把云贵运送青花料出来,打算里应外合的事说了。
内阁的几个大臣心里也不住点头,他们之前也提议过不少云贵的特产,却都不太适合。
一是这些土特产不好保存,路上可能就要坏了。
二是云贵围困,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挖光了,想买也得有才行,更不好跟百姓们抢果腹的食物。
不然他们这边出钱要买,那边真有人卖,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反倒让百姓离心。
李光地第一个表示赞同,只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妙极了!
青花料其实在云贵、福建和江西等地都有,然而云贵产出的青花料确实是最好的。
如果万琉哈氏在,那么就会说,因为青花料里面含了天然钴土矿,烧制后会呈现青蓝色。
而云贵的青花料里面,钴土矿的含量是最高的,所以颜色会更鲜艳漂亮一些。
商人的老母亲后年大寿,想要做出寿纹花样,颜色最好看的青花瓷,特地跑去云贵想要更好的青花料,这就说得通了。
能有这样大手笔,只为了给母亲送收礼的商人,会干里迢迢跑去云贵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也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别人只会觉得这商人是钱多烧手了,也会认为他对老母亲一片孝心。
不管如何,纯孝之人还能让人减轻戒心。
这样的商人带着商队过去就合情合理,出高价收青花料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跟云贵的百姓接触,那就更没毛病了。
商人四处打点一番,要进去云贵确实不是难事,跟百姓接触后用金钱打动对方里外配合也更容易了。
当地百姓对山路熟悉,有他们亲自带路,那么能绕开城门进去也不是难事了。
李光地越想越妙,恨不能康熙立刻选上这么一个商人过去。
但是问题就来了,选谁来假装这个商人
索额图和明珠都觉得这个办法极好,却也得有个适合的人才行。
这个人要懂得做买卖,不然闲谈几句就要露馅了。
另外这人还得熟悉青花瓷,对青花料也是如此。
不然他一问三不知,跑过去收青花料只让底下人出面,那本人为何要去,直接让下属去不就好了
如果本人出面,那他对青花料一窍不通,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绽来。
派遣朝廷官员去是不行的,一来可能眼熟,被人认出来。二来他们对青花瓷未必有那么了解,更别提是青花料了。
如果派商人去,怎么知道这商人不会中途倒戈,或者不留神走漏了风声
思来想去,臣子们商议了很久,都没能推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
最后竟是李德全小心翼翼提出了一个人,正是经手青花瓷的皇商林润。
内务府的瓷窑出的瓷器,最好的自然是送到宫里,先给康熙,他留下一部分,剩下的赏给后宫嫔妃或者朝中大臣。
次一些的总不能堆在库房里,宫里也不需要那么多,就交给皇商在宫外做买卖。
这样皇商能挣钱,次等的瓷器不会浪费还占地方,内务府也能收回部分本钱,实在皆大欢喜。
那么多商人却选了林润,就在于他的身份不一样。
如今八旗子弟不能种田不能经商,只能拿朝廷给的禄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要是武艺超群还能从军,军功带来的功绩和赏赐自然能过得很好。
不擅长武艺的,就只能另谋生路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八旗子弟就想到一个办法,收干儿子,或者培养下属,签卖身契,然后让他们出面来经商。
而且八旗子弟是不用交税的,这就让很多商人愿意来依附。
当干儿子算什么,当真孙子都无所谓,只要利益足够大就行了。
哪怕利润是五五或者四六分,但是不用交税,这就相当可观。
林润的父亲当年就是带着家族跟了一位地位不低的八旗子弟,买卖是越做越大,林家原本就是做瓷窑的,对青花瓷尤为熟悉。
索性这位八旗子弟搭了内务府这条线,让林家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成为了皇商。
林润的父亲年纪大了,这事就落在林润身上。
虽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做买卖的手段却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尤其他对青花瓷的热爱也更甚于他的父亲,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又有卖身契在,背叛是不可能的,派林润过去是再适合不过了。
康熙派人把林润叫进宫里来见了一面,林润长得跟他想象中不一样,很多商人白白胖胖,林润却高挑瘦削,甚至带着几分书卷气。
说他是个商人,更像是个文弱书生。
起初康熙问话的时候只觉得林润平平无奇,人是规矩的,回话也谨慎。
但是等康熙谈起青花瓷,只道云贵可能有更好的青花料,需要林润走一趟的时候。
好家伙,林润双眼一亮,马上滔滔不绝,文采飞扬,把康熙上上下下夸了一遍也不带一个词重复的。
康熙想到万琉哈氏书架上那本书,都开始怀疑写的会不会是林家人,怎么那么会夸人了
尤其林润脱口而来,夸得都不带脸红喘气,实在熟练极了,然而那表情和眼神又十分真诚,叫康熙都挑不出错来。
不过他确实对青花瓷相当熟悉,对青花料也是如此。
听康熙形容一番,林润沉吟片刻就道∶“之前有人送来几样青花料,颜色明丽不少。草民看中了其中一种,听闻是云贵的宣威所出,草民正打算走一趟,如今正好。”
正好带着任务去,林润这商队原本打算请的护卫都能省了,还能功劳回来,那就更划算了。
康熙听着发现林润不愧是商人,在省钱方面是不余遗力。
不过林润说得坦坦荡荡的,康熙也没为难他,大手一挥就准了。
康熙派人安排了护卫,让林润事不宜迟,明天就出发。
林润巴不得今天就能出发,麻溜行礼后就回去收拾了。
像他这样经常走南跑北做买卖的商人,在京城呆着的时间就不长,倒是也不大惹人怀疑。
林润得了康熙的密令,对外还是用的那一套理由,就是林老夫人大寿。
也是巧,林老夫人正是明年春天的时候大寿,更叫人不会怀疑了。
当然这是用来糊弄外行人的,同行们可不好忽悠。
林润就私下隐晦暗示宫里娘娘对如今的青花瓷颜色不太满意,内务府就让他这个负责青花瓷的皇商往外走走,看有没合适的青花料送进宫。
言下之意,要是找到,那是大大的有赏。
商人逐利,同行们自然不会怀疑林润特地山长水远跑去云贵找青花料是吃饱了没事干,反而羡慕他有门路,如今得了这差事只怕要赚大发了。
康熙派去的侍卫伪装成镖局的护卫,林润只说是外地的镖局,也没人细究此事,第二天就浩荡荡出发了。
他这边表面找青花料,实际上找人里应外合的事解决了。
康熙龙心大悦,大手一挥就让翰林院第二批书送到重华宫来。
多得万琉哈氏爱看书,给他解决了多少问题
只赏几箱书,康熙都感觉自己有点吝啬了。
他让李德全打开私库,拿着单子看了看,最后挑了一盒子上等珍珠,一对金步摇,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另外还有一小箱子的皮子。
这皮子看着不多,却是康熙之前围猎的时候亲自猎下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最好的几块皮子自然是给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其余的陆续赏赐出去却不多,余下的都在这里了,全一股脑送去给万琉哈氏了。
李德全带着赏赐浩浩荡荡去重华宫,不到一刻钟,后宫所有人都知道万琉哈氏又得了康熙的赏赐,一个个都有点坐不住,恨不能竖起耳朵跑去重华宫听听,这回定嫔又立了什么功劳,或者如何叫康熙如此高兴。
毕竟几年征战,国库越发空虚,后宫的太皇太后都带头要节俭。
后宫的嫔妃们哪怕娘家有钱,手头不紧,也不敢炫富,一个比一个穿得朴素内敛,头上的金簪子都不敢多带两支,就怕太皇太后见她们穿得花枝招展的要不高兴。
皇祖母带头要节俭,康熙自个也不能太奢侈,就连这几年赏给嫔妃的东西也不会特别多。
这回万琉哈氏的赏赐一下子好几样,就叫不少嫔妃侧目了。
有人心里嘀咕,觉得太皇太后要知道,肯定会觉得万琉哈氏不安分,这是让皇上打破之前的规矩,叫太皇太后的节俭成了笑话呢!
康熙也想到这一点,让李德全过去重华宫,他则是直接去了慈宁宫,亲自跟太皇太后提起此事来。
从别人嘴里添油加醋听来的,倒不如他亲自来告知。
太皇太后挥退了宫人,只留下苏麻喇姑在身边,细细听完康熙说的,微微点头道∶“定嫔既是帮上了皇上的大忙,就很该赏才是。”
尤其这解决的都不是小事,不赏万琉哈氏实在说不过去。
而且太皇太后很清楚这个孙子的性情,康熙还是很有分寸的。
云贵那边的事情还没成,康熙才赏了这些。
要是成了,万琉哈氏恐怕在嫔位都呆不久,妃位都能预定上了。
不过康熙的意思是压一压,明年不急,后年再大封也不迟,免得有心人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对万琉哈氏有些不利。
叛军要是漏掉了那么几只老鼠,他们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但对付万琉哈氏的家里人确实绰有余,实在没必要连累她。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道“皇上很是周到,不必担心后宫会有人传出不好的消息来,我也会让人盯着点儿。”
有她这句话,康熙就放心了。
要说的话说完,康熙就没多打扰,很快起身离开,直奔重华宫去了。
他一走,太皇太后就对身边的苏麻喇姑笑道∶“看看,他这椅子都没坐热,想必是迫不及待要去见定嫔了。”
苏麻喇姑笑着道“定嫔娘娘瞧着是个极为聪慧懂事的,主子也是这么觉得,才没多说什么。”
太皇太后轻轻点头道“确实,要定嫔插手朝政,那是大忌。但是她既没要什么好处,也没让皇上安插自家人进来,反而几次给皇上帮上忙,是个伶俐人。”
万琉哈氏这瞧着就像是博览群书,甚至过目不忘,聪明地只略略提醒,就叫康熙醍醐灌顶,几件棘手的事情都能够一一解决。
她的家族并不庞大,在朝中当官的不多,关系十分和睦。
她娘家人也简单,阿玛是个有名的书痴,亦是没什么野心之人,本分得很,想来万琉哈氏的性子跟她阿玛差不多。
想想玻璃工坊建成后,产出的彩色玻璃能卖上天价,万琉哈氏只让皇上把这份分红给阿玛买书,实在是纯孝不过了,又是安分守己的。
太皇太后要年轻的时候,可能还觉得女子不必太聪明,不然知道得太多反而要难受。
但是等到了她这个年纪,只认为女子聪明不是什么坏事,就是得聪明在点子上。
不过后宫大多都是聪明人,佟佳氏把自己身边多年的心腹嬷嬷打发出宫的事,太皇太后立刻就收到消息,甚至都知道这位心腹嬷嬷在佟佳氏面前都说了什么。
佟佳氏如果没有当机立断,太皇太后只怕也会让人找机会把那嬷嬷打发走,下场就未必有如今那么好了。
而且她也会跟康熙提一提,佟佳氏恐怕不太适合独自掌着后宫。
幸好佟佳氏也是个聪明人,没叫那嬷嬷给怂恿而歪了心思。
身边伺候的人心大了,野了,难免心思开始歪了。
但是只要主子的心思立得正,就不会被人带歪了去。
至于独宠后宫一人,就跟顺治帝一样,什么都忘了,最后还要追随宠妃,郁郁寡终,太皇太后就更不担心了。
康熙跟顺治不一样,眼光也不同。
看看如今后宫中美貌的嫔妃不少,但是真正受宠的,却都是聪慧之人。
康熙到重华宫的时候,翰林院已经把第二批书送过来,填满了另外一个偏殿。
万琉哈氏看得心花怒放,眼底笑意盈盈。
看得康熙也跟着一笑“只是这些书,就这么高兴了”
万琉哈氏就说道“还有皇上赏赐的首饰和皮子,我也是极为欢喜的。”
她盈盈一拜来谢恩,被康熙扶着起身,牵着往里走去坐下∶“云贵那边事情还没成,暂时也不能大赏,只能委屈你了。”
万琉哈氏摇头道“皇上哪里的话,全是皇上英明。我只想着青花瓷能更好看一点,卖上个好价钱,却没有皇上这般深谋远虑。"
确实她起初也就是想改良青花瓷的青花料配比,做出更清晰,颜色层次感更好的青花瓷,哪知道在康熙这里就变成围攻云贵、摆平叛军的突破口了
只能说康熙不愧是皇帝,想得够远够深的。
不过康熙能尽快摆平云贵那边,就能腾出手来收复弯岛,接着能解除海禁,增加海运,万琉哈氏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这等于是雪花一样的银子和金灿灿的金子就要飞过来了,她还能分到一丢丢,能不高兴吗
万琉哈氏不知道的是,康熙比她想象中还要大胆,一边出手收拾云贵的叛军,一边已经让施琅连夜赶去福建秘密训练水军,务必在一个月内就能出发收复弯岛。
一个月内既要赶路去福建,又要训练好水军,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换个人可能就婉拒了,然后争取更多时间
但是施琅不,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然后连夜出发去福建。
他跟康熙要的就是一张能毫无阻拦到达福建的路引,一个代表天子的佩剑,还有就是好几匹骏马。
李光地对施琅还是佩服的,他显然是打算一路快马加鞭,不停换马,人却不停下来,用最短的时间拼命赶去福建。
施琅的年纪已经不算小了,还这么拼,实在叫人敬佩。
康熙也觉得施琅心急如焚就是为了能尽快完成皇命,一副不要命的样子。
臣子如此忠心要为自己分忧,康熙也不是个吝啬的,马给的都是上好的骏马,另外派了几个武功高强的侍卫随行。
他还吩咐各地驿站用最快的速度来为施琅传信,这样施琅一边在路上,一边就能写信指挥福建那边的水军如何开始训练起来了。
康熙虽然想得算周到,却还是相当疯狂,等于让施琅跟时间赛跑了。
送书的太监很快就退下了,万琉哈氏带着康熙过去整理好的偏殿,崭新的木架上,一本本书摆得是整整齐齐。
她粗略看了看,发现这些书的种类跟之前送来的完全不同,可见翰林院挑书的时候还是用心了的,没敷衍送来重复的书籍。
书的种类简直五花八门,万琉哈氏随手打开一本看了看,这居然是一册棋谱。
康熙凑过来看了一眼,笑着问道“你的棋艺如何,跟朕来下一盘”
万琉哈氏一愣,她还真不知道自己的棋艺是什么水平。
当然她会下棋,就是没跟人下过。
那时候自己在研究院,唯一的兴趣就是休息的时候跟主电脑ai下围棋。
其他人忙着做项目,要么废寝忘食,要么偶尔休息也是倒头就睡,也就她忙里偷闲不睡觉还有心情下围棋。
找不到人,她就只能跟电脑下棋了。
万琉哈氏这时候只能含糊答道“皇上,我以前都是一个人下棋居多。”
这样也没说谎,毕竟al电脑也不是人。
一个人下棋,那就是自己跟自己下了。
康熙有时候也会如此,毕竟跟大臣下棋,谁都不敢赢他,一个个都让着自己,那就下得有点没意思了。
还不如他对着棋谱琢磨着自己下,对手也是自己,还别有一番意思。
这时候康熙的心情不错,想着万琉哈氏的棋艺要是一般,他让两个棋子也无妨。
重华宫里没有围棋,李德全麻溜从别处要了来,把白玉棋盘摆在桌。
康熙随手拿了黑棋子,那么万琉哈氏就是白棋子了。
他有意让着万琉哈氏,就让她先走。
万琉哈氏就不客气了,抬手就放下棋子,这姿势是一点都不标准,整个棋子就放在棋盘上。
按理说经常下棋的人,都会两指捏着棋子放上去的。
她这生疏的姿势,一看就是不怎么下棋的人。
康熙倒是不意外,毕竟后宫嫔妃里喜欢下棋的就不多,甚至可以说会下棋的就没几个了。
万琉哈氏一看这姿势不熟练,但是放棋子的位子一眼就知道确实是下过棋的,而不是乱来。
康熙跟着下了棋子,其实放得还挺轻松,毕竟跟妃嫔下棋说是打发时间,更多是情趣了。
然而等他下了十几步之后,就能看得出来,万琉哈氏不但会下棋,而是这棋艺的水平相当厉害。
康熙的每一步仿佛都被万琉哈氏预先看破,他不得不想法子破开走另外的路,然后又被她预料到,先一步堵上了。
这还真有几分棋逢敌手的样子,康熙的目光渐渐认真了起来,下棋的手放得是越来越慢。
殿内很安静,连掉跟针只怕都能听见。
守在门口的小太监呼吸都不敢大声一点,生怕惊扰了里头的康熙和万琉哈氏。
就连李德全也是放轻了呼吸,一点声响都不敢有,免得打断了康熙的兴致。
他在康熙身边多年,也是陪着看过康熙跟别人对弈。
看得多了,李德全虽然对围棋不算特别精通,但是眼力劲已经不一样了,能看得出万琉哈氏的棋艺竟然相当厉害。
他已经很久没见过康熙有这么认真专注的眼神来对弈了,很多时候都带着一点漫不经心。
如今康熙倒是兴致盎然,指尖捻着黑棋子想了一会这才放下。
万琉哈氏只看一眼,立刻就放下白棋子,仿佛想都不用想。
不过后来她放棋子也渐渐慢了下来,到最后两人一动不动足足一刻钟,万琉哈氏才无奈说道∶“皇上,是我输了。”
康熙点点头,明白他只能算是险胜。
哪怕他依旧跟以往一样赢了,但是这盘棋下得畅快淋漓却是以前没有过的,于是笑着道“你这棋艺相当不错,是跟谁学的”
万琉哈氏摇头道“我就是自个瞎捉摸的,喜欢把知道的棋谱都背下来了。”
这背下来的当然不是看的棋谱,而是al每次下棋呈现的棋谱。
她刚开始每次都输棋,实在气不过,就开始把ai的棋谱背下来,渐渐摸索出来,之后下棋也是有赢有输了。
万琉哈氏想着自己背了一堆上下三千年最厉害的棋谱,赢过康熙应该是可以的,哪知道最后还是输了。
不过输得也不算难看,她还是心满意足的。
康熙还有点意犹未尽,想着御书房里也没什么紧要的折子要处理,于是继续跟万琉哈氏对弈起来。
两人下棋足足好几个时辰,简直杀了个天昏地暗。
万琉哈氏连续两盘还是输了,绞尽脑汁要杀回去,还真给她险胜了一回。
但接下来她还是输,万琉哈氏不由郁闷,康熙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跟al一样厉害
康熙越是下棋也越是心惊,这万琉哈氏是怎么学的,棋艺竟然能跟他不相上下
万琉哈氏是越挫越勇,康熙是越下越是起了兴致。
要不是李德全提醒要用膳了,估计两人还能继续下好几个时辰不停下来。
万琉哈氏抬起头,才发现窗外居然开始暗下来,这是快要天黑了。
两人居然下了好几个时辰的围棋,难怪她感觉脖子都有点酸疼,估计是因为一直低着头下棋的缘故。
康熙还没下过瘾呢,自然没打算回去,就留在重华宫用晚膳了。
御膳房那边得令,太监们赶紧提着食盒匆匆赶去重华宫,后宫嫔妃很快都知道了。
惠嫔下午的时候去荣嫔的钟粹宫说说话,两人最近走得挺近,心里也焦虑,索性彼此走动的比以往要多了。
之前荣嫔去了惠嫔的延禧宫,今儿惠嫔就去了荣嫔那里。
底下的太监见着御膳房的人,就进来禀报了。
荣嫔挥挥手让宫人下去,扭头对惠嫔叹着气道“听闻皇上过了午时就去了重华宫,一直留在那边,如今还留下用膳,指不定还会留夜。”
惠嫔抿着唇,无奈道∶“皇上如今正在兴头上,新鲜着呢,自然对定嫔宠得很。”
她心里有点酸,毕竟两人最受宠的时候也没有万琉哈氏这个待遇,就只能嘴硬逞逞能了。
荣嫔一听惠嫔这话,酸得都能直接蘸饺子吃了。
她比惠嫔要淡定得多,毕竟自己当年比惠嫔还要受宠,生的孩子也是最多的,可惜最后都没立住。
经历了这么多,后宫的新人跟笋尖一样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还一个比一个年轻漂亮会来事,荣嫔早就知道皇帝的宠爱很难在一个人身上长久,早就看淡了。
而且如今最紧要的是让自己膝下的儿子和女儿能够平安长大,荣嫔一颗心思全在儿女身上,也没再跟年轻那会儿一样盼着康熙能多宠爱她一些的。
她反过来劝着惠嫔道“都这么多年了,你也该看开了,后宫如今是百花齐放,很难有一枝独秀的时候。”
这话说得是太皇太后绝不会让一个嫔妃彻底占住了康熙的心思,想要独宠后宫的。
而且这几年受宠的德嫔、宜嫔和庶妃钮钴禄氏,也绝不会允许万琉哈氏一人独大。
加上康熙有意雨露均分,所以后宫嫔妃们的关系一直不错,哪怕稍微有点合不来,也不至于互相下死手,表面的关系还是过得去。
荣嫔说到这里,放轻了声音∶“我得了个不确切的消息,据闻赫舍里氏明年会送一个姑娘进宫来。”
惠嫔整个人都呆住了,赫舍里氏会送的自然是那位先皇后的亲妹妹了,那才多大点人儿,竟然要送进宫里来
不过她也能明白赫舍里氏的担心,毕竟太子如今年纪还小,赫舍里氏就没别的嫔妃在后宫。
一来太子太小不可能出宫,根本接触不了,二来康熙身边,也就后宫娘娘里面没有赫舍里氏家的人。
哪怕有索额图在,他也在前朝,不可能去后边跟太子来往。
等太子长大才行,但是中间至少还有小十年的功夫,恐怕跟赫舍里氏的关系只会更加疏远。
更别提后宫有个赫舍里氏的娘娘在,也能照顾太子一二,于是赫舍里氏这是急了。
荣嫔见惠嫔的脸色都变了,声音更是低了下去“这事说不准,毕竟皇上还没点头。”
康熙点头了,赫舍里氏才能送人进宫来,不然都是一场空谈了。
惠嫔点点头,又忍不住叹气道“哪怕是赫舍里氏家的姑娘,只怕也是身不由己的。”
荣嫔也跟着感慨"谁说不是呢"
被这么一打岔,惠嫔心里的酸意都下了去,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想看好戏的心情。
要是赫舍里氏家的姑娘明年也进宫来,这后宫就要热闹了!
宜嫔如今不动,也是因为快生孩子了。等明年春节生下孩子出了月子,她就能跟万琉哈氏一较高下,不让万琉哈氏继续独占鳌头。
这会儿生孩子要紧,宜嫔自然是不着急的。
听说慈宁宫那边已经收拾好了,下个月就会把宜嫔接过去。
稳婆和奶娘都是皇太后亲自挑选的,惠嫔思及此心里又忍不住泛酸了。
她当年生孩子的时候可没这个待遇,宜嫔虽然舍下了一个孩子,却得到了皇太后这么个厉害的靠山。
反正宜嫔还年轻,以后还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哪怕这会儿肉疼,估计也认为是值得的。
毕竟后宫的女人生孩子真是九死一生,哪怕生了,孩子要养活也不容易。
慈宁宫不说别的,就是守得跟铁桶一样,宜嫔想必能平安生下孩子,孩子也能平安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