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邓太监一看万琉哈氏看向后边的样子,就猜出她的心思,连忙笑着解释道:“皇上听闻定嫔娘娘累了,睡到快午时才起来,叫奴才也不能打扰,这会儿才来。”
他也不多寒暄,开门见山道:“皇上见这天越发凉了,重华宫离着御膳房有些远,饭菜送过来只怕要凉了,再热一热这味道就差了些。”
所以康熙就派人来收拾重华宫的小厨房,另外派了一个御厨和两个杂工过来。
邓太监身后跟着那么多人,除了帮忙打扫小厨房,就是把炉灶上的锅、厨具、碗碟等物送过来的。
另外还有新鲜的食材和调料,都分门别类,等收拾好小厨房后再送来。
万琉哈氏不由感慨,康熙这人能处,该体贴的时候真是体贴到极致了。
估计是她昨晚和今早给的提议不错,让康熙龙心大悦?
看来后宫跟职场一样,只要让大老板心里高兴,他就能让万琉哈氏更高兴。
生活条件在一步步改善得更好,万琉哈氏再高兴不过了。
想想只要用用她的脑瓜子,想一点聪明的办法,就能让大老板康熙满意,自己就能过得更舒服,何乐而不为?
邓太监带来的人手足够多,也就不必费太多时间。
毕竟宫人们的手脚再轻还是会发出声音,吵着万琉哈氏就不好了。
金桂不放心,亲自带着月莹过去盯着。
清霞和文雪就留在万琉哈氏身边伺候,后者也就去偏殿的小藏书阁,优哉游哉把之前那本书继续读完。
她书还没读完,邓太监那边就把小厨房整理好,来跟自己告辞了。
别人辛苦办事,手脚还如此麻利,万琉哈氏自然是个大方的,让清霞给邓太监一个厚厚的荷包。
邓太监笑眯眯收下,一口气说了不少好话,这才带着人离开了。
金桂过来禀报道:“主子,小厨房收拾得极为干净整齐,另外御厨和两个杂工要来给主子请安。”
以后这三个也是重华宫的人了,万琉哈氏作为重华宫的主人,他们自然得过来见一见,万琉哈氏也能认个熟脸。
当然几人就打个照面,至于万琉哈氏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偏好这些。
御厨也不会失礼当面来问,询问万琉哈氏身边金桂这个大宫女就足够了。
万琉哈氏照例给几人塞了荷包,就当是见面礼了。
御厨是个微胖的中年人,应该在御膳房呆了不短的时间。
万琉哈氏简单问了问,就知道这御厨姓杜,在御膳房呆了足足二十年。
自然这二十年里头,当杂工的时间多,后来被其中一个灶头的二等御厨看中收做徒弟,又学了些年头才能在御膳房站稳脚跟,五年前才拥有了自己的灶头。
两个杂工自然是杜御厨在御膳房里用惯了的,也就一并跟着过来了。
问完话,御厨就带着杂工退下了。
金桂跟着进来,小声说道:“刚才奴婢见主子送出去不少荷包,这匣子里的碎银子却不算多。”
除了德嫔之前给的一些,已经花费得差不多了。
再就是佟佳氏赔罪送来的银两,也消耗了不少。
因为各处打点,比如御膳房想吃点心得是另外的价钱。
每次给的不多,可是积累起来,花用得就不少了。
如今每次赏赐还得给荷包,金桂看着钱匣子肉眼可见变空了,忍不住心焦了起来。
这钱匣子是金桂管着的,她最是清楚,每天都要数一遍,恨不能一块碎银掰成两半花。
万琉哈氏晋为嫔位,内务府也会来事,直接就把嫔位的二百两年俸送来了,而不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少的补上。
这简直送到万琉哈氏心坎里了,不然要少上一些。
但是二百两看着多,花起来也是快。
前前后后重华宫改了不少地方,每次来人都得给赏钱,简直如水一样的花出去。
万琉哈氏听着点头,安抚金桂道:“不必担心,咱们很快就有进项了!”
金桂一愣,满脸疑惑道:“主子,这进项从哪里来?”
她是了解万琉哈氏的娘家,阿玛是个书痴,不说挣钱,不花大价钱买书就不错了。
额娘是个操持家里的能手,却也只能勉强维持,多一点点积蓄基本上都一股脑给了万琉哈氏带进宫里来。
这几年下来,万琉哈氏也花用得差不多了。
万琉哈氏说完,才忽然想到她之前在康熙面前大言不惭,说自己不缺钱,彩色玻璃的分成通通送去给她的阿玛就行了。
如今看来宫里处处都要花钱,就是这小厨房虽然康熙帮着收拾,也让御膳房那边每天送新鲜的肉菜过来。
那送东西来的人跑一趟,怎么都得给点跑腿钱吧!
哪怕不用每天给,每个月总要给一点意思意思。
再就是万琉哈氏如果想吃其他新鲜的,就得从御膳房那边出钱买才行了。
总不能杜御厨凭空变出来,他也没有手段能从宫外弄到新鲜的食材啊!
年俸再多,也得等下一年才会再送。
这么一来,万琉哈氏忽然发觉自己居然紧巴巴的,年俸得斟酌着用,不然之前挥霍得痛快了,后边就没钱能用了。
像极了以前在大学时候的生活费,月初总是最多的,于是吃什么买什么都特别大方。
等到了月底,余额见底,只能啃馒头或者一天吃一桶泡面熬过去了。
以前就算了,有舍友接济一下日子也能勉强过下去。
如今原身这身子骨怎么都得小心温补起来才是,隔三差五要喝一碗人参鸡汤,人参就得出钱买了。
她不由懊恼,早知道自己之前就不要嘴快,把分红全给了家里。
不过家里要收到这笔钱,应该也会给自己送一点来?
只是康熙暂时该是腾不出手来办玻璃工坊,那么分红的事指不定要好几年之后了。
等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要凉了,万琉哈氏皱着眉头问金桂道:“这年俸年底给了,那明年还会再给吗?”
内务府究竟给的是今年的年俸,还是明年的?
是每年过年之后算新一年,是不是还能再拿一回?
这事金桂还真拿不准,还是文雪要了解一些,小心翼翼答道:“主子,内务府该是提前把明年的年俸送来了。”
所以这年俸得紧着用,花的是明年的钱了!
万琉哈氏听着脸都要黑了,内务府这算盘打得够响的,看着像是做好人先送来年俸给她解了困窘。
但是内务府却丝毫没提过这是明年的钱,这不是提前透支了吗?
前提透支一时爽,后边就要凄凄凉凉了。
万琉哈氏感觉耳边都能放个曲子:小白菜,地里黄……
她摇摇头把这个悲惨的背景音乐甩掉,不行,得自救!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万琉哈氏把这些誊抄本找个理由送去家里,让阿玛带人誊抄,然后在宫外弄个图书馆,每次借阅只要给一笔钱。
虽然不多,也能积少成多,加起来也不少了。
不过康熙知道后,是要打死她还是打死她呢?
万琉哈氏否定了这个办法,风险实在太多了,而且这些孤本很多是翰林院不外借的,她却弄出宫外当图书馆外借,这不是得罪了所有去翰林院看书的官员吗?
他们辛辛苦苦借不了,宫外的人随随便便能借,御史不骂死她才怪了!
万琉哈氏换了一只手托着下巴,盯着窗外开始发呆,脑瓜子转个不停。
要是她把康熙实验室那个还是空的地球仪给弄好了,康熙会不会一个高兴就给自己很多赏钱?
这也不是不行,但是问题来了。
万琉哈氏一个大门不迈小门不出的满族姑奶奶,究竟怎么知道国外那些几大洲的情况,还能画出那么完整的地图来,这不是表明她有问题吗?
这个办法只能继续放弃,她盯着窗户,看来得找个办法让康熙提前开始烧制玻璃。
借口其实也是有的,康熙不是打算要解除海禁了?
而且他还想让海商们互相残杀,啊不,是让他们互相监督,诱饵就得够诱人才行。
光是瓷器和茶叶,刚开始还能吊着这些海商,但是总归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海商们私底下指不定能想什么法子弄一点,也能做这个买卖。
毕竟他们只要把货物运出去,光是欧洲喜爱茶叶,多少钱都愿意买下来。
哪怕只有一点点,海商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但是彩色玻璃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在欧洲那边就是教堂独有的象征。
贵族们自然想拥有,但是教堂的人当然不乐意。
如果有人能烧制出跟教堂差不多的漂亮彩色玻璃,这些贵族哪怕倾家荡产都会想买下来。
有需求就有供应,海商们不杀红眼想抢这个采买的名额才怪!
但是要建造玻璃工坊,就得从头开始,哪怕立刻开始,费的时间也不会短。
再收集一下各种材料,没个一年半载的功夫实在够呛。
万琉哈氏沉吟了一会,想到另外一个可以立刻着手改进的地方,那就是青花瓷。
如今青花瓷的石料用的比较多的是两种,一种是平等青,又叫做陂塘青,产于江西。
这个青花料的好处就是产量多,烧起来不麻烦。
缺点就是这种做瓷器,烧制之后花纹会变得有些模糊。
当然这个模糊对比之前用的另外一种青花料麻里清要好多了,麻里清烧过后更加模糊,简直就跟一千度近视摘掉眼镜后看的那样,模糊一大片。
在明朝刚开始的时候还用麻里清,这是元代的时候波斯传进来的。
除了模糊之外,优点也很显著,就是颜色非常浓烈显眼。
后来有了平等青,麻里清就立刻退出舞台了。
万琉哈氏想了想,如今烧制青花瓷用的青花料该是浙青或者石子青。
这两种的好处也是有的,石子青产量多很便宜,从宫里烧制,渐渐流入民间。
一直到民国的时候,很多青花瓷还是用的石子青。
浙青的优点则是能够浓墨相宜,跟国画一样。
青花瓷上的图案像是山水画一样,远则淡,近则浓,极为漂亮。
宫里用的最多的,也是浙青。
但是这些都比不上后来用的珠明料,它最妙的地方,就是能混合其他青花料,然后大幅突出它们的优点。
比如珠明料混合了石子青,瓷器表面就会有明暗的层次感。
再混入浙青,瓷器颜色的深浅更明显,最深的蓝色就跟蓝宝石一样美。
如此好的青花料,康熙要是给瓷器用上,想必就能做出更美的瓷器来。
不管是赏人或者留在身边品赏,那都是极为适合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万琉哈氏要怎么自然而然跟康熙提起改进烧制青花瓷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