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送豆腐
两条鱼扔进水桶,石秀兰也不觉得手上沾了水冷了,带着叶微就往家走,大步流星,硬是迈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还怪有气势的。
母女俩回到家,把鱼放进厨房的水盆里,连虎头都坐不住了,握着铅笔来看。
“鱼!姐你抓到鱼了!”
虎头看着在盆里游动的两条鱼,睁大了眼,激动地大喊道。
“嗯,我们这几天就能吃鱼了,”叶微也颇为满意,吃好喝好,虽然生活环境还有待提升,但也还不错了嘛。
虎头用充满孺慕的眼神看着叶微,“姐,你好厉害,又能抓鸡又能抓鱼。”
比队里其他孩子的姐姐都更厉害!
叶微厚脸皮地点头,接受了虎头的赞美,谦虚道:“姐只是有亿点点厉害。”
虎头没听懂,嘿嘿的傻笑,又蹲下来,盯着水盆里的两条鱼流口水了。
“姐,这是什么鱼啊?”虎头不认识,家里这几年没咋吃过鱼。
石秀兰刚出了厨房,叶微蹲下来,轻声给他解释,“这条大的是镜鲤,是鲤鱼的一种,在我们本地叫三道鳞,这条小的叫岛子鱼,都很好吃。”
虎头似懂非懂,但他知道了这两条鱼都很好吃!
石秀兰下午就把岛子鱼做了,难得多放了点油,用了大酱,烧出了一锅颜色酱红的鱼汤,闻着就鲜香扑鼻。
七十年代第一顿鱼肉!
叶微食指大动,接过石秀兰递来的贴饼子,这是生的玉米面面糊在锅边贴了一圈,等鱼汤炖好了,贴饼也就熟了。
铁锅炖鱼贴饼子,这可是地道的东北美食!
因为冬天不干农活,家里是一天两顿饭,可叶微觉得,如果天天第二顿都照着这个标准吃的话,也不是不行。
石秀兰心里高兴,又有些不满意似的,说道:“要是有块儿豆腐和粉条就好了,加在炖鱼里,比鱼还好吃呢!”
叶微赶紧夸奖她,“就凭妈的手艺,光炖鱼就够好吃的了。”
石秀兰还怪不好意思的,坐下,给叶微夹了一筷子最嫩的鱼肚子肉,“快吃,天冷了凉的快,凉了就不好吃了。”
转头,石秀兰给虎头也夹了一小块,“你姐好不容易钓上来的呢,河边那么冷,多让你姐吃点儿。”
虎头笑嘻嘻点头,实际上他都注意到了,妈吃肉吃的最少,姐吃得多,但也总给妈和他夹肉呢!
叶微先咬了口玉米面贴饼,靠在铁锅的那一面香脆,浸在鱼汤里的那一半松软入味,简直了,一下把这个普普通通的饼子升华了!
再吃一口鱼肉,没有一点腥气,又香又嫩,在舌尖一抿几乎就化开了,只留下满满鱼的鲜香和酱的咸香。
“好吃!”
炕上的三个人内心是同一个想法。
最近也吃了好几顿鸡肉,叶微没刚开始那么馋了,细嚼慢咽的,就着贴饼吃鱼肉。
最后,三个人连汤汁都用饼子抹干净吃了,光溜溜的粗瓷盘子,跟刚洗过似的。
叶微咂咂嘴,这条鱼太小了,没吃饱。
石秀兰也是这么想的,但她更懂得节省,掰着手指头算道:“剩下那条三道鳞砍成三半,留一块儿冻在雪里,我们过年吃。”
年年有余,这样明年肯定日子更好。
东北的冬天太冷,没暖气,叶微和虎头都搬到了正屋住,这样就不用多烧两个屋的炕。
第二天下午,叶微正在炕上教虎头念诗,她教学的进程挺快,已经学完一二三四五六七了,今天换个口味,教他读一读李白的《静夜思》。
这可是华夏小孩启蒙必学的第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叶微跟个老学究似的,晃着脑袋读诗,虎头也学着她的样子,脑袋晃得一模一样。
姐弟俩一个模子出来的调皮。
院子门口的陈温均听到她脆甜的嗓音,脚步一顿,扣了扣门,惊动了正喂鸡的石秀兰。
“呦,陈知青你咋来了?”
石秀兰一转头,看见了穿着黑面棉袄的陈温均,这两天雪不大,细细纷纷的,在他肩头落了一层,耳朵都冻红了。
陈温均手里端着个碗,上面又倒扣了个碗,他笑着说:“上午我了趟第二大队,正好买了两块豆腐,给婶子送一块。”
第二大队的确有个会做豆腐的老婆婆,每年冬天都会做一板,私下里会有人找她换豆腐,但都得提前说好的,还很麻烦。
石秀兰怎么好意思收,赶紧摆手,“豆腐这么金贵,婶儿怎么能收,你快拿回去自己吃吧。”
陈温均直接把碗塞进了石秀兰手里,“来下乡这段日子,婶子家帮了我不少,您收着吧,不然我也于心难安。”
石秀兰端着豆腐,有些犹豫,黄豆这东西不便宜,又很难弄到,豆腐也变得金贵,大妮儿上回吃豆腐还是前年呢。
想想叶微,石秀兰还是厚着脸皮收下了,“那你等会儿,婶子给你拿钱。”
她板住了脸,一幅不准不收的样子,“你要是不收,婶儿也没脸拿你的豆腐了。”
陈温均笑着点头,被石秀兰拉进了正屋,“你先进屋暖暖,这天太冷了。”
外间的炉子里烧着火,上面架着烧黑的铝质水壶,冒着热水汽,推开门,一进里间,一股暖意就扑面而来。
叶微坐在炕上抬头,有些惊讶,“陈知青怎么来了?”这还是两人下雪后第一次见面呢。
石秀兰跟对待亲近小辈似的,有些嗔怪地说:“陈知青大老远去第二大队换了豆腐,还给了咱一块儿呢。”
现在,石秀兰是真把陈温均当自己人看了,真心换真心,这孩子多有心呢,买块豆腐还记着她家。
好吃的嫩豆腐!
叶微眼前一亮,笑得露出俩酒窝,跟盛了蜜似的甜,“陈知青人也太好了吧,你快坐会儿,我给你倒杯水。”
陈温均顺着她坐在炕边,他看着石秀兰去拿了钱来,也没拒绝,直接收下了。
他就是想来见见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