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让太阳站下! > 第34章 李善长

第34章 李善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私塾内,朱元璋打量着这摆满了案牍和垫子的大院子。

    奇怪的是,明明已经摆满了桌子。

    可是却没有一个学生。

    似乎,这里的主人在等,等一个学生的入座。

    很显然,现在,这个学生,他来了。

    中年文士看了朱元璋一眼,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讲着高祖本纪。

    朱元璋也没有贸然出声,而是自顾自的找了个位置坐下。

    当听到刘邦他老母和龙交合生下刘邦的时候,不由得轻笑了两声。

    这声音被台上的中年文士听见了,也放下了手中的书。

    看向了朱元璋。

    “你,在笑什么?”

    中年文士面色不悦的问道。

    朱元璋连忙讪笑一声,解释道

    “没,先生咱就是好奇啊,这龙和人,他怎么就生了个人儿子?先生,咱没有侮辱高祖的意思,咱这辈子最佩服的皇帝就是高祖了,起于微末,却能荣登大宝。”

    中年文士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就准备继续去讲课。

    “诶,先生,别走啊,咱还不知道先生名讳呢。”

    朱元璋此时就好像化身舔狗一般,追着中年文士一阵纠缠。

    中年文士似乎是被他纠缠的不耐烦了,最后冷冷的抛下一句。

    “在下,李善长。”

    “李善长李先生,先生别走,咱有点事想与先生相商。”

    朱元璋喃喃着,对着李善长又是一阵穷追猛打。

    朱元璋可以发誓,他当初偷看地主家闺女洗澡都没这么坚持。

    “何事?”

    李善长也知道,自己是跑不掉的,只能冷冷的问道。

    朱元璋见李善长终于愿意听自己叨叨两句话了,这才悻然一笑,随后说道

    “先生,咱朱元璋,刚起兵不久,虽然有了点气候,但是咱知道,咱这点气候在那些大人物面前,压根就不算什么,说是气候,其实跟流寇也没什么区别。”

    李善长点点头,依然是那一副傲然的语气。

    “看来大帅还没有被那一声声大帅喊昏了头,尚还有些自知之明。”

    朱元璋也没有生气,他知道,自己若是想要做一番大事业,此人不说必不可少。

    却也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助力。

    所以,只要能拉拢这个李善长,别说什么被骂了。

    就是唾面自干,也不是不行。

    “先生,咱也知道,咱没啥文化,就是想为天下百姓打一个太平世界出来,先生你知道不,当年咱爹娘死的时候,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差点凑不齐,当时整个家里就只剩下了十二颗稻。”

    朱元璋说着,还一边抹着眼泪,一副十分伤心的样子。

    事实上,他也确实十分的伤心,当初要不是有邓儒,他的父母可能真的就草席子一卷,就给扔乱葬岗了。

    李善长听了,似乎也有些动容,于是乎,他伸出了三根手指。

    “既然大帅说想要给天下百姓打一个太平,那么,能否先给定远县的百姓,那么一点小小的太平呢?在下已经算过了,定远县粮仓有六千担粮食,大帅只需要拿出三千担粮食,足够全县百姓吃上四顿饱饭了。”

    朱元璋愣了愣,面色开始为难起来。

    “先生,这,不瞒先生,这是元璋的军粮,这一担粮食,能卖四十两白银,元璋日后的军费可全依靠着六千担粮食了。”

    不是朱元璋舍不得,而是对于他来说,这六千担粮食,实在太过重要。

    有这些粮食,他的麾下,完全可以鸟枪换炮了。

    李善长闻言,脸色带着些遗憾。

    那种,本以为捡到稀世珍宝,结果捡起来却发现是一个玻璃盖子,甚至一坨屎的遗憾。

    双方都沉默了一会,最终,李善长大笑了几声。

    随后用三根手指在朱元璋面前甩了甩,开口讽刺道。

    “原来大帅的太平盛世,不过三千担!”

    “三千担!”

    说完,便大笑而去,也不理会朱元璋的挽留。

    在他的眼中,朱元璋已是朽木,朽木不可雕。

    太平盛世三千担

    这两个反差极大的字眼在朱元璋的脑海中旋转着。

    他似乎想要悟透什么,却总是抓不住那一闪而过的灵光。

    太平盛世,太大了。

    三千担虽然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是一辈子也吃不完的粮食。

    但是,对于太平盛世来说,仍然还是太小了。

    “粮食一辈子吃不完,太平盛世,百姓,人心!”

    一瞬间,朱元璋悟了。

    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将自己的视线从凡间抬到天边。

    如今又花了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将自己的视线从天边垂落凡间。

    天下太平是什么?

    如果自己连定远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的太平都给不了。

    那还说什么天下太平?

    那天下太平的口号,又是何其的可笑?

    什么是天下太平?

    很久前,邓儒告诉过他,天下太平是科技昌盛,民智通透,四海宾服,万邦朝圣。

    可是现在,他有了更好的感悟。

    所谓天下太平,不过是百姓手中的一碗饱饭。

    仅此而已。

    私塾外,徐达等人见朱元璋从里面走了出来。

    “大哥!”

    徐达迎了上去。

    朱元璋摆了摆手,翻身上马,口中说道

    “让常遇春带一批人,告诉百姓,咱们,要发粮。”

    “啊?发粮?大哥,这可是咱们的军粮啊?”

    徐达不解了,他们打下定远县是为了啥啊?

    不还是为了这口粮食么?

    如今朱元璋却要把他们拼命打下来的粮食分给百姓?

    那弟兄们又能吃什么呢?

    “啊什么啊?咱告诉你,不仅要发粮,而且还要全部发完,就留一千担做军粮。”

    朱元璋横眉扫视了徐达一眼,徐达心里发虚,但却还是依旧坚持道。

    “大哥,不行啊,这五千担粮食要是全发了,咱们就只能吃半年了啊。”

    “是啊,大哥,三哥说得对啊,这不能给啊。”

    常遇春也和徐达站到了一起,这六千担粮食是他们的根本。

    不管是换钱买铁铸造武备,还是直接拿来当军粮,都能给他们带来一个质的提升。

    “咱说放粮,那便放粮,你们要是还认咱这个大哥,那就乖乖的放粮!”

    朱元璋呵道,他知道,自己目前只能拿大哥的身份来压这几个家伙。

    不然的话,他们是绝对舍不得这六千担粮食的。

    这帮子莽夫也不懂得拉拢民心。

    这不是他们蠢。

    毕竟要是真的蠢的话,不可能跟着朱元璋一路打下那么大的基业。

    天才跳不出时代的局限。

    却可以跳出阶级的局限。

    但是徐达他们并不是天才,他们只能算是聪明人。

    他们还跳不出自己阶级的局限。

    看不懂所谓的收买人心,他们只会打仗,砍人。

    可以说是天赋点全部点在了这上面。

    徐达等人见朱元璋如此坚持,甚至不惜呵斥他们。

    心里虽然万般不愿意,但还是应了下来。

    毕竟朱元璋是他们的大哥,大哥发话,他们也只能听了。

    于是,翌日清晨

    定远县的百姓们从战争的惶恐中醒来。

    便听到街上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

    “咱们大帅请乡亲们去城门一叙!”

    百姓们闻言纷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这位攻占了定远县的大帅想要干些什么?

    但是这位大帅请所有百姓过去,他们也拒绝不了。

    很快,定远县的大部分百姓都聚集到了城门口。

    只见城门口此时已经搭起来了一个简易的高台。

    而一位穿着甲胄的英武青年就站在高台上。

    端的是威武不凡。

    朱元璋看着下方的百姓已经差不多到齐了。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诸位乡亲们,咱朱元璋,起兵伐元,为的,是给大家一个太平日子,乡亲们看!”

    朱元璋说着指了指高台的另一侧。

    百姓们顺着朱元璋指的方向望去。

    瞬间,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珠子。

    有的人甚至口水都流了一地。

    有些骨瘦如柴的百姓,瞪大的眼珠,那模样,就仿佛地狱中的饿鬼一般。

    朱元璋看着那些骨瘦如柴的百姓,不由得叹了口气,在心中感慨着

    “难怪先生让咱分给百姓们粮食,天下太平,原来真的,不止是口号而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