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兵起之时
(扬州江阳县内)
曾伯阳看着中央发来的几封电报,眉头紧皱,有些焦急地问了问此刻正在身旁的学识官贾魏。
“上神大人不给我们援助,中央也劝我们放弃,你看我们现在怎么办呢?”
贾魏嘴角一翘,若有所思道:“依我看呐,现在全国的革命热潮已经如火如荼,不可就这样停下啊,至于‘白坤’大人的意思,应该是让我们靠自己吧,或许,等我们有了一些成绩后他会帮助我们也说不定…”
曾伯阳:“我再回复电报时,中央已经没了消息,看来,我们被背叛了啊。”
贾魏:“他们那几个本来就不靠谱,一个个家里都是贵族、地主的,怎么可能真的心系革命呢?若不是他们是最早一批接受上神大人指导,又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到如今的位置呢?”
曾伯阳:“不过继续等下去也没有办法,我们还是必须去搏一下嘛!”
贾魏:“我倒是没意见,但那300将士就得靠你去劝说了。”
……
曾伯阳正紧张地为300火枪队做着思想工作。也许是本就憎恶官府,也许是受革命思潮的熏陶,这原本只是担任保卫教令院的众将士们在曾伯阳的激情演说下,也自愿地加入到了这场革命浪潮中来。
林萧:“常闻大人满腹学论,今有幸见到,确如此啊!林某佩服,援助大人一力!”
贾魏:“可是,你们这样做不怕被视为叛军吗?我们几人姑且有上神大人保证性命,可贵军不同啊,如若与唐军旧部交战,将军性命恐忧矣!”
林萧:“诸位的意志就是上神大人的意志!虽说上神现在有他的考虑,不愿出兵帮助你们,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认可了你们的行为,贯彻上神大人的意志是我等使命!我等既受之恩惠,有怎能光顾自己了!”
贾魏:“那贾某在此先谢过将军了!”
……
于是,半个时辰后,曾伯阳等人带着这300将士以及临时召集的四千游民一起攻陷了扬州刺史的官邸,抢夺了1300余只火筒后和两门身管炮后组建起了一只初具战力的军队。神启11年1月12日这时,他们刚刚完成了上述工作,便接到无锡与常熟两地(均在苏州)方面的起义报告,准备前去与他们汇合。
——————————
此刻,我军正在高邮驻扎,听闻消息后,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先南下返回江阳,然后渡江,经过润州——曲阿两地后继续南下进攻金坛并在此地与无锡两地的起义军汇合。
另一条路线是先往海陵,然后再到秦兴,在此地南部江域渡江后,直取江阴。
之所以选这两条路线,是因为我军得知在中间的常州,晋陵两地,聚集了陈柏文的8千水兵,其余各县一般也就几百官军,暂不足为虑,但这股装备精良的水兵可不容小视,他们本在此地休整,而现在已经被紧急集合准备与起义军作战。
若是选择第一条路线,则可在曲阿击其一部后与无锡起义军汇合主力,重兵进攻晋陵。缺点是路线较远,且需要途经多县,会被敌人持续消耗,拖延时间,若此时晋陵水兵配合官军南下,恐无锡部众支撑不住。
若是选择第二条路线,则可绕至敌军侧后,与正面的无锡军部配合作战包围敌人。但缺点是由于需要在敌部附近渡江作战,若敌人使用火器,恐损失较大,再者,即便攻下江阴,也基本算是难退难怯,若是背水一战直接进攻对面还好,但若是防御,一旦被击溃,几乎来不及逃脱。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选择呢?
此刻,在北面的淮安,大将楚怀永等人已经亲率15万人南下,向我军奔来,战机不等人,在稍作思考后,曾,贾,林等人率部前往了海陵,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但实在不清楚兄弟部队还能撑多久,便选择了第二条路线。
……
(1月13日早5时)
清晨,借着雾色,六只各载了8人的小船开始缓缓向岸边靠近,因为此刻已近寒冬,江面上的流速并不快,傍晚时还会时不时有渔船偷偷捕捞。
而岸防守军也并没有注意这一小撮人,毕竟,在陈柏文的调配下,此刻江阴的大部分守军已经去往了晋陵,留下的两百余众岸防士兵大多数还是使用的冷兵器,火筒也只有三十来只。在他们发现了眼前的敌人时,已经太晚了,48人的小队迅速登陆,没开几枪便控制住了这两百余人。登陆的我军士兵在有规律地集体鸣枪几声后,后续的大部队迅速渡江,很快就控制了江阴整个地区的官军。
此番过程的顺利并没有令曾,贾,林等人放松下来,因为他们刚上岸就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13日 早6时23分)
无锡起义军已经在陈柏文的1万余众的突然猛攻下溃散了,而组织起义军的学识官也尽数被俘,敌人已经包围了指挥部,此封电报后,恐再无无锡部。】
此刻,曾伯阳有些茫然了,北方攻占的地区即将丢失,而南部盟友则已经溃散,他们无依无靠,此刻甚至还在江阴这种背水之地。
要怎么办呢?
就这样投降了吗?
林萧将军提出了一个想法,既然陈柏文等部前去攻打了无锡起义军,那此刻,就是我们唯一的喘息之机,应立即动身,主动攻击常州,晋陵,并于此地伏击回援的陈柏文军。
曾伯阳两人对林将军的看法表示了赞同,他很快冷静了下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让一百火枪队带领2千人和500只火筒奔袭常州,然后让他们不要回头,直取曲阿后向西南下,一路上尽量多吸纳民众,壮大实力后去与广州等地起义军汇合。
而自己,则率领余下的200火枪队与其他各部一起,先取晋陵,然后想办法坚守一段时间。
一番商议后,贾魏含泪惜别了两人,带队前往了常州。而曾伯阳等人也开始向晋陵进军。
晋陵到无锡只有约50里,而无锡到江阴也不过60余里。
(13日早7时18分)
江阴敌部的使者终于赶到了现在位于无锡的陈柏文军部报信。
听闻江阴被我军占领后,陈柏文二话不说立刻率军准备向江阴袭来,但作为唐军精锐,陈为了以防万一,将军中的300轻骑兵先派往了江阴做先头部队。
与此同时,在收缴了江阴城中所有能用的战马后,曾伯阳立刻派自己的102名火枪军骑上了这些仅有的马匹,直接向无锡发动牵制性进攻,并让余下的所有部队直接向晋陵进军。
于是,在这仅仅相隔数十公里的战场上,两军的骑兵部队竟然偶遇了。
(13日早7时40分)
火枪军在指挥官黄万涛的带领下率先向对面的敌军发动了进攻。
陈柏文部开始应战,他们迅速行动至开阔地形呈两列排开,并使用火筒还击。
黄万涛使用过这种火筒,他知道,这种东西虽然威力并不输火枪,但如果不是非常熟练的人,则必须用双手操作,这对于骑兵来说,是很致命的,因为这就相当于要舍弃自己的机动优势。
于是,黄万涛在指挥士兵进行过几轮射击后,不再恋战,迅速开始移动位置,逼迫陈柏文部必须跟随他们进行机动作战。
而黄万涛他们则这样走走停停,每次眼开陈柏文部要追上来摆开射击架势,就立刻继续转移位置。
最终,他们在仅损失四人的情况下,歼灭了大部分敌军。并追击着其残部来到了正在行军的陈柏文大部队前。
陈柏文见自己的骑兵溃败,很是震惊,但身为老将,他也很快平静,迅速调整了部队,由一字型行军阵列迅速向中间收缩,令盾兵将部队围起来,攻击则交由军中的弓箭手和紧靠盾兵站立的最外侧火筒兵。
黄万涛在敌军完成阵型前将敌军部队穿插分割成了几股小团,并在歼灭了位于队尾的一部后迅速离开,开始围绕陈柏文进行移动射击。
在几乎耗尽所有弹丸后,才向江阴方向扬长而去。
陈柏文怎么也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变成眼下这种局面。但由于骑兵几乎损失殆尽,他又怕前方设伏,只得重新布阵后缓慢向前推进。
再说这黄万涛部众,其实他们本身其实已经是江阴城内的唯一一支军队了,城中除了曾伯阳等人留下的20余人看守城门和弹药箱外,并无其他作战力量。
但这算“空城计”吗?
倒也不算。
毕竟,黄万涛等人作为优势机动力量,靠来回奔走确实能有效拖延、消减敌军。
而在黄万涛第三次出发阻击陈柏文部众时,曾伯文等部队已经兵临晋陵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