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梦幻般的原理(下)
小姚取来杯子先喝了一口水,然后便继续道:
“六年前,陈教授请去做量子领域的研究时,他又想起了当初的那个实验。我们知道,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或是基于四波混频(fwm)效应等多种方式制备量子纠缠源,陈教授想到,当初那个实验是否可能是产生了量子纠缠态的光子,而后又因为某种原因消失了呢?最终,经过了数周的实验,他有了更加令人吃惊的结论:实验之初,那‘消失’的能量并不是因为制造了纠缠态光子,而是将部分的光子直接送入了另一个空间,这个过程所消耗的能量甚至远大于这部分光子本身的能量,所以会在短时间内检测到‘能量不守恒’,但极短的时间后,这部分能量又会随着光子的回归也一并返还回来。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陈教授他们还发现,在特定条件下上述过程甚至可以引发以现有技术足以检测的局部空间曲率变化。最终,在他们制造出第一台能将相隔100微米的两个平面空间连接起来的原型机时,他们的研究组被独立了出来,分配到了咱们现在这里。哦对了,林芳女士也是这时候过来的,不过由于她算是主动调职而且上面可能也想为难她一下,连个助手都没有给她。很多设备都还需要找陈总师他们借,唉,可困难了!后面虽然她还是有了自己的团队,但只算作一个子项目组,单位名义上还是陈总师他们总管。
“欸,我记得你不是跟的林芳教授吗,怎么陈总师他们的项目你也了解这么多?”
“你是呆瓜吗?虽然我们不是一个研究组的,但好歹一起待了这么多年啊!总还是知道对方在干什么吧!”
小姚翻开包面盒盖,用叉子戳了戳里面的面饼,然后又将盖子盖了起来。
“好吧,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你要想了解更多的话,问他好了。”
川这才发现,小赵不知何时起站在了他的身后。
“小赵?”
“嗨,额…秦哥,不对,川哥…”
“额,你就叫我川叔好了,毕竟你这么年轻啦!”
“好吧。”
“欸,小赵,这么说,你也是陈教授他们项目组的人吗?”
“姑且…算是吧。不过我也没来多久,帮不上什么忙就是了…”
“那我,可以问你点问题吗?”
“这个,要不你还是去找秦哥吧,哦…就是秦沐峰…他也是我们组的。”
“他呀,那家伙现在正忙着追别人呢!哪有时间管这种事。欸,别怕嘛,再怎么说,你肯定比这里的几位懂得多啊不是~”
“那,好吧,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
秦川便将早上发生的事给赵瀚浩也讲了一遍。
“请问,这个‘调律’什么的,是咋回事啊,难道是什么东西故障了吗?”
“抱歉,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不是什么周期‘调律’,而是因为某个重要输出参数发生大幅度变化时【east】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了。”
“那陈教授说的‘规则改变了’,是什么意思?”
“我这么说吧,你们也知道,陈教授他们几年前其实就搞出原型机了,但那台仪器其实和现在的仪器没什么本质区别,其核心原理基本都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突破。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只得不断地去加大仪器的整体功率,以求达到一种‘力大飞砖’的效果。由于每增加一点空间距离,所需的能耗就会直线上升,所以我们通常需要将【east】全功率输出下80的供能全部用于那台仪器,才能进行2毫米级别的实验。”
“也就是说,那个小玩意儿原来这么耗电的?”
“但是…如果陈总师没弄错的话,刚才的实验意味着我们现在用全部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能量就可以做到同样的事,这在核心理论毫无进展的情况下,简直…不可能!”
“额,也许,刚刚突然有了什么新发现?“
“可是他们的设备也好,各项参数也好,都没有变化啊!不行,我也得去看看…”
虽然赵瀚浩此时也很急切,他迫切地需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他那顽强的自尊心却使得他挪不动自己的脚。是啊,毕竟,好几天前,他就跟大多数人一样,完全放弃了工作,他现在又有什么脸去见总师先生呢?
秦川看出了小赵的心思,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
“有啥顾虑的嘛!现在陈教授他们正在忙里忙外的,像你这样会点东西的去帮忙,肯定是高兴还来不及呢!哪像我,去了也没用,哈哈…”
“那,我去看看吧…”
……
看着小赵走远,川笑了笑,然后便坐下来嗦起了泡面。
“欸,你别说,这个味道的还挺好吃!”
“噢,我的应该差不多好了…”
川看着一旁啃着饼干的老何,突然感觉自己一个人享用有点不好意思。
“老何,尝尝不?来一口嘛!”
“算了,给你说了我胃不舒服,你这还是辣的,我可吃不了!“
“那行,你不吃,我可就自己解决了哈!”
……
“你说,这几天,他们还能搞出啥名堂呢?小姚?”
“这就不知道了,不过,要是他们顺利的话,咱们到时候也许可以到地上看看。”
“我看难哦,倒不是不相信他们的实力,但是吧,就他们那小玩意儿,搞出来咱们也进不去啊,是不!”
“谁知道呢?“
“晚点,我还是再去看看吧!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我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我看你啊,还是就别打扰他们了,那几个家伙,认真起来跟疯了一样,啥也听不进去!”
“咦~这么可怕?”
“那可不!我之前看他们赶进度时愣是两天两晚都没睡觉,简直比我连夜改论文时还吓人…”
“好吧,那我还是明天再去看吧。嗯……那下午干点啥好呢?”
………
……
(与此同时,实验室中)
“忠宣,数据出来没?”
“出来是出来了,但是吧…陈教授,我感觉有些问题,按这组数据,临界值才00073!”
“我看看,嗯…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最低仅需要102的输出功率就够了吗?”
“陈教授,序列函数解析也完成了,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最大额定功率内,装置的能量需求随间隔距离的增加比率相当低,并且在192至2385这个区间基本近似于…一次函数!而后续会有一小段大幅提升区,在3365至测试最高值98这一区间,则又是一个斜率不相同的一次函数。
“好的,小齐,你继续做几组往复实验,确定一下偏差极值。”
“好的!”
……
不同于其他正激烈交流着的三人。徐文涛看着眼前的图像,到很是安静。
“小徐,怎么了吗?”
“嗯……很奇怪,陈教授,我们的器材,好像…被吞了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