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第二年的夏收夏种
秦翊目光灼灼的看着他的未婚妻,迎着阳光走了出来,如云的发髻里,插的是他娘亲曾经带过的金簪,顿时都有些哽咽了。
他曾失去的整个世界,未来,都由眼前的这名女子重新带回来,带来阳光和温情。
礼成!一众人开始鼓掌。
然后就是各位长辈挨着挨着给迟潇潇送成年礼,迟潇潇今天收礼收到手软。
最后乡亲们还有一轮,这次真的拿不了了,鸭蛋卤鸭猪肉各种各样土特产都有。
迟康和柳颜,一直在旁边说谢谢。
宾主们看了一辈子没见过的大型风车水车,欣赏了一场壮观的猛禽表演,正式开席后,都饿了,不客气了,纷纷动筷子开始吃了起来。
气氛到嗨处,迟康亲自宣布,迟家长女婚期是八月初八,欢迎大家继续前来观礼。
大家又是一阵觥筹交错,恭喜起了迟康和迟老爹。
贵宾们黄昏离开,招待村民们的流水席则进行两天,一直到十九号的傍晚。
因为二十号,是一年一度的夏收,再大也不能大过夏收。
……
送走了这些贵宾,迟潇潇和秦翊交换了眼神,他俩双双走出院子,朝着半山走去。
“秦大哥,水车和风车,什么时候开始打造的?怎么我都不知道?”
秦翊得意洋洋,一副小男生的傲娇模样,“当然是你送给我水车的小模型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想法了,夫人送我个小的,夫君自然还你个大的。是不能叫我家潇潇吃亏的。”
“今天我很开心,谢谢秦大哥送的礼物。”
“就口头感谢吗?”
迟潇潇瞪了他一眼。
他俩继续往半山上走,此时还是黄昏,红色的晚霞照在刷了红漆的风车和水车上,甚是好看。
水车大部分按照迟潇潇最后一次提交的水库的水车模型几乎完全复制的。
可是这风车?
“秦大哥,我只是口头提过几次风车,这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是啊,你曾说过,风车的几个扇片随风旋转,可以带动下面的扭矩,变成碾米的工具,只要风车转,就可以碾米。”
迟潇潇走进了风车下面的木屋里,果然,是几套碾米的装置。
竟然和现代的风车动力的碾米装置不谋而合。
“秦大哥,这个碾米装置,以后会让乡亲们,记住你一辈子,这个太好用了。”
“我更希望潇潇被他们记住一辈子。”
“秦大哥,今天,真的谢谢你!”
“不用谢,潇潇也不需要记住一辈子,因为未来的每一年,都会有新的要记住的美好,由我带给你。”
迟潇潇觉得秦翊今天,说话好带感,自己说不定会哭出来。
……
及笄礼,就这么结束了,迟老爹和迟康,也算正式松了口气。
未来他们一鼓作气,再办场体面的婚宴,就差不多了。
对于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乡下人,的确有些难为他们了,他们更喜欢普普通通的家宴,一家人在一起不那么拘谨。
……
六月二十日,夏收正式开镰了。
大伯一家和迟康一家,虽然家里长工也很多,但照例作为老传统,全家老小齐出动,只留了小桃等三个姑娘在家看二进门以内的院子,都去了迟老爹当年的那十八亩地里,收庄稼。
那里的地块,相比两百亩地,就是小碎片了,所以种的是玉米和小麦和水稻。
辣椒和土豆,大片集中种植更易于密集管理,所以就没有种在小碎片上。
秦翊现在更是大大方方的来老丈人家的庄稼地里劳动了。
迟家的男丁,迟昌,迟康,迟辰阳,迟瑞轩和迟辰阳,还有秦翊,开始用镰刀割水稻,只一个时辰,就热的开始光着膀子了。
迟老爹看的心里特别高兴,家里男丁壮实勤快,他就可以闲着享享福了。
迟老太,柳颜,唐氏,迟潇潇,则把水稻,放在打谷机里脱穗,时不时摔几下子。
迟涵涵,迟霜和小黑,则陪着小弟弟迟瑞祐。小黑拴在旁边,坐在地上,热的吐着大舌头。他们几个坐在地头边的阴凉处,地上铺着厚厚的垫子,旁边篮子里放着茶水和点心。
简简单单的夏收仪式,往后,会年年岁岁的重复着,影响着迟家每个子子孙孙,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果实。
十八亩地,一家人收了四天,终于都收到自家小院里,后面再慢慢整理。
剩下的一百亩地的土豆和部分的辣椒茄子,就由长工们,还有秦翊带着的家兵们一起收了。这些日子凌云凌玉则是替代迟潇潇,监理水库的施工进度去了。
今年夏收,也是崖湾村和附近四个村的大丰收年。
除了口粮田和交租的田地之外,很多种了辣椒和土豆。
辣椒一批批的摘下来,收购时现场结算银钱,村民们的腰包实打实的鼓了起来,土豆亩产量三到五千斤不等,夏收只卖一部分出去,留一部分做种和自家吃之外,其他的秋天继续种植。
想必这一年秋冬的土豆,会堆成山,也能卖个好价钱。
江县令可是盯上土豆了,第一批五个村子秋收卖出的土豆种豆,会直接卖给县衙,收购价格按照土豆种豆的价格,村民们肯定又会大赚一笔。
现在迟潇潇就是他们嘴里说起的锂锦鱼儿,她点化过的东西,都是赚的。
这边夏收收的差不多了,村里又开始挖藕塘分藕分鱼了。
深山里的藕塘,也是六月底开挖一次,又是好几万斤的产量。加上村里也挖了很多蓄水池,顺手栽下去的藕,也满一年了,可以挖一次了。
迟潇潇家连秦翊家两人,一共分了一千多斤胖藕,迟康全部造册,一部分分给了几家镇上的贵宾,一部分还通过沙藏存储的方式,准备给秦驰送过去一些。
今年庄稼有收成,进山小分队并没有天天都进山,而是只在冬笋,春笋产出的时间段,进了一个月的山。
现在崖湾村的劳力都饱和了,除了娃娃们都去上学堂,和奶娃娃之外,没有闲人,连残疾人不良于行的人,都安排的满满的,人人劳有所得。
迟潇潇家的作坊,很多时候,都是兄弟村的劳动力在做。